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上海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100
IP属地:上海市
|
麻城市贯彻落实《湖北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情况汇报
一、麻城市基本情况
麻城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中段南麓,版图面积3747平方公里,人口120万,辖21个乡镇办区,是著名的红色古城。杜鹃花城、交通新城、特产名城。
近年来,我市抢抓大别山片区扶贫和《湖北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出台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坚持‘五城同建’(绿色麻城、实力麻城、文化麻城、效能麻城、幸福麻城),推进跨越发展,建设大别山地区经济中心”的战略举措,保持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2013年,我市经济实力实现了“黄冈争首强、挺进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目标,地区生产总值等13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黄冈首位,县域经济位列全省山区县市第一名,成功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4亿元,增长11.8%;固定资产投资218亿元,增长2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8亿元,增长13.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17亿元,增长48%;农民人均出收入6000.7元,增长13.7%。从自身发展纵向比较来看,3年来,麻城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税收总量(含上缴中央税收)、招商引资、工业用电量等7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翻番,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机构存贷余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总支出等7项指标均实现了大幅跃升。
2014年,我市围绕“抓改革、兴文化”,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十改五创”,兴起文化麻城建设新高潮。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36亿元,同比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7亿元,增长1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9.91亿元,增长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1亿元,增长13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07亿元,增长13.8%。
二、老区建设情况
《湖北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出台后,我市高度重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及时进行了学习贯彻,主动对接,建立领导责任制,把老区发展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认真谋划推进。
(一)强化进取精神,点燃发展激情。多年来,麻城的发展相对滞后,我们清醒认识到:要扶贫,先扶志;要提速,先提神。一方面,创新发展战略引领精神区位提升。发扬“敢为人先、敢打第一枪、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红色精神,确立了“五城同建,跨越发展,建设大别山地区经济中心”的发展战略,激发了干群斗志,营造了强大气场。另一方面,创新工作机制推动精神区位提升。建立“管干部、促干事”的制度体系,推进“严管干部、优待干部、用好干部、考准干部”:推行“一线练兵”,让干部沉下去“炼一炼”;开展拉练竞赛,把项目摆出来“晒一晒”;创新政绩考评,把实绩拿出来“比一比”;开展评议活动,把干部推出来“评一评”;开展治庸问责,把问题找出来“查一查”。干部队伍呈现出心齐、气顺、风清、劲足的新气象,焕发出“苦干、实干、大干、快干”的昂扬激情与强大动力。
(二)强化绿色理念,推动转型升级。麻城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是最大的发展优势,也是必须秉持的发展之道。我们强化“绿色决定生死”意识,以集群理念抓工业经济、以绿色理念抓特色经济、以市场理念抓商贸物流。一是打造“集团军”。加快50平方公里的“一区六园”扩张升级,推进工业集中发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重点培育汽配冶金、新型建材、电力能源、高新技术、农产品加工“五大集群”,打造“千亿园区、百亿产业、百亿乡镇、百亿企业”,汽配冶金集群已成为百亿产业,省级麻城经济开发区进入全省先进行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92家,亿元企业达45家。二是培育“花经济”。成功举办四届杜鹃文化旅游节,叫响“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旅游品牌,建成华中最大的茶花大观园和全国首个菊花GAP基地,杜鹃花、福白菊、山茶花、玫瑰花和杏花“五朵金花”竞相绽放,麻城创建成为“湖北旅游强市”。三是创建“循环圈”。建设大别山电厂循环经济园、汽配冶金循环经济园、中部石材全链条产业园、中馆驿低碳产业园,兴业炉料公司成为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四是发展“清洁电”。加快实施蔡家寨风力发电、夫子河抽水蓄能发电、中馆驿太阳能光伏发电等项目,打造“大别山地区清洁能源基地”。五是搭建“大市场”。发挥交通区位优势,重点培育“五大市场”,打造大别山地区商贸物流中心。
(三)强化项目支撑,夯实发展基础。牢牢抓住项目建设的“牛鼻子”,全力做大、做实、做强项目投资底盘。一是打“试验牌”争项目。用好试验区的“金字招牌”,三年策划重大项目530个,投资总规模1400亿元,争取国家投资到位资金75亿元。二是用“大磁铁”招项目。发挥试验区的“磁铁效应”,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家,去年新引进4个投资30至50亿元的大项目,引进13个投资过5亿元的项目,麻城进入招商项目最多、效果最好、进展最快的时期。三是念“民生经”上项目。全力谋划、争取和建设民生项目。全市公路、铁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3424公里、169公里,均居大别山各县市之首。启动开发10平方公里的“智慧农业谷”,打造城乡统筹示范。投资7亿元新建大别山医疗中心,投资5亿元新建“麻城孝感乡文化产业园”,投资1亿元新建麻城职教集团。四是走“快车道”建项目。市级领导牵头成立“五大指挥部”,实行“领导挂帅,兵团作战、拉练竞赛、奖惩兑现”和“一月一督办、一季一拉练、半年一排名”。总投资120亿元的“十大城建项目”去年完成投资36亿元,新引进的中部装备制造产业园、大别山科技产业园、华中家电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刷新了建设速度。
(四)强化精准扶贫,加快脱贫步伐。广泛学习宣传《湖北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实施专项扶贫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一是完善精准识别到户机制。对16.17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全面公示、公告。二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认真做好2014年14个重点贫困村和9个重点老区村的整村推进扶贫,每个村财政扶贫资金达到140万元。三是加快老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老区群众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用电难、住房难等问题,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去年以来,市扶贫部门利用财政扶贫资金,完成新修土路12公里,硬化水泥路58.33公里;新修大小桥涵15座300米,解决95个行政村612个村民小组近10万人晴通雨阻和运输难问题;新建和维修水渠14.5公里,新修水沟23.1公里,整修水塘75口;解决通路困难人数8200人,解决饮水困难人数2544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780亩。四是培育特色产业。按照“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的要求,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思路,大力发展了茶叶、油茶、蔬菜、菊花、板粟、养殖等特色产业。通过扶贫项目实施,去年以来新建养殖小区21个,冻库3个,鱼面加工厂1个,老米酒厂一个,发展菊花、玫瑰花、油茶、蔬菜、板粟、银杏等基地28300亩,新建和改造高效经济林25000亩,发展养猪、牛、羊、鸡3.3万头(只)。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扶贫任务依然艰巨。主要表现在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按照2736元的新标准,目前我市还有贫困人口16.17万人,占乡村人口的17.13 %,分别高于全国8.6百分点、全省3个百分点。
(二)基础设施薄弱。一是交通条件仍然落后。公路等级差,市乡道路窄,路况差,全市还有70个边远山区、库区的通村公路,因里程长,村级无能力完成硬化,晴通雨阻。已完成通村公路硬化的村大部分又形成了新的债务。与周边相连的省际、县际公路等级低,制约了麻城经济的发展和与市外的经济交往。二是水利基础设施脆弱。现有水利基础设施标准较低,设施严重老化,完好率只有30%左右,配套不全,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危害。渠道淤塞严重,灌溉面积减少,修复完善及配套工程任务大。三是人畜饮水困难。麻东、麻北山区和丘陵地区,群众饮水大多数是从池塘、河沟挑水,饮用水不安全。四是教育卫生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学校办学条件、教育设备还很落后。卫生技术人员素质偏低,设备简陋落后,卫生机构房屋陈旧质量差。五是科技落后。科研技术推广、农民培训等投入资金严重不足,农民短期观念特别强,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差。
(三)群众增收乏力。近年来,我市产业基地规模有一定发展,但是龙头企业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产品带动力不强;部分乡镇重点打造的产业,如油茶、茶叶、鱼面等,有的是发展期,有的是生长期,效益不明显;畜禽养殖市场波动大,风险大;发展较好的菊花、蔬菜、板栗产业虽辐射面较大,但生产、深加工、销售和创知名品牌等还有待发展。
(四)扶贫资金投入不足。近几年老区发展力度大、速度快,资金供需矛盾突出。上级投入我市老区建设资金每年仅405万元(含两个老区中心乡镇每个乡镇30万元),多年来基本没有增长,远远满足不了老区建设的现实需要,重点老区中心乡镇连续五年每年只有30万元,每年重点老区村整村推进只有30万元扶贫资金,并且只扶一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各部门的项目资金政策性强,资金整合难度大;市、乡政府财力有限,难以拿出更多配套资金投入扶贫。
(五)搬迁补助标准偏低。搬迁户经济负担过重,特别是整体搬迁难,搬迁后扶力度小。
三、几点建议
(一)培育战略支点,支持麻城建设大别山地区经济中心。在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核心区13县市中,麻城的面积大、人口多、经济规模大、交通区位最好。在国家编制的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构建大别山“一圈四走廊”经济发展格局,麻城市在地里位置上既处于“环大别山经济圈”中心,又处于“濮阳-淮阳-潢川-麻城-九江经济走廊”和“武汉-麻城-金寨-合肥经济走廊”的结合部。因此我们请求省人大帮助呼吁将麻城作为大别山战略支点进行培育,将麻城作为大别山地区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旅游门户城市进行规划、建设和扶持,并在国家大交通、大设施、新能源、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布局上对麻城予以重点倾斜,充分发挥麻城的辐射带动效应,促进大别山地区整体协调发展。
(二)支持麻城市重大基础项目建设,发挥“比照政策”支撑效应。一是重点交通项目。主要有大别山随麻(随州-麻城-安庆)腹地铁路,麻六(麻城-六安)铁路货运专线,京深高铁阜麻九段(阜阳-麻城-九江),环大别山公路,106国道麻城绕城改造,乡镇循环公路及乡镇公路提等升级。二是重点设施项目。主要有麻城举、巴水干堤防整治、国家农田水利建设、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安全饮水、城市污水管网、垃圾处理场三期等项目。三是重点能源项目。主要有大别山电厂二期及抽水蓄能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等绿色能源项目。四是重点产业项目。主要有汽车配件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基地、中部石材加工集散中心、中部商贸物流园、大别山铁路物流产业园等项目。五是生态保护项目。主要有大别山生态保护、浮桥河生态湿地保护区等项目。六是社会发展项目。主要有大别山农民实训基地、大别山文化艺术中心、大别山医疗卫生中心、大别山职业技术学院、大别山高等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等项目。
(三)进一步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一方面,要加大“两个比照”政策落实力度并进一步细化充实具体内容,做到"全比照、硬比照"。目前,“两个比照”中部分政策尚未落实,其中有些是由于操作性不强而无法落实,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更具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另一方面,要研究制定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振兴的政策措施,并将此纳入国家和省发展战略,希望省委、省政府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新型城镇化、土地等方面给予我市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四)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的力度。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示范、引导,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增加农民收入。
(五)实施差别化产业扶持政策,发挥“比照政策”激活效应。重点支持旅游业、特色农业、文化产业和生态环保型产业发展,对比照县(市)在立项上予以优先考虑,在用地、信贷、税收等方面优先给予政策扶持,真正发挥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激活效应和支撑效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