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8
少尉
 
- 积分
- 1088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
出了后门,隔着一条小路,是一堵高高的围墙。潮湿的墙根下长满了野草。马蓼、野苎麻、刺犁头、苍耳、青蒿、箬竹、车前草、狗尾巴草、野菊花之类,寻常巷陌寻常草,花开花落自春秋。虽日日从旁边走过,偶见草荣草枯、花飞花谢,并未太在意。
一个丹桂飘香的秋晨,推门外出,忽然发现,草丛中星星点点地缀满了蓝色的小花,象洒落在路边的蓝宝石,闪耀着梦幻般的光芒。
我眼前一亮,连忙止步,蹲下身子,拂开带露的草丛,仔细端详。开花的植物,叶子长得很象竹叶,茎质软弱,匍匐在地上,末端才昂起头,捧起一朵蓝莹莹的小花。
这不是故乡的竹叶草吗?这种野花,在故乡是很常见的。田头、地边、路旁、河岸、屋旁、山坡,常常见到它的踪影。我搜寻记忆,怎么原来一直没有它开花的印象呢?也许是我眼拙;也许是故乡的野花太多,被忽视了。也难怪,在故乡,它的身份一直被定格为一株草,根本没有人拿它当花看。
我掐了一支,细细欣赏。花儿的样子极象鸢尾花,却比它小得多,只有指甲盖大小。花儿虽小,却非常美丽,就象一个小巧玲珑的佳人。初略一看,花儿只有两瓣,象蝴蝶展开的翅膀,纯净的深蓝色。细看,下面还有一瓣,白色,晶莹剔透。中间是水晶一样的花丝,三长三短,长短相间。短丝,顶着鲜亮的黄色花药,象缀着几粒金沙;长丝,向上自然卷曲,如蝴蝶的触须,似有招手之意。更有趣的是,包裹花朵的总苞象两只半开半合的手掌,花朵从掌中探出,象被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件珍宝,呵护之意溢于言表。整体观之,花儿就象一只栖息在草叶的蓝蝴蝶,似乎随时准备振羽欲飞。
从来没有想过一朵野花居然开得这么美丽。
竹叶草,只是家乡的称谓,它真正的学名叫鸭跖草,此外因为地域不同,它还有许多异名,鸭仔草、鸭食草、鸭脚草、鸭脚板草、鸭脚青、鸡舌草、鸡冠菜、碧竹子,碧竹草,碧蝉蛇、碧蟾蜍、碧蝉花、竹叶草,竹叶兰,竹根菜,竹叶菜、竹鸡草、竹管草、淡竹叶、水竹子,竹节草、竹剪草、竹叶青菜、竹夹菜、竹叶水草、竹叶青菜、竹叶活血丹、水竹叶草、耳环草、青耳环花、青耳环草、野靛青、小青、蓝姑草、蓝花姑娘、蓝胭脂草、桂兰青、翠蝴蝶、翠娥花、翠蛾草、兰花草、兰紫草、露草、月草、气死日头、帽子花、牛耳朵草、水浮草、鸦雀草、萤火虫草、地地藕、三角菜、三筴子菜、水浮草、菱角伞、鹅儿菜、萤火虫菜、哥哥啼草等等等等。
一朵野花,有数十个异名,这种情况似乎并不多见。纵观这些别名,大多与鸭跖草的枝叶和花儿有关。以枝叶拟名的,冠“竹”者居多,以花拟名的,多数冠以“蓝(碧、翠)”、“蝉(蛾、蝶)”。众多别名中,有的通俗,如鸭脚板草,牛耳朵草,乡野气很浓;有的典雅,如碧蝉花、翠蝴蝶,形象生动;有的直接揭示特征,如露草、野靛青,清楚准确;有的则拟人化,如翠娥花、蓝花姑娘,令人联想起穿着蓝衫赶集归来的乡村姑娘。
稍稍梳理,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草名应该有五个,分别是“竹叶草、碧蝉花、露草、蓝胭脂草、竹叶活血丹”。
竹叶草——表明鸭跖草的枝叶与竹子十分相似。竹子一样的节,竹子一样的叶,活脱脱就是一棵箬竹。据陈淏子《花镜》记载:“淡竹叶一名小青,一名鸭跖草。多生南浙,随在有之。三月生苗,高数寸,蔓延于地。紫茎竹叶,其花俨似蛾形,只二瓣,下有绿萼承之,色最青翠可爱。”
碧蝉花——形象地点明,鸭跖草花开的样子象知了透明的碧色翅翼(亦说蝴蝶翅膀)在阳光下舞动。宋代诗人杨巽斋《碧蝉花》 诗云:“扬葩簌簌傍疏篱,薄翅舒青势欲飞。几误佳人将扇扑,始知错认枉心机。”
露草——真实地揭示了鸭跖草伴露而开,露收而谢,花不过午,花期短暂的特点。日本作家德富芦花在《碧色的花》一文中谈到鸭跖草:“露草又名月草、萤草、鸭跖草。这种花寿命短暂,开放在有露的时候。然而伴随那浮泛出金粉般黄色的花蕊而漾溢出来的鲜丽的纯碧,却是无与伦比的秀美。”
蓝胭脂草——明确指出鸭跖草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染料。《花镜》记载,鸭跖草“夏日茎梢开花,花下有大型的叶状苞,花盖二片,呈蓝色,供观赏用。花盖片的青色液汁,可供绘画的颜料。”方以智《通雅》记载:“一种曰鸭跖草,即蓝胭脂草也。杭州以绵染其花作胭脂为夜色。”据民国《杭州府志》记载,杭州物产有红蓝胭脂,其中蓝胭脂即鸭跖草花汁所制。
竹叶活血丹——点明鸭跖草是一味中草药。该药味甘、性寒、无毒,有清热、凉血、解毒、利尿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鸭跖草主治小便不通、赤白痢、喉痹、痔疮肿痛等病症。
一株野草,不仅能开出动人的花,而且有益于众生,甚至治病救人,却一直低调行事默默无闻。蓦然,我对一朵开在墙根的鸭跖草充满了敬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