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145|回复: 0

大余湾记

[复制链接]

310

主题

310

帖子

465

积分

特种部队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465

IP属地:北京市

发表于 北京市 2014-10-10 15: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余湾记


  “左边青龙游,右边白虎守,湾前双龟朝北斗,屋后金线吊葫芦,中间如意太极图”素为人所称赞的风水格局,采天地之灵气,纳山水之祥瑞的这个安静祥和的大余湾古村落,之所以称之为古村落,因其明清古建筑群的矗立。

  初见

  我们一行人到达大余湾已是中午,简单的吃了午饭便出门探寻这个古老村落的秘密,沿路边有不少的摊位,上面摆放着蜂蜜和时蔬,供游客采购,未走多远,便听到锣鼓声,循声走到的时候便看到池塘前的杂技场准备开始表演杂技,鞭打报纸,用头上楼梯,口吐火龙,扔斧头等看的周围观众掌声,惊叹声不断,之后激烈的斗鸡赛,精彩绝伦的皮影戏表演使我们欣赏到了不同的景象,与每位表演者的交谈对大余湾发展历程,客流量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这之后便开始自主参观大余湾,每驻足一处,其背后的故事引发我们的一颦一笑,当资料上的明清古建筑群映入我们的眼帘,顿时被其古色古香所撼动,尽管有些破败,里面已杂草丛生,但其仍向我们诉说着那沧海桑田。

  登高

  第二天伴着晨曦,我们一行人翻过两座山,只为一睹文渊阁的真容,尽管已经修了台阶,但台阶大小不一,高矮不一,走起来就是陡升陡降的感觉,那叫一个痛苦,总以为只有那几步之遥,其实还在远处,多么想有游览车可以做......而文渊阁却让人大失所望,一桩平房内摆了几座神像,突兀的立于后山顶,显得不伦不类,那天我们竟成了唯一的游客,但沿途的古寨,磊子石,晒米石等景点,以及山上俯瞰时那宛如人间仙境的大余湾村,未曾辜负我们的汗流浃背,下山的路依旧坎坷,但心境已不似来时。

  访谈

  在下榻的那家爷爷的指导下,下山后我们去踏上了寻找大余湾的发掘者余永奇老师的漫漫征程,到处问,到处跑,大有刘备三顾茅庐之状,最后到达随园时,只听见园内朗朗的读书声,由于余永奇老师年纪较大,需要休息,我们的访谈下午才开始,上午我们与随园中参加夏令营的孩子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阅读孔孟经典,亲自参与农活,这种农耕式的学习方式代代传承,使得大余湾的人才如雨后春笋,棉花大师余传斌,中国免疫学的拓荒者余传霖等等;下午同余永奇老师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谈话,使得对大余湾有了详细而深入的了解,余永奇老师从发家史,族谱,近现代发展变化等方面一一展开,一词一句无一不包含这位80多岁的老先生对大余湾的浓厚乡情,问及其是如何发现大余湾的价值时,有的只是一个老人对其家乡发展的关心,但谈及大余湾现实状况时,心中惋惜之情油然而生,从当初缺乏资金到现今的指导思想缺乏,以致大余湾作为历史文化名村的发展一直都没走上正轨

  惜别

  对大余湾的探索之旅已接近尾声,在村里看看那既熟悉又陌生的人和景,妄图用照相机记载下这里的美好带走,但心里酸酸的,不知道是喜欢上了它,还是自己的情感有些泛滥,答案亦不得而知,同伴说我肯定还会去的,我只是一笑而过,现在已经离开了将近一个月之久,但其在大余湾的日子依旧在我头脑里,挥之不去。最后一天造访了大余湾酒店和婚纱摄影基地,由于其现代气息太浓,对其没多大感觉。

  大余湾之旅完美的落下帷幕,为其精妙的建筑所惊叹,亦为其代代相传的精神所感动,不为其他,只为坚守最初的那份信仰:勤俭能创千秋业,耕读尚开富贵花。不知道何时能再造访这个小村落,还有梦中白云萦绕的那山那水还有那人


  来稿: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姓名:张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