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亲近才称“你”
老爸,你在干嘛?"心情好时,我会这样问,略带一点撒娇的情愫。
"不要烦我,你哪凉快哪呆着去!"烦躁时,爸爸成了我的出气筒,我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无名火。父亲是个和蔼的人,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喜欢小孩。
我的"暴烈"言辞刚脱口,爸爸哈哈大笑,看着他笑,我也笑,火熄了。再过些时候,爸爸会冷不防地对我说:"你哪凉快哪呆着去!"接下来,我们相视大笑。
妈妈买了新衣服,我一定不忘"嘲讽"一番:"哎呦,你挺潮啊!""鬼丫头,不许笑我!"正咧嘴笑的分明是她。
对长辈界限的模糊消解,我从未觉得不妥,直到有一天听到好朋友给她父亲打电话。
"喂···嗯···嗯···您有时间到车站接我也行···好好,再见!"她按了挂机键。我忍不住想确认:"是在给你爸打电话?"我瞪大了眼睛,有点吃惊。
原来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对父母肆意称"你",其中也许有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不同的因素,"彬彬有礼"不见得不好,那是家教的另一种表现。
我开始思考称呼的问题,熟悉和不拘束是称"你"的基础和氛围,故意不礼貌,"出言不逊"的另算。套用韩文的语法,"你"是平语,与敬语区别。
辈分差距太大,称"你"无疑是不礼貌的,除非你们培植了"忘年交"的土壤,对方反而喜欢用"你"来拉近距离,否则,对于高龄的人,我们还得尊称"您老"。
陌生人初次见面是要用"您"的,说大一点,算是商务礼仪了。
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开始称"您",后来了解了,熟悉了叫"你"的,"您"显得生分。还有爱开玩笑的人:"叫'您'都把我说老了,直接喊我名字吧
"你"和"您"都是第二人称,但我们却习惯遵从内心的驱使,给"同一等级"的人套上不同的称谓。我对爸妈说"你",对伯伯叔叔却成了"您",也许有熟悉的程度之别吧,对爷爷奶奶我还是会恭敬地称"您",否则就会有心理上的自我谴责,属"大不敬"。
我特地问过爸爸妈妈,介不介意我对他们称"你",还特意强调"对你们亲近才叫'你'的噢",爸妈笑了,答得很干脆:"随你叫什么!
那一刻我知道了,称呼不重要,重要的是包容。
来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
姓名:蔡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