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715|回复: 0

远与近

[复制链接]

310

主题

310

帖子

465

积分

特种部队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465

IP属地:北京市

发表于 北京市 2014-9-2 10: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远与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题记



  最近我再一次拜读诗人顾城的《远与近》,发现其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远与近之间的奥妙。这首诗中的人与人,虽然近在咫尺,但心理却存在隔膜,因而觉着"很远";而人与云、人与大自然却能沟通感情,因而觉得"很近"。我们在对比中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之间原始的亲切感。

  这首诗引申出来的这个"远与近"的话题,我从很早很早就开始揣摩,我不是心理学家,也不知道有没有心理学家研究过这样的问题,但每当生活中的现象和玄机,慢慢证实我的"怪论",我心里就一阵窃喜。我认为,《远与近》这首诗中的"人"跟其他事物的距离,孰近孰远,这恐怕还是要从个人心理来衡量。大抵上来说,首先,人是一个自卫意识比较强的生物,比较喜欢"远",因为"远"不在接触你的范围之类,没有迫害性,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即产生了向往之情;其次,人是一个猎奇心比较强的生物,渴望获得未得到的东西,对"远"的事物自然比较欣赏,对"近"的事物较容易忽视。我想这也或许是《远与近》这首诗中,遥远的云和眼前的人儿远近倒置的原因之一吧。

  就像德国近代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所说:"存在即合理。""远与近"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是一样,本身距离的远近都是合理的,只是看我们如何结合实际情况去调整自己的想法,适应自己的生活,安抚自己的心灵。调整好了,生活就很美好;调整差了,就会滋生无尽的烦恼。

  客观来说,武汉在全国综合实力属中上游,但生长在武汉的我,基本上没听到过同在武汉长大的朋友夸过这个城市,他们对养育他们二十年的这个城市多是差评,抱怨说环境不好,道路拥挤,治安混乱等等。问他们最想居住的城市,大多是所谓环境优美、四季如春的沿海城市或是经济发达,繁华似锦的北上广。听到这些,我想,那些我朋友们向往的城市里的人,有没有可能也是一样无比憧憬别的城市?那么交通、教育、科技发达的武汉有没有可能成为他们的首选城市?如果给我周围朋友一个去其他城市居住的机会,他们又真的不会厌倦别的城市而怀念武汉吗?人有时候太贪婪,无视着近处的绽放,却盼望着远处的芬芳。如果我们学会适应并欣赏身处的环境也就是离你最近的风景,那该是多么容易抵达快乐啊。

  像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电影电视剧翻拍,众所周知,不管翻拍后作品的质量是好是坏,受到观众好评的翻拍剧都少之又少。我们感叹的大多是原著原版好,不是现在;我们喜欢追忆欣赏经典,乐于挑剔批评现在;吐槽永远是主流,夸奖永远是吝啬。就连每年精心制作的春节联欢晚会,在我们90后的朋友圈里也免不了中枪,吐槽之声铺天盖地,甚是热闹。首先不说春晚本身质量是否令人满意,要知道我们在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晚会众多工作人员却在为如何奉献给我们一个精彩的春晚而绞尽脑汁,难以和家人团聚,最后换来的多是"春晚越来越差了",真的是越来越差了吗?只要你细心发现,现在的人们把"越来越差"当口头禅了。在路上和别人发生点口角,遇到点不顺心的事,就埋怨说现在人的礼仪教养越来越差了,现在社会越来越差了……可是社会快速发展到现在,真的是越来越差了吗?我们是不是应该理智客观地去评价一些事,我们是不是应该多传递一些正能量,积极去发现其实越来越好的东西呢?怀念经典没有错,可是"过去"不是我们挑剔"现在"的理由,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心理,别让"远"蒙蔽了我们欣赏"近"的眼睛。

  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远比近更美丽,这让我们少了很多快乐。我们怀念过去无忧无虑的小时光,童年的天真美好,青春的放肆张扬;我们憧憬变数无穷的未来,有时候靠着未来里虚无的"食物"充饥。可是我们必须要知道,那一切只是一场梦,梦里因为朦胧而变得美丽,而这种美丽只是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即。我们总在折腾,读小学的时候想读中学,读中学了又想读大学,读大学又怀念小学的"少年不知愁滋味",于是我们总有不开心的理由,将坏心情循环往复,似乎永远都在"追求",时不时的抱怨,让人没有停止的理由。要知道,过去和未来都曾是现在或将成为现在,我们只能把握好现在,让现在不成为遗憾,让丰盈的现在为未来埋好伏笔。

  多少人在爱情里败给了"远",这个"远"其实就是我们心里的假象。我们总以为未来还有更好的,总以为有一个更优秀的人在远方等着我们。不管怎么唱,我们还是没能懂陈奕迅唱的那句"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我们对那些彼此都不了解的异性情有独钟,对身边平平淡淡陪伴着我们的人往往忽视。就这样,因为距离的远,蒙蔽了双眼和内心,将自己苦苦追求的人想象成自己期待中的样子,像雾像雨又像风,等到终有一天追到手,近距离接触后才发现对方的平凡,于是空手而归,才发现身边忍受和包容你所有的那个人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如果一直不懂得远与近的道理,在爱情道路上执迷不悔,那么我们注定要多转几个弯,错失很多幸福。

  记得小时候,妈妈总在骂我们,"死孩子,总往人家跑,别人家的屋好些呀,别人家的饭菜好吃些呀"那时的我们,喜欢和别的小伙伴抢着吃,确实觉得别人妈妈做的饭菜更好吃一些,别人家的妈妈更温柔漂亮一些。等到我们现在读大学了,工作了,离家里远了,很久没看到爸妈了,又想念了家里的饭菜,又想念起家里的老房子。或许这就是远的魅力吧,总希望得到别人的东西,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却不知道珍惜。等到一切渐行渐远,才发现舍不得的情愫疯狂滋长……

  朋友聚会,我们在一起,却各自玩着手机,用手机在另一个朋友圈里聊着天,说着此次此刻的聚会多么的无聊;下一次我们又一个朋友聚会,照样向另一个朋友圈诉说和感概着最近不如意的生活状况。现在的我们,连面对面交流的勇气都少了。有时候我在想,手机这个沟通联系工具,是让我们更加亲密,还是越来越陌生了呢?人越来越难以捉摸,我们对陌生人能礼让能宽容,对身边的友人爱人亲人却是如此的暴躁苛责;我们越来越喜欢向陌生人晒心事,却忘了告诉最亲近的人,此刻在想什么;我们如此热爱远在天边的亲密,却又不停制造着远在咫尺的距离,就这样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对身边的亲人朋友,我们总以为触手可及,总觉得还能在一起,老想着"以后来得及",终有一天,你会发现,有些人,有些事,真的会来不及。人生很漫长,也很短暂,爱在当下,我们要学会珍惜,不要让心灵的距离隔离了感情。

  其实只要我们了解自己的心,正确地处理好心理远与近的奇妙关系,远与近就能促进彼此产生不一样的美。我喜欢看在车站等候的人,向远方张望着,与长时间未见的恋人或亲人紧紧相拥,喜极而泣,这是时间的"远";我喜欢看电影电视剧里,父母和远渡重洋的儿女打着电话,彼此问候关心着,这是空间上的"远":这些"远"都让我们更懂得珍惜在一起相处的时光。

  至今我也未曾领略过罗马风情,也未曾探访过美国大峡谷,更未曾去过一直让我魂牵梦萦的法国普罗旺斯。可是有时候它们就像一个梦,我真的可以感觉到它们的一切。即使远在千里,也可以相通,空间的距离不是距离,这样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并不是每一样东西都需要拥有,每一个目的地都需要到达,也许真正到了实现的那一天,满足的仅仅是期待而已,它并不比家里庭院的小花园美丽多少。如同泰戈尔的那篇诗《最遥远的距离》,那样长的句子只为告诉你:远非远,近非近,有心,足矣。

  来稿: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姓名:张佳惠

  专业:对外汉语专业12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