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石门神韵
作者:赵天禄(郧西县作协)
天河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乡。它发源于秦岭南麓,东线源头与金丝峡大峡谷相接,向东南贯穿于陕西商洛地区的山阳和鄂西北十堰市的郧西等县。全程曲曲绕绕闯过九十九道锁,挥就九十九道湾,蜿蜒行百余公里,流淌在秦岭山间,最后于郧西县天河口汇入汉水,行成了“河汉相涌”的神奇景观。在这古老而美丽的秀水流经的地方,山势雄伟,峡谷幽深,瀑布交织,林木茂盛,云山千迭,气象万千。天河两岸人杰地灵,水丰物阜。同时古刹云集迭至,溶洞纵横密布,有看不尽的自然景观,有说不完的生态妙趣和以七夕文化为主的牛郎织女千古传奇故事,更有那破解不开的自然之谜,使世界上唯一的一条人间天河蒙上了层层神秘的面纱。郧西天河诗人闻孝书在其诗集《天河行》里这样描述道: 天河九十九道锁,条条锁链如诗歌。 幽谷峻岭迷人处,彩云缠绕影婆娑。 绿树千重蔽天日,溶洞独秀古刹多。 两岸春色锁不住,一枝奇葩出天河。 看了诗友的诗,早已激起了我游天河的兴趣,只恨无机缘。正好这次由县政法委书记周文生的倡议,土门镇党委书记王德忠的邀请,我们郧西作协主席团的一伙作家诗人们便怀着喜悦的心情,游览了土门镇关帝庙、天河中游的水石门电站建设工地。 我一边走,脑海里便冒出了许多古代诗人的佳句。“石险天貌分,林交日容缺”。这是南朝诗人孔稚珪游秦岭山水写下的著名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是唐代诗人常建游山寺时的名句。我想这两位大诗人可能到过水石门,不然,他们不可能写出这流传千古的诗句。徐霞客的《秦岭日记》里,对秦岭石门关是这样进行描绘的:“忽云气迸坼,露出青芙蓉两片,插天拔地,骈立对峙”。他笔下的“青芙蓉”,就是此时矗立在我们眼前的两堵高耸入云的石山,它们不期而遇了,胸膛对着胸膛,相互打量着,一站就是几亿年。徐霞客笔下的石门关也可能就是眼前的水石门,水石门的神韵被徐霞客描绘的淋漓尽致。 巨石为门,险山当关,那景象是够雄奇的了。但隐藏在石门里的又是一方什么样的天地呢?我们沿着一条依傍着石崖的小路走进去,劈头盖脸而来的却是一片锵然的水声。我历来认为,在所有音籁中,只有水声是不会使我们的听觉疲惫的乐曲。它细密如雨也好,澎湃似潮也罢,都能用天然的旋律和节奏,冲刷嘈杂,洗涤浮躁,带给我们清幽辽远的情思或者宏阔昂奋的襟怀。此时也就不由得敞开身心,满心欢喜地接纳这份大自然赠给我们的福祉。路有曲折起伏,婉若游龙,一会儿盘上山顶,一会儿潜入谷底,带着金属质感的水声却从不停歇。或如千童鼓掌,或似樵夫哼歌,又如雷声隐隐,更像疾风入林,让人的情绪也随之气象发生变化。但千变万变,心中的那份清朗和沉静不变,这都是因为水的声音把自然的绿色调的永远透明透亮,使人不免左顾右盼寻找水声,却难见她的半点踪迹。放眼望去,只见窄窄一幅阳光下,一河沟的青石古藤野性张扬地错落着,杂呈在斗折蛇行的山谷中。于是就想,这入耳的水声如果有形,大约就像这满河沟的石头了。由于始终见不到水影,转而又怀疑这里根本就没有水,流淌着的只是挤挤挨挨的石头。否则,那激扬飞溅的声音怎么会这样铿锵有韵?然而定睛细看,虽然满河沟树荫花影乱摇,石头们却矜持得很,各自坚守着自己的位置寸步不移。 正在胡猜乱想,忽然看到石缝间一抹清泉的明眸闪亮了一下,目光想抓住它,脚下的路一转,留在视觉的掌心里的却仍然只是一堆石头。但我和一位当地的游人还是被那朵一闪而逝的白色花诱惑得纵身一跃,跳进河沟了。且踏着石头去寻觅那不断变换着旋律和节奏的音乐源头。俯伏在一块龟背似的青石上,我扑哧一声笑了。原来,流水就在石缝间!她们把腰身约束得那么窈窕,鲜嫩得就像一把带露的青蔬。她们歌声飞扬、笑声四溅、欢快地奔跑着,却又不愿出头露面,招人眼目,却把自己严严实实藏在石头间。她们尽量放低自己的姿态,冲出石门,径直去灌溉千亩良田。如果偶然泄漏出一朵浪花,那也只是她们在青石背后躲闪不及露出的灵巧身影。这水,一定是和那些石头商量好了,一方面共同演奏气象万千的乐曲去抚慰人们的心,另一方面却又配合默契地用深藏不露的行止宣告着自己的珍贵和尊严。所以要看清楚她,她还要求你也成为河沟里一块青光莹莹的石头。就这样,我们和石头们厮混在一起了:或者从莹不藏针的清流里拣一枚纹络美丽的卵石把玩;或者把脚浸在流动的泉水里躺在一块青石板上看云。结果是,和石在一起也就和水在一起了;和水在一起也就和石在一起了…… 峰回路转之时,却见水石门电站工地赫然展现在眼前,两边的山都被开出一条沟槽,还打了山洞,同行的村支书告诉我们,那就是大坝的基座,也就是要把天河之水再加一道锁,蓄水发电。石门的水已被拦到山那边去了。难怪我们只听水声不见水影哩。 我们正玩的起兴时,却看见一位放牛的老人赶着几头牛出现在河谷中,真像神话中的牛郎一样闪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几个浪子兴奋地跑过去同他照相,请他讲讲水石门的传说故事。老人掏出旱烟袋,慢腾腾装上烟丝,用打火机打着火,猛吸一口,吐出了一道烟柱之后才给我们讲起了传说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这天河的九十九道湾到这里,就行成了两扇石门,石门是敞开的。里面有一个神奇的洞,洞里有很多金银珠宝,有金桌、金椅、金碗、金杯……洞主是个美丽善良的仙女。那时,大山没有这么高,河也没有这么宽。有一年,从外地来了一个英俊的少年商人,他发现河边有位很可怜的孤寡老人,在河边捡石子,一直不停地捡呀捡。他可怜这个老人,便认她为母亲。老人在这个小伙子的关照下,生活好了起来。可是,不久,瘟疫流行,老人去世了。这小伙子也被瘟疫害得枯瘦如柴,他想不如死了好。他来到河边正要跳河,忽然背后有人拉住了他。回头一看他愣住了,原来是个貌美如花的姑娘。从那以后,小伙子就被拉进了石洞,与仙女结成了夫妻。 这年冬天,仙女看她的丈夫一直心神不安,老是叹气。一问,才知道原来他有个朋友要成亲。他想把洞里的金银财宝送给朋友一点,怕妻子不答应。谁知,仙女爽快地说:“朋友如兄弟,你若不去,我才要怪你哩!”这样,这小伙子就去给朋友送礼去了。小伙子一走,仙女去河边盼呀,等,等了他三十年也不见他回来。她只好回来关上石门。可她又一想,万一他回来了咋办?那就是再喊我,也听不见他的声音。于是,他又把石门开了点小缝。直到现在,这位仙女还盼望着那个小伙子哩! 咦 ,在这石门关里,还有这么传奇的故事。难怪这里的石头、水、山林都显得这么美丽神奇哩。石以自己的张扬成全了水的谦和,水以自己的歌声彰显了石的坚守,就这样在刚柔相济中,他们显示出一种良善和睿智。那水停停走走,冷不丁就在我们面前聚成一个簸箕大的深潭。此潭清澈得可数点底部的碎石,却有云朵赶来漂洗自己的影子。云影越洗越白,潭水也就越来越蓝得像天空了。整条河沟中,水潭竟有上百个之多,她们大多掩隐在奇石怪峡之中。小石潭以整石为底,潭底有青苔招摇,鱼儿畅游,水分深绿、浅绿、淡绿……层次丰富,碧波翻涌。有的小绿潭轻轻巧巧揽一纤纤细瀑入怀,揽瀑入潭。 潭水把苍山石峰的雪影摄入潭中勾画出了一幅江山雪影图;石门关的水就这样在这些潭中尽展风情、绽放美丽,勾画了一个又一个诗意盎然的画图,增添了天河水石门的神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