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42|回复: 0

看见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9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9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4-10-9 11: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见
  “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事,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看见》中序言的第一句话。起初对这句话还不太理解,因为我心里一直觉得新闻的核心应该是事件本身,无数的事件串起我们这个纷繁复杂的大时代。
   但真当我以大学生记者身份开始跑新闻后,却渐渐认同起这话起来。
   这次的征文主题是“守望精神家园”,这一次,我不再想如以往般那样用大气华丽的辞藻来满篇呼吁与弘扬,只想用最安安静静的文字去记录下我所看见的,以及我所信仰的这个世界。
   大千世界,被人们记住的常是那些站在某个领域巅峰的那批人,他们拥戴无数,一呼百应。但我认为,小人物的命运却更能折射出我们这个时代的光辉。每个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小人物也有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
   跑了些许新闻,见了不少事件,最让我难忘的却是给我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
   记得寒假有次新春走基层,是去东方红食品厂,采访犟妈易勤和她的“特种兵”。
   在那次走基层活动之前,我对犟妈和她“特种兵”的故事已有耳闻,但到了新闻现场时,我才体会到了同样一个故事,用眼睛在纸上看到的和用心灵在现场触摸到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这其中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体味。
   犟妈易勤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大的社会福利企业,12名生产员工都是智残工人。春去秋来,夜昼轮转,犟妈和她的“特种兵”已经坚守了8年。在这8年中,她先后卖掉、抵押两套房子往工厂里贴钱,每天起早贪黑带着工人劳动,8年累计亏损近80万元,一家三口曾一直挤在工厂里很小的一间房里生活。
   而这一切,就只因为她的一个信念:要让这些智残工人们同普通人一样享有工作和快乐。
   而那些“特种兵”们,又何尝不让人感动,震撼。
   干净的抹布整齐叠放在一起,拖把上写着每个人的名字,抽屉里的物品全部是摆放有序,所有的小包装盒都严丝合缝……很难想象,这些都出自一群智商只相当于三五岁孩子智障员工之手。
   说洗手五遍,他们不会只洗四次,即使是手上裂了口子。
   那次采访中,最让人难忘的是那些智残员工高喊的口号“我是特种兵!我能行!”,这是犟妈他的“特种兵”们每天工作前都会齐呼的口号。喊这句口号时,你可以看到他们的神情就如同阳光正以最舒适的角度打到他们的脸上,但温暖却留在了我们心中。
   但又有多少人关心,在他们遇到犟妈前,他们的命运经历了怎样的坎坷与不公。
    智障工人黄佳玮今年31岁,遇见犟妈之前,他曾在一家炸鸡店和一家洗车店里工作过,无不受到了店里的老板和员工的歧视甚至侮辱。
   堂堂正正的工作,快快乐乐的做人,在很长段时间内,对他都是一种奢侈,只到他遇到了犟妈。
   他也有着自己的爱好,他爱看球更爱踢球。但从儿时起就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玩,他只能一个人孤单地在场边,看着他人在足球场上飞奔。
   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讲,智残人士是属于那种很陌生的概念,因为你从未走进过他们的世界。但其实他们也渴望着被尊重、被认同,也和我们一样,对未来有着憧憬,哪怕这个憧憬小到只是能找到人陪他们一起踢一场球。
   但好在,他们最终遇到犟妈,这么多年来,他们一起守望着属于他们的那份精神家园。犟妈的故事,也许会有外人不解,或替她不值,但她觉得值就够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里,她用她的执着与坚守,让我们看到了那个依然存在的精神家园,并为之向往。
   这一年多的新闻历程中,类似这样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震撼人心的人物还有很多。
   “8年来,他组织志愿者开展支教调研、捐资助学,共筹集物资、现金30余万元,帮助32名中小学生圆了上学梦。汶川、玉树、雅安地震灾区,贵州和宁夏的贫困地区,湖北省革命老区和偏远山区……许多地方都有他的足迹。”这是《青春志》报道大学生志愿者马晓岸那篇稿子的开头。虽然这篇稿子我没参与,但恰好这篇稿子的作者我也相识,就这样一去二来,或许是缘分,我也和马晓岸有了接触。
   其实一开始,我对大学生支教并不完全认同,我觉得如果仅仅是一个暑假去一个地方支教个一两周,有时意义并不大,并不能实质去改变些什么,当然这也可能只是我一家之言。但马晓岸却将支教的志愿活动一直坚持了整整八年,并延续至今。
    记得《青春志》的那篇稿子里有两个让人心疼的细节。  
    20086月,马晓岸正在为汶川地震灾区募捐。有一次,因劳累过度加上饮食不均,他周末回到空无一人的宿舍后,第二天醒来竟发现自己躺在冰冷的地上睡了一晚。     
    做志愿者8年来,他没为自己买过一件衣服,有时,母亲给他买的新衣服,也被他捐给别人。他还不断捐出个人奖学金、生活费等。
    在这个大学生支教日益有些变味的时代,马晓岸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重新定义了支教在人们心里的份量与意义,他的这一路守望,也如同一面镜子,让每一个在暑假振臂高呼将要投身支教事业的大学生们,或自惭形秽,或以他为榜样。
   有时不论支教或是志愿活动不一定要做的轰轰烈烈,如果你真的愿意投身这项事业,请记得,贵在坚持。
   犟妈是守望信仰,马晓岸是守望初衷,而最后想谈的一个人物是守望执着。
   他是一个侏儒症患者,抑或着说曾经的侏儒症患者。
   他,初中即被确诊为侏儒症患者,从此在他人白眼和嘲笑中饱受煎熬。但他,身残志坚,历经重重困难,终圆梦重点大学,并坚持不要父母陪读。
   进入大学后,他更勇于挑战,学业与综合素质各方面都出类拔萃,同时,他还心怀感恩,哪怕社会曾对他不公,但他却常帮助他人,乐于奉献。
   命运曾不公于他,但他却一直乐观面对。
   他,就是熊显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级金融学院投资专业的学生,曾经的侏儒症患者。在他与侏儒症如影随形的这么多年里,曾有过伤痛,有过绝望,但更多的,是他向世人展示出的坚强和执着。
   童年本该是一个人最无忧无虑的时光。但对他而言,却是一种痛苦。儿时,有人喜欢把熊显波推倒,然后看着他在地上翻滚挣扎,进而取笑捉弄他。
   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他只能在一堆堆异样的眼光和一串串嘲笑面前不知所措,也不能向爸妈倾诉,只能压抑这份感情,害怕说了只会徒增他们的烦恼,也不能改变什么。
   但好在他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熬过第一次高考失利的艰难日子后,他以高分考取了中南财经大学,并在大学里,继续与命运做着斗争,这不仅仅体现在他的学业和大学综合表现上,在他最大敌人侏儒症面前,他也用行动取得了鼓舞人心的胜利。经过长时间的痛苦治疗,他的身高从127cm长到了157cm,已和普通人并无区别。
  “我希望我自己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正能量能去影响到身边的人,让他们更有信心去面对那些生活中的困难。”这是采访中,熊显波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也是他送给我们每一个曾感慨过命运不公的学子的一句话,如果用更简单明了的一句话来表达他的意思的话,我想应该是:在这个世界上,接受你不能改变的事情,改变你能改变的事情,其实,这就是生活。一切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大学这几年一路走来,有过激动,也有过无奈。但好在我曾有幸用笔去记录了我身边的人,与我自己。想要看见,就得睁开眼来。我不太会歌颂,也不太好呐喊,但我却知道,你用笔记录下的宏大叙事中的动人细节,你用眼去真实看到的我们这个世界,那些大时代下的私人注脚,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才是我们真真切切的正在经历着的生活,而这些小人物命运折射出的大时代变迁,便是我们所一直守望的精神家园。
   不知不觉中,已写到文章的结尾。好的文章一定得有一个好的收尾。但在这里,我只想用《看见》中序言的最后一句话作为结尾,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我们为什么而出发。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杜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