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秋”同题的目的:情景与细节描写训练,不论何类散文,其中必须有所述事例的情景和细节描写,其余听便。”参赛即认同征文要求。 如何实现这一要求,随机抽取以下文友的片段点评,供参考。 一 什么样的“情景与细节描写”才比较好? 1石卿《顺秋》 石卿很会写人物与对话,这在散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也可以顺当地向小说转换。同时还善于在人物活动中透出生活感悟,如时下说的接地气。而且描述的功夫也很老道: 雨点敲打时道场上一片空白,那些圆圆点点像天上正在抛洒铜钱。瞬间白雾在地面升腾,雨点被摔成的珠玉弹跳开了又跌进地面 ,它们组成了水的皱纹像一张流动的皮。这时狮子山上亮起了一道闪电,像要把焦黄的茅草点燃。没有树木的夏天茅草成熟的格外早,不等立秋就已经是秋色尽显了。
——多么形象、细致、生动的描写啊,极富动感。正所谓见“微”知“著”。
2 叶脉2008《 剪秋》 很好,很美,女孩思乡,便以剪刀和秋叶、纸片来放飞心情。我想到漂泊异乡的打工者,想到离乡求学的少年,联想的空间很大。 女孩儿从随身的小包里掏出一把剪刀,让刀锋沿着叶柄处游走,她忆起了家乡那条美丽的河。两条弯弯的河岸曲线明丽在叶的中间,在凸起的放射性的叶脉边用锋刀剪过,口里喃喃自语道:家乡、母亲、河、秋天!女孩手中的剪刀翻飞:金色的稻田、丰硕的果园、黄灿灿的包谷棒、村子、房舍、还有村口两棵已经守望了千年的古银杏。地上,掉落的叶屑碎碎铺开,疲倦而懒散;手上的那一片树叶已被条条缕缕镂透,秋景无限。看着这一切,女孩眯缝着眼,醉了! ——多么具有现场感!动作、表情、情感全有了,如歌如画。 3 秋雨梧桐99《秋天不回来》 母(父?)女情深。有情有景有排列有歌曲引用穿插,更有父母对女儿的殷勤期盼和看到女儿成长的喜悦,有跳荡闪回,也有细致描写,流畅贯通。真好 女儿津津乐道地诉说着被保送后的轻爽心情,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如山的资料,如海的题型,三点一线的作息路线:宿舍——图书馆——食堂周而复始。整个暑假都滞留在学校未能回家的思念在这一刻开始奔跑起来,恍若儿时女儿在家拍小皮球时情景,砰砰砰地滚往角落,小脚扑扑扑地追过去。 ——这段描述何尚不是具体、生动 4 铁笛吹云《立秋 》 立秋了,天空淅淅沥沥地下着绵绵细雨。多少枫叶被秋风秋雨渐渐染红。母亲挽着菜篮从田间劳作归来,几绺被雨水淋湿的白发,沾在韶华褪尽的脸颊上,象一幅写意的画。我蓦然看见了一抹最美丽、最温馨的秋光。 ——好的叙述与描写就是有细节有声音的画。你看见母亲被雨淋湿的几绺白发没有? 5 云客散人《光雾山之秋》 连续下了几天的雨,秋天的雨,不大,丝丝缕缕的,剪不断,细如发,像是直接淋在你的心上,心上都有心事,经这特别的雨一淋,便全都淅淅沥沥地伤痛起来了。
今天总算放晴。
可这晴又有些过分,像你驾着一辆汽车,小心翼翼地驶出隧道,面对灿烂的阳光,一时竟然不能适应。这样的天气最适合做的事情,只有一样,那就是秋游。我的朋友面对户外久违的阳光,十分专注地在网上寻找,激动的说:“到光雾山去看枫叶!” ——看这个开头的叙述与描写,不仅细密而有质感,而且有情感色彩,有突兀转折,有机智俏皮,而又顺理成章。 从立秋的那一天开始,接连几天的时间,秋风来了,秋雨来了。秋风赶走了夏的高温闷热,给人们送来了凉爽。秋雨洗涤了夏的烦躁,象甘霖一样滋润着大地,给人们送来了惬意。人们的汗流得少了,空调开得少了。老人和小孩穿起了秋衣。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开始告别夏,转入到秋的阶段。仿佛是天遂人愿了。 ——平实的叙述与平实的生活题材相适应,是写作的老道而非缺少文采。“三分文面七分文里”是功力扎实的表现。 7 向世凡:秋 忆 下了几场秋雨,天气变凉快了,树上的黄叶落在地上,我骑着自行车,到城区西郊的乡下去。一年多没有去过了,眼前的情景还是使我一惊。农田已经荒废,长着各种杂草。住户都搬走了,那一排排民居,已经被挖土机推倒,到处是残垣断壁,砖头瓦块,原来可以走汽车的乡村土路上,堆着建筑垃圾,自行车只能推着前进。这一片土地上,也曾是我生活了几年的地方呢。 ——这也是平实叙述的典范。 二 议论散文中叙述描写与议论的组接转换 7永远微笑《中秋望月》 是一篇关于人生与秋的议论文。仰望中秋明月,浮想联翩。从嫦娥、后羿、吴刚到七一鹊桥会、佛祖悟道、六祖顿悟成佛,广引博证,抒发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归结于: “ 惟有沧海一声笑,留给时间去解答。我只想感恩现世安好!可以望月遐思抑或胡思乱想。天亮的时候,继续自己该做的事,尽自己的本分。明了生活中所有的挫折和磨难,皆是成长所需的代价。竭尽微薄之力做自己能做的,该做的,承担义务,尽到责任,这就是无怨无悔的一生了吧!” 不论其理解是否穷尽人生这一千古之谜,其引用、转述、设问、论证的技巧是无可质疑的。尤其一下从叙述转设问,天衣无缝: “七夕已慢慢走远,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书写着亘古常新的爱情。是不是有距离才会有美感呢?他们如果没有别离,做的是凡间柴米油盐夫妻,会不会也抵挡不住时间的苍白和迷离?” 8紫陌幽蓝《宁静之秋》 也是一篇关于人生与秋的感悟散文,其中在捕获内心的宁静。在大量铺排人生秋季与大地秋季的表征之后,转入人生秋季的正面叙述: “当然,进入人生的秋季,我们并不是得过且过,把自己变得腐化堕落,麻木不仁。相反,我们有自己更干净更切合实际的追求。我们也变得格外珍惜人间真情。夜深人静时,我们常常会躲在一个安静的角落,盘点我们这一路走来最值得珍惜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我们会小心翼翼的把这些真挚的情感珍藏在心底最温暖的角落,我们的重情重义,不一定要对方知道,只要自己在倾心地付出就行。” 最后托出对于人生秋季成熟沉静、内敛含蓄之美的赞叹,归结成“我喜欢这宁静的秋天”的理由。 三抒情散文中的描写与叙述技巧 9 新秋明月:致一枚飘零的红叶 “1 秋风跟你说了些什么呢?我听见你们在喁喁私语…… 一定是秋风轻轻地呵了一下你的胳肢窝?我看见你突然笑得乱颤,一松手,告别了枝头。轻轻地,悠悠地打着胡旋,象一只飘逝的蝴蝶……然后,给大地一个长长的、长长的吻。 我震惊了:原来飘零也这样静美!” ——只需引此一段,该明了的立即明了。 10 莫理风尘 :秋 平底鞋踏过厚重的落叶,思维的影子在脚底沙沙作响,头顶是一片绯红的絮语。 ——诗意的叙述,以声响作为象组接的脉络。(意脉贯通是另一个话题,意脉不通,辞藻堆积越多越糟糕) 四 艺术札记中的叙述描写 11 徐斌《淡到极致》 我在看书和上网的时候,常常发现一些现象:有的人很有才气,也就是说天生有一种禀赋,他是为文而生的,骨子里就是先秦诸子和汉魏风骨浸染过的,被古典诗词唐诗宋词薰陶过的,有一种遗世独立的风格和品位。最主要的是他是有才华的,是先天的被后世公认了的,如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评述的上百位文学家,对某一个单个的作家而言,我在读他的作品时,可以从文字里看清他的思想脉络,他在作品中要表述的东西。而在文字的后面,可以看出他是有才气的,他的表达是否通畅明了,抑或艰涩难懂;他的叙述是否娓娓道来,自然而然,充满魅力;他的语言文字是否规范合乎语法,或者标新立异打破常规。在阅读的这个层面上,也可以看出作家是有才华的,他是一个有才气的人。 ——叙述兼论证,为他对为文境界的分类垫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