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列兵

- 积分
- 32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
黄崇胜:和平大世界 人生大舞台
虽然如今武汉的家居卖场多如雨后春笋,但需要买家具时,许多老武汉人还是会想到已有20年历史的和平大世界。相形于一件家具动辄过万的高端家具城,在某种意义上,和平大世界就是“低价”的代名词。
一手打造出“和平”品牌的,正是湖北河南商会会长黄崇胜。
这位67岁的老红军后代,最崇拜的人是毛泽东,他把偶像的军事化管理观念引入到企业经营中,“做企业不仅要统一员工的着装,更要统一他们的思想,这样才能增加凝聚力。”
他生性淡泊,虽拥有亿万身家,但他称,“没想过把钱留给后人。只要和平集团在,我就知足了。”
从他的和平大世界里,走出了许多千万、亿万富豪,如今和他一样,经营着家居生意,成了他的竞争对手。但他却豁达地说,“各行其道,我只做平价。”
17年前,和平集团就入选湖北省十强民营企业。17年过去了,当初那批十强中,多数沉寂下去,但黄崇胜和他的和平集团还在,或许,正如他所说的,在商界,剩者方为王。
■淘金者武汉创业
荒郊野外挖到“金矿”
1989年,曾在武汉端过“铁饭碗”的黄崇胜,放弃在河南老家开采的金矿回到武汉,进行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业。他先后成立了武汉和平科技开发公司、和平水产科研所。
短短三年时间,“武汉和平化工有限公司”、“武汉和平ZOL型系列直流传感器厂”、“武汉和平砖瓦厂”、“武汉和平高科技果蔬实验基地”等项目在江城遍地开花。黄崇胜顺利地挖到了“第二桶金”。
手头有了充足的资金后,黄崇胜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1994年2月,他建起了一家集家具、家电、副食百货、服装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商城,取名“和平大世界”。在各类专业市场各自为战的那个年代,这一大胆的设想可谓前卫。
当时的余家头远不如今日热闹繁华,堪称荒郊野外,遍地水沟,终日看不到几个人。但黄崇胜却有着生意人特有的精明眼光,“那里临江,只要长江二桥一开通,就不怕没人来。”他看准了余家头的地理优势和潜力,一口气拿下了和平乡150亩地35年的使用权。
最初,黄崇胜并没有把家具当作主业。但没过多久,他抓到了一个机会:老武展爆破,原先在里面经营家具生意的上百户商家没有了着落,纷纷跑到和平大世界预订空铺。
■“免费”炒旺商城
二桥通车 租金翻了10倍
当时,和平大世界里,除了一座家具卖场生意红火外,其它的12座商城都属于惨淡经营。既然,家具市场有这么大的空间,何不集中一个目标瞄准呢?黄崇胜再次做出了准确的判断,他干脆停掉别的经营业态,全力发展家具卖场。
为了招徕商家入驻,他订下了10元/平方米、近乎“免费”的租金。很快,560家家具经营户塞满了和平大世界的13座商城,家具城模式凸现。
而次年,长江二桥就通了车,“免费”门面一下变旺铺。
正如黄崇胜所料,二桥通车后,一下子拉近了汉口和余家头的距离,原显荒芜的余家头和平乡,人气迅速提升。由于商家集中,便于消费者货比三家,和平大世界成了当时市民购买家具的首选。
人气渐旺,铺面也变得炙手可热。门面月租金翻了十倍,还是抢手的香饽饽。
“那时的家具利润非常高,成本3000元一套的家具,卖价可以翻10倍。”黄崇胜透露,一些老板刚进商城时,还是骑着自行车,没过两个月就换成汽车了。
谈起现在家具市场上的一些“大鳄”,黄崇胜颇为自豪:“从和平大世界走出去的大老板很多很多,其中不乏亿万富翁、千万富翁。”他认为,这得益于和平大世界经营秩序好,没有吃黑的,没有欺行霸市的,“正常经营环境得到保证,商户只用安心搞好经营。”
不过,随着一些高档家具卖场的出现,和平大世界在很多武汉市民眼里,就是低端市场的代名词。对此,黄崇胜心如明镜般,他洒脱地说:“各是各的行道,别人做高端再赚钱,也跟我不相干!”
不过,黄崇胜也并非固守老模式一成不变。2002年后,受欧亚达、金马等高档家具卖场的冲击,和平大世界的零售量有所缩水。黄崇胜果断转变定 位,决定将和平大世界向家具批发市场转型。“和平大世界从诞生的第一天走的就是大众路线,定位就是中低端消费,今后会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黄崇胜说, 和平大世界转型也正是为了守牢中低端市场。
如今,和平大世界的销售范围辐射到华中地区,日销量数可达数百万元,成为华中最大的家具批发市场之一。
家具市场稳步发展的同时,黄崇胜还玩起了多元化,他旗下的子公司,涉及市场开发、教育培训、物业管理、文化娱乐、旅游餐饮、瑜伽养生、投资等多个领域。他称和平集团没有主业,“哪个赚钱搞哪个,有入股、参股、控股。”
■独到企业管理
不是官员 却喜欢讲政治
对于企业家而言,企业做大后,如何管理,是个难题。
在企业管理方面,黄崇胜与众不同:他是老板,却不喜欢谈利润。他不是官员,却喜欢讲政治。当年,和平大世界刚做起来不久,他就在门前树了两个大 牌子,“政治是灵魂,效益是生命”。“不是共产党员的共产党员,不是国营企业的国营企业”,武汉市总工会领导在黄崇胜过生日时,曾两次发来贺信,其中这句 话让黄崇胜很知足,他问记者,“这个评价还不高?”
他并不是在做秀,对此,自有一番独到的诠释,“我说的企业要讲政治,不仅仅是员工统一着装,更要统一思想,让每个员工都有目标、有理想,这样才有激情投入到工作中,以企业为家。”
今年中秋节,黄崇胜定制了一个20斤重的月饼,召开职工开大会,100多人共吃一个月饼,寓意着“和平大家庭大团圆”。
采访中,黄崇胜谈起,2000年左右,他受政府委托,研究三农问题。他先后砸了一个亿,在江夏搞和平农业公社试点,但最终因城市发展建设等原因,这个试点搁浅。
但67岁的黄崇胜并不甘心,他表示,“到75岁前,我想再找一个偏僻、贫穷的农村,重新搞合作社”。眼下,和平农业公社用地性质已经变更,和平集团准备在这里开办新的综合市场。
如今,黄崇胜的两个女儿也加入到和平集团做了高管,她们很理解老父亲的执着和梦想。黄崇胜是老红军的后人,在他10多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现在我赚了钱,根本没想过留给后人。”
在黄崇胜的会客厅,摆放着两尊毛主席雕塑,墙上挂着一幅毛泽东的老照片。他最崇拜的人就是毛主席,“毛泽东带着像我老头子那样的穷苦人打下了江 山,但他们不求钱财,在我看来,钱财也不是我的,我只有使用权和管理权。身体是自己的,寿命不过百年,感情不过三代,发明创造、思想、精神才能留给社会, 只要和平集团在,我就知足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