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辣烫
每个城市都有那么几样吃食,最能代表当地的气质。比如武汉的热干面,红油褐酱、爽快利落;又如恩施的油茶,朴实中透露着山里姑娘的清新。只是当别人问我"你们鄂州有什么好吃的"时,我却无从作答。鄂州地方小,离武汉又近,似乎鄂州有的,武汉也可以买到。家乡的人常常以武昌鱼而自豪,可是武昌鱼毕竟算是一道比较高端的菜肴,与热干面等街边小吃不是一个系列的。鄂州的特色小吃,在我看来另有他物。倘若有人来鄂州游玩,我一定会操着略带市井痞气的鄂州城关口音对他说:"武昌鱼有麽斯(什么)七(吃)头?走,哥带你弃(去)七壕塘麻辣烫。
在鄂州,尤其是学校门口,常常可以看见一位大叔伴着一辆小推车等候在路旁,车的一边是一口油锅,另一边则是装满各色串串、香肠、圆子的塑料篮子。看到这种景象,鄂城人不用猜也能知道他家卖的就是鄂州特色麻辣烫了。大叔无需吆喝,因为麻辣烫的美味总能吸引来食客。也许这东西不太干净,但只要好吃,还有什么是舍不得的呢?
虽然叫麻辣烫,但鄂州的麻辣烫却与别处的大为不同。别处的麻辣烫,大都用高汤煮出来,再加上调味料制成,食材全混为一团,吃起来总有一种吃汤面的感觉。鄂州的麻辣烫,却要经历热油的炸制。食材从锅中捞上来后,只见韭菜墨绿,鸡排金黄,丝毫不拖泥带水。最后在淋上一勺店家秘制的辣椒酱,真是绝了!
即使在鄂州城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油炸麻辣烫的身影,但如果想要吃到最美味的,还是得去壕塘。壕塘是老鄂城的护城河,只是河水久不经治理,腐臭不堪,如今早已填平。虽然护城河不在了,壕塘一带的鄂州老街却依然保留着浓浓的旧日风情:窄窄的小巷、横七竖八的民房、交织成网的电线杆、路边摆摊搓麻将的阿姨,无一不透露着点滴时光不愿带走的情怀。
所谓"壕塘麻辣烫"就坐落在这片老街的中心区域。它的店面不大,装修也不豪华,手一摸桌子还能摸到一手的油,在夏日水乡闷热的天气下,越发地令人感觉不适。这种地方,绅士小姐们大概是不愿意来的。所以,要想在这里吃东西,你必须抛开一切装饰,露出最本真的个性,吃得满嘴是油、大汗淋漓才够味。
首先,你需要向老板讨要一个小篮子,将自己想要的食材全部装在里面--这是在所有地方吃麻辣烫都必须经过的一步。接着,将篮子递到师傅手上,然后要做的唯一的事便是等待了。在等待的过程中,你可以看看玻璃门外阳光普照的鄂州小巷,也可以看看店内的人。你可能会看到背着书包的学生、纹有纹身的社会青年以及刚刚下班的中年人依次走进又走出。他们互不干扰,各行各路,却又同时在一家小店内享用着类似的东西,相当有趣。
终于,属于你的那碗麻辣烫被端了上来。只见灰色的酱汁包裹着各色食材,红色的辣椒隐约可现,卖相似乎不大好看。夹起一片土豆入嘴,绵柔的酱汁与炸得酥脆的土豆一起在口中释放,柔中带刚,变化无穷。酱汁虽然辣,却辣得柔和,不会让人口腔喷火,只会引得你口齿生津,欲罢不能。不一会儿,整碗麻辣烫都被吃完了,而到这个时候,你才感觉到了酱汁的威力。原来,在你大快朵颐的同时,酱汁早已默默发力,将自己的魔力都作用在了你的腹中。吃罢,只感觉腹中暖意融融,似有壁炉正在燃烧。而在这夏日的高温下,你又不得不出上一头大汗,爽快无比。
以前没有离开鄂州的时候,总觉得油炸麻辣烫没意思。现在来到了大城市,吃惯了武汉的水煮麻辣烫,方才感到鄂州油炸麻辣烫的可贵。在武汉,即使是街边的油炸小吃,所用的酱汁似乎也都没有鄂州的浓烈够味;就如同武汉那宽阔的马路总没有鄂州的小巷那样亲切动人。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乡愁吧。距离产生美,只有离了家,方才知道家乡的美好。
在湖北,鄂州、黄冈、黄石、咸宁四市因山明水秀、人杰地灵而被称为"鄂江南"。我屡下苏杭,苏杭的湖泽、丘陵也的确曾让我感到有那么一丝熟悉。只是同为江南水乡,苏杭与家乡风土类似风情却大不相同。苏杭的人是不习惯吃麻辣烫这种食物的,他们更喜欢甜蜜的糖醋排骨和精致的苏式船点。只有火辣而直接的故乡人,才能够真正懂得油炸麻辣烫的好。我是个好吃懒做的人,每吃到一种新的食物,都仿佛做了一次旅行。而回到故乡,吃到故乡的油炸麻辣烫,我的心才算真正回到了这片充满灵性的鄂州水乡。鄂州在变,全中国也都在变。唯有那熟悉的滋味,萦绕在舌尖久久不能散去。这,便是麻辣烫这类街边小吃的魅力。
来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姓名:张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