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福建
- 精华
- 0
列兵

- 积分
- 13
IP属地:福建省福州市
|
世人喜好鲍鱼,估摸着多是垂涎于它那鲜嫩Q弹的美味,又何曾留心过它那曾拥有过的华丽外表?
我也不幸归于此类。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带着儿子上青岛品海鲜时,忽然他大声嚷嚷起来:“爸爸快看,这里面怎么有七彩光吔,好美丽啊!”我这才反应过来,哦,原来就是刚吃完的鲍鱼内壳啊!确实是美,在灯光映衬下分外夺目!由此激发起我对鲍鱼的极大兴趣来。
仔细看去,一只成熟的鲍鱼长约8厘米,宽约5厘米左右。鲍鱼是原始的海洋贝类,属于典型的单壳软体动物,和蜗牛一样,它也是借助腹足来爬行。但又和蜗牛不一样的是,同是背着个厚厚的壳来保护自己,效果却又截然不同!蜗牛背的壳呈螺旋状生长,圆壳如同个陀螺似的周身光滑,愈到顶端愈发呈现出一个尖尖的角儿,大抵是用来抵当外敌入侵的罢。而鲍鱼则不同,它背着个五彩斑斓的背壳成天在海底晃来晃去,丝毫不惧是否会招来天敌的注意力,那不畏死的风采蛮有点上将军豪气!
鲍鱼其实特别调皮,因为它的贪玩、贪吃与贪睡,所以我管他叫“小可爱”,不知妥否?“小可爱”有时喜欢在海水里翻过身来,露出里面细腻的嫩肉肉晒起了太阳,如此小憩一番颇有点上海女人小资的情怀,虽然是就那么静静的一动不动,但你可别以为它是真的死了,那是“小可爱”在美滋滋的享受生活的情调呢!有时它又特喜欢正面朝下地在海底无忧无虑的闲逛,但多半时间它却喜好趴在四周凹凸不平的岩石壁上缓缓爬行,若不使点劲儿想把它从那上面扣下来几乎是天方夜谭。
细细品味一番“小可爱”那美丽的背壳。粗略一瞧,它虽是半面外壳,然壳却坚厚,扁而宽,形状有些像人的耳朵,又有点类似于横切的半个芒果形状,只是那背壳既不似与与人耳那般红润,也不似与芒果那般光滑,壳身像极了花岗岩类的石头,其上布满了条纹与斑点,摸上去手感粗糙略显生厌,但看上去确是拥有极美的品相,令人不忍罢手。
先说那条纹,色彩斑斓、层层叠叠,却又泾渭分明、轮廓清晰,由翠绿色开始,逐渐演变成铁锈红、赭色、浅咖色、深咖色,一层层由内向外延伸涤荡开来,颇似黄土高原上所见的那种大型岩石群,颜色各异却又不失壮观大气!
再说那斑点也煞为有趣,或白、或浅灰、或暗红,通常一只鲍鱼贝壳,当以白色居多,其它色为辅。那斑点也有大有小,不宜一概而论之。小的如笔尖般细小,稍大点的也有绿豆大小,再大点的就如同云朵般曾块状物、絮状物向周边衍射开来。
有的背壳上布满了类似人类神经血管般的丝线状物,粗点的效果像手背上的血管,粗短可见、脉络喷张,幸好是白色纹路,所以不至于那样的恐怖;细点的效果则如蚕丝一般,虽细弱游丝,却又勾勒了了,留下不灭的痕迹且清晰无比。
在背壳最上端,还有一条呈螺旋形线状排列的突起,这些突起在靠近尾端处的部分贯穿成孔,孔数随种类不同而异。越靠近头部突起越小且越密;越到尾端处,突起不但穿孔,而且小孔间间隔越开,最大的孔放下一粒黄豆当不成问题。这些小孔同样也是大小不一,数量约在4—9个之间,据说北方分布的盘大鲍约有4-5孔,看来我在青岛品尝的5孔鲍当属此类,而南方分布的杂色鲍最多有7—9孔,不论是几孔鲍鱼,我想那排小孔当是它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的工具罢。
一只“小可爱”的背壳远远的看起来,有的如同孔雀开屏般的漂亮!艳丽十足又不失王者霸气,颇有几分惊艳于人,光彩夺目的味道!鲜活鲍鱼的背壳尤甚于此,与刚煮熟过的鲍鱼背壳相媲美简直就是天壤之别:煮熟过的鲍鱼色泽暗淡无光,其壳如同古墓里扒出来的文物一般写满沧桑的基调,而鲜活的鲍鱼背壳则好似景泰蓝工艺纯天然雕刻而成,美轮美奂,巧夺天工!再看壳内,一点也不逊色其外表。一只吃完了的鲍鱼,洗干净内里后,你会惊讶于它那泛着七彩美色的光晕,究其缘故,那是由于壳内呈螺旋状分布着密密麻麻的线条,而线与线之间却又坑凹不平,高低有别,正是这似有若无的点滴厚度差距,给光的反色与折射提供了天然的保障,故而在灯光或阳光的照耀下,内壳却呈现出青、绿、红、蓝等色交相辉映的珍珠光泽,发出熠熠生辉的璀璨来!
鲍鱼肉美味鲜嫩,可口无比,或炒或蒸,或爆或煮、或煲或烤,做法不一,但鲍汁味却鲜香浓郁,令人回味无穷!一同不应该被世人所遗忘和抛弃的,还当属它那绚丽而不花哨,大气而不狂放的背壳罢!
因为小家伙这美丽的背壳,我从此记住了一个叫鲍鱼的“小可爱”!
|
-
孔雀羽般美丽的背壳
-
七彩光晕的精美内壳
-
如景泰蓝雕刻一般的新鲜鲍鱼
-
孔雀开屏
-
淘气的 “小可爱”近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