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家
今天是老杨头送儿子回学校的日子,和往常一样,夜里是睡不着了,听见公鸡打鸣后便轻手轻脚地起来,收拾整齐后就坐在门口的青石板上抽烟,看见下地干活的乡亲们就忙不迭地递烟打招呼。不住地夸自个儿子就算是当上了城里人回来了也照样能帮忙干双抢,不忘本!
老杨头不知道的是儿子小杨这一宿也是没睡:村里本来就穷,国家免了农业税,又大力扶持“三农”,家里才拿得出他上大学的钱。可然后呢?他就这么留在城里,就这么忘了自己的故乡,看着她就这么继续穷下去么?不!他已经有了想法,就是还说不出口 。
父子俩一起上路了。去车站还要走上大半天,不赶早是不行的。老杨头又是要强地扛起了儿子的行李,小杨也不好拒绝了父亲的这一番好意。父子俩便一个扛着大包走在前,一个拎着小包跟在后。刚下过雨的泥巴路不好走,小杨紧紧盯着自己的父亲,生怕老父有个什么闪失。空气中又是那一股刺鼻的气味。小杨一皱眉头,思绪又岔开了。
本村是县里最偏僻的地方,有能耐的都早早就出去打工了。尤其是近年建起了一个化工厂后,环境也逐渐恶化,眼下越发是地荒人稀了。看到着一切,小杨无奈地叹了口气,望着父亲,却是欲言又止。
翻到山头上,老杨头回身望着村子,感慨道:“娃儿,好好看看吧。以后成了城里人,可就看不着了。”听着这话,小杨情不自禁地开了口:“爹,我不做城里人,我要回来,我要让咱的穷山沟富起来。”老杨头登时就急了,一个大耳刮子就扇了过去:“畜生!供你读这么多年书不就是要走出去么,你倒想回来了!长出息了你小子!”小杨却是意外地倔强:“爹,我学的就是农。人家外国农民进城打工,田都是我们这些知识分子用高科技来科学种植的。”老杨头火气更大了:“老子不懂那啥外国鸟国的,老子只知道没有大学生回来种田的理,你小子倒是头一个!”老杨头说完气冲冲地撂下行李走了,走前还喊了一嗓子:“小兔崽子过年不许给老子回来,安安生生地做你的城里人。”
后记:小杨最终还是回来了,因为党的好政策,他成了一名大学生村官,而这也是老杨头能接受的。然而,更多的大学生去了北上广甚至国外,留下他们背后因为过度劳累而满目疮痍的故乡。
来稿:武汉工商学院
姓名:汪泰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