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m2007 于 2014-10-11 22:09 编辑
长 阳 采 风 文 汪新琦 图 倪明主
时值丹桂飘香季节,逢金风送爽的国庆长假之际,我们天门市艺术摄影学会一行8人驱车前往土家自治县长阳采风。 凌晨4点起床,一路高歌猛进。7点刚过,我们就抵达长阳县城。晨曦中,我们品尝了长阳的野菜豆浆、菜糊稀饭、活切面、方形饺子等丰富的早点。 长阳县城,依山傍水,远处薄雾笼罩着起伏的山峦,晨曦中的护城河,倒影者古城,波光粼粼。我们赶紧下车拍照,当返回车上向清江画廊进发时,发现少了一个影友,等了半个小时,他才赶来,说是被一条多情的狗缠住了,差点被咬,幸好女主人赶来,好不容易才脱身。 清江,《水经注》记载:“……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砾。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 清江是土家人的母亲河,洋洋洒洒八百里,宛如一条蓝色飘带,穿山越峡,自利川市齐跃山发源逶迤西去,横贯鄂西南10多个县市。随着隔河岩、高坝洲、水布垭三级水利枢纽工程的相继建成,长阳占据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在其境内形成了“一坝(隔河岩大坝)两库(隔河岩库区、高坝洲库区)”的独特旅游资源。水域面积的扩大,百岛沉浮风光的凸现,使得清江长阳秀丽的山水风光更加妖娆。清江自历史的发迹,留到今天,养育了多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土家儿女,也孕育了山歌、南曲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撒叶儿嗬等灿烂的土家民间文化。 在游船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镜头是丰富多彩的:放歌船头的红衣少女,回眸一笑的女大学生,仙人寨的大佛,山上攀缘的猴子、悬崖上的栈道、悬棺......当我们步入武落钟离山时,已是中午时分,老天爷格外的眷顾,天空中飘起了朵朵棉花般的白云,给宁静的山脉、古朴的建筑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向王庙凌空高悬,祀奉着廪君的塑像;石神台供奉着两具天然椭圆形石器,印记着古代巴族生殖崇拜的遗痕;原始石虎的栩栩如生,向游客演绎着巴人始祖一段又一段神秘的传闻;鼓楼里沉闷的声声钟声,跨越历史的长河,仿佛土家古老民族的深厚历史在秀水青山间回荡,震撼着游客的心灵...... 长阳的夜是宁静的,安逸的。土家族的吊角楼是快乐的,通亮的。在土家族的农家乐,并上两张小条桌,坐在舒适的柳木靠椅,抿一口包谷酒、夹一块清江鱼,掰一瓣长阳桔,吃一口土家菜,那是在豪华的酒店永远享受不到的待遇。更有那长阳山歌和土家妹在一旁的调侃,引得我们酒量大增,开怀畅饮。有好歌的影友突然亮开了嗓门,沙哑的歌声,打破了夜空的寂静。突然,土家妹大叫“别唱了!再唱,我的猪要从猪圈里窜出来的”,笑声,一阵高过一阵,把我们喝下肚的半斤包谷酒抛到了九霄云外。 当红日再次升起的时候,我们车已驶上了天柱山的盘山道,耳畔仿佛回响着著名青年歌唱家李琼的“山路十八弯”。天柱山位于湖北省长阳县城西34公里。自唐开山设观以来,系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它与武当山南北辉映,为道教名山,亦名中武当。天柱山海拔1445米,它石笋高标,孤峙立,拔地耸立,有健笔凌云之势。峰顶平坦,有清泉一眼,四季长流不涸。天柱峰独立,三座高130米的岩峰并峙,相距仅4米,两桥飞架三峰间,蔚为壮观,犹如擎天石柱。山上古建筑群宏伟壮观,唐始建道观,清同治年间,大兴土木,仿武当山修成地母宫、三帝宫、灵官殿、玉皇亭、玉虚宫、南岩宫等,开凿上山石阶一千余级。要说昨天我们领略了长阳的“秀水”清江,今天我们目睹的要是长阳的“道教神山”。我们说,天柱山是一幅画,翠绿高耸,层层梯田,炊烟袅袅,白云深处有人家;天柱山是一首歌,山路崎岖,九曲十八弯;天柱山是一宗神,她是国道家圣地——“中武当”,启道教佛光,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保佑万民健康长寿奔小康...... 长阳作为旅游胜地,给我们的印象是,长阳人特别好客!午餐,我们走进了山路边一个农庄,店老板也是土家族人,老板娘一边跟我们端茶倒水,一边麻利地宰了一只芦花大公鸡,端出土豆玉兰片,还有熏猪肉、叼子鱼,......门前小桥流水,晴空花香送爽。在土家人的农家小院,品土家菜,述民族谊,其乐融融,让我们感受到民族大团结的温暖,土家人的热情与友爱。 长阳采风,收获颇丰,快乐舒畅,留念忙返。我们用相机记下了长阳县的青山、秀水、奇石,更难以忘怀的是长阳人的淳朴、好客、善良。长阳采风,给人以深刻的启示:长阳人依托清江、巴人始祖文化,把旅游产业做得风声水起,红红火火。天门有世界茶圣陆羽、史前石家河文化,在旅游产业上,何尝不可以试它一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