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004|回复: 0

地质梦开始的地方

[复制链接]

310

主题

310

帖子

465

积分

特种部队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465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4-10-9 12: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质梦开始的地方


  一、初识"摇篮

  提起周口店,你也许会想到扬名中外的北京猿人遗址,或者是意义深远的世界文化遗产,再或是风光壮美的崇山峻岭。可周口店留在我心中的却是28天无法忘却的回忆,那些永远停留在那个夏天的美好时光,以及带给我的感悟与沉思。

  那是2014年7月一天的下午,我从睡梦中懵懵懂懂地醒来,我这是在哪?窗外的蝉鸣声声不止,一道阳光透过窗子照在了旁边的野簿上,我这才清醒过来,这是我在周口店的第二周了。上午出野外带来的一身疲惫还未退去,衣服上零星可见大量出汗形成的盐巴,地上散落着几把地质锤和背包。走出房间,外面似乎很热闹,篮球场上战况热火朝天,呐喊声此起彼伏。自习室中坐满了人,大家都奋笔疾书,不时相视而笑聊上几句,似乎是不想输给稍怠即逝的时间,亦或是不想让自己的野簿上的记录描述不够详细。这就是地大人,这就是周口店实习站,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活力与激情。

  现在想想离开周口店已经快两个月了,对它的感情却始终无法淡却。周口店给了每个地大人太多,教会了我们太多。毕竟在从"摇篮"中走出之后,我们才能算得上一个真正的地质工作者了。

  二、实习站的前世今生

  1954年,马杏垣教授在北京西山进行地质调研,选定周口店为教学实习基地。当年,学校委任池际尚教授为队长带领我校第一批师生到周口店实习,揭开了在周口店实践性教学的历史序幕。

  实习站初始时期充满了不确定性与困难,但前辈们还是毅然决然的走上里这条崎岖险阻的道路。60年前的一天,同样是一个夏天,同样是老师领着一群年求知若渴的轻人来到了周口店,大家都很兴奋,对眼前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面对几间简陋的平房,没有教材,没有后勤保障,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开始了我校第一次地质教学实习。

  1981年到1987年是实习站生死攸关的几年。由于历史原因,周口店实习基地曾有近十年中断实践教学,直至1981年方有大批学生又重新赴站实习。此时又面临着野外路线重新选择、基础设施维修等诸多困难。这是一段百废待兴的时期。犹然记得张克信老师回忆当年的情景:"我第一次来这里是86年,那个时候第一印象就是艰难,房子都是破破烂烂的,地面都是土的水泥地,教员4人一个房间。只有一个标本室,教室都十分简陋。"老师感怀道"那是一段艰苦难忘的岁月。"前辈们经历的困难可以想象,他们为了祖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为了探寻地球科学的真理,把青春挥洒在辽阔的山川大地之间,不辞辛劳艰苦,为后辈们踏出一条平坦的大道。我想,也许他们就是周口店精神的创始者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教育事业进步,实习基地也摆脱了曾经的窘境。1994年和2004年分别迎来周口店建站40周年和50周年,正式出版了第一本实习指导书。站庆期间温家宝前总理、赵鹏大等知名校友也来到了实习站。温总理为实习站题词,写下了著名的"摇篮"二字。

  正是由于实习站良好的发展,在校的每一名师生得以拥有良好的实习条件。2014周口店实习,正值实习站建站60周年,迎接我们的是整洁的宿舍,完善的后勤保障,先进的教学设备。实习站像坚实的后盾,又像巨人的臂膀,支撑着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与希望。

  三、地大人的周口店情怀

  罗盘指引青春路,铁锤敲出梦想花。我校在校或毕业的每一名地学类学生的成长进步,都离不开在周口店所受到的熏陶与教育。"我们的登山是从太平山开始的","周口店造就我"实习站内朴实的标语教导我们要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周口店实习站是我们踏上地质之路的"桥头堡"与"大熔炉",更是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梦想开始的地方。脚下的大地在亿万年的演化中如何离合聚散?沧海桑田如何变迁转化?称霸一时的恐为何会灭绝?这些问题每个地大人都在想,更在探索。来到了周口店之后才体会到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正的地球科学不仅需要思考,更需要亲身去实践。

  周口店野外地质教学实习在每年的7月到9月开展,正值盛夏。每天都要五点半起床,简单的整顿之后便开始一天的工作。负重前行,翻山越岭,披荆斩棘,抬头看着指南针辨识大地的走向,俯身刨开露头观察岩性的变化,饿了吃一口平淡干粮,渴了饮一口清冽的山泉。一天的野外工作完成后,通常汗流浃背,浑身疲惫,但工作并没有结束,回到实习站还得修改野簿、绘制图件、编写报告。实习生活锻炼了我们跋山涉水不畏困难的意志,训练了我们在高强度工作和艰苦条件下依然可以平心静气工作的能力。

  站庆的那一天,有幸听到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对于实习的理解:"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地质野外教学实习对学生培养专业兴趣、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王焰新校长回忆实习站的峥嵘岁月时也提到只有在这里实习之后,才真正对地质工作有了感性认识,有了"地质思维"。 对此我深有体会,一个褶皱可以褶出怎样的九曲十八转;一块岩石又会蕴含多少未知的矿物;一处断层会留下怎样的运动形迹,地质现象总是复杂多变,只有通过实习才能加深理解,才能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培养起"地质思维"。

  来到周口店收获了很多,体质得到了锻炼、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思维方式得到了训练,知识储备得到了扩张,更重要的是让我懂得了地质,爱上了地质。中科院院士金振民谈起实习的意义时就说到:"我就是周口店实习摇篮里'摇'出来的。在这里我们明白了地质学是什么,为什么要从事地质学。如今,我们走进摇篮,要热爱摇篮;走出摇篮,要为摇篮争光。我曾立志,毕业后要健康地为国家工作50年,到明年这个"指标"就完成了。请同学们一定要爱上眼前这莽莽苍山、巍巍大地!

  每每想到这些话,我都会热泪盈眶,心中情怀久久不能平息,想到众多优秀的校友曾在这里挥洒汗水,我们和他们没有什么不同。"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一切疲劳和寒冷"校歌仿佛在我耳边响起,为了推动祖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为了"为祖国寻找富饶的矿藏",为了追寻地质科学的真谛,这是我作为一个地质人的初衷,也是我不变的梦想。校训时刻铭记,在校便加倍努力学习,多参加科研活动,听从老师的教导。在野外便勤动手,多观察,多思考。不仅学好传统的地学知识,也要多接触新的科学方法。这是我为了我的地质梦而做的奋斗。

  四、"摇篮"之魂

  周口店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乡镇,逐渐变成了一个与地质结下不解之缘的宝地。它的文化也不单单是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经过六十年的洗涤浸染,周口店已经染上了深深的"地质情怀",一代又一代地质工作者在此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周口店精神与校训"求真务实,艰苦朴素"相呼相应。

  60多年的艰苦岁月里,实习站为国家培养数以万计的地学人才,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及20多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数百名资深地质学家和教育家。他们在祖国辽阔的版图上书写着光辉的业绩。难忘的周口店,这不仅是 "北京猿人"的发祥地,更重要的是周口店是"地质工作者摇篮"。在这里我们受到了启蒙和锻炼,这里是我们的地质生涯开始的地方,是我们成长之路上的基石。

  60多年来,累计4万多学子在周口店实习站受到全面的、系统的实践训练,不仅学到了地质基本知识和野外工作基本方法,更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学会了奉献和吃苦,学会了合作与担当。每个从"摇篮"走出的人心中深埋下了一颗种子,一颗继承周口店精神的种子,必将在今后茁壮成长,并将发扬光大。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姓名:张成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