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在持续发酵,乌克兰、俄罗斯、北约的谈判也在继续,而俄罗斯与北约剑拔弩张的对抗至今未见缓解迹象,反而有进一步恶化的倾向。北约组织29日说,俄罗斯军机过去24小时内在大西洋、黑海以及波罗的海上空“异常”活跃,北约出动战斗机拦截了4批俄罗斯轰炸机、战斗机和空中加油机。 自2013年11月21开始,乌克兰危机不断升级,一同升级的还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在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后,美国、欧盟以及日本先后出台对俄制裁措施,俄罗斯也不断出台反制措施加以应对,双方的地缘政治冲突渐进高潮。 9月4日,北约召开一场规模空前的峰会—28个成员国首脑出席,其他伙伴国政府首脑也到了27名。在峰会上,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谴责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介入乌东部内乱,并宣称北约将组建一支由成员国共建的快速反应部队,全面加强北约在东欧国家的军事存在,包括派驻军队、提升现有军事装备,加速军事设施建设等。北约峰会召开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进一步的孤立俄罗斯,在态势上形成对乌克兰支持及对北约成员国的安抚,同时对俄罗斯形成强大的外交压力和军事威慑。据外媒报道,仅9月份,北约在俄乌周边的军事演习就有6场之多。而且,此后数月北约还将举行更多的军事演习。 对此,如果俄罗斯不进行相应的军事行动回敬西方的举动,那么俄罗斯在大国角力中将会落下风。换句话说,这意味着俄罗斯将屈从于西方施加的军事压力。显然,这对于复兴中的俄罗斯来说,这是不能被接受的。上月底,俄军刚在远东地区结束今年最大规模演习。演习9月19日至24日举行,共有15.5万多名军人,约8000个武器和军事技术设备参与演习,包括数十艘战舰和数百架飞机。外界普遍认为俄罗斯借此军演“敲打”日本。但事实上,如果盘点近期以来俄军军演情况,不难发现除了远东地区,俄军正在中,西、南以及周边地区这四个方向“四面出击”。近日俄国防部长绍伊古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为应对新威胁,将扩大2015年军事演习计划。 必须指出的是,普京的“四面出击”实际上是“以攻为守”破解美国的“四面围堵”。在东欧,美国正加深与乌克兰、爱沙尼亚、立陶宛、摩尔多瓦等国的合作,力挺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扩大美国在欧洲的反导系统建设;在中亚,美国加强与中亚各国的政治及军事合作,特别增加对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与军事援助力度,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在北极地区,美国海军和海岸警卫不断扩大军事存在,已经做好了与俄罗斯争夺主权的准备;在俄罗斯东侧,美国不仅加阿拉斯加的防御力量,而且还要把大量的战机部署到这里。毫无疑问,俄罗斯军机出现在大西洋、黑海以及波罗的海等敏感空域上空直观且张扬地展示“肌肉”,是对西方进行强硬回击。 而普京之所以敢“四面出击”,除了近年来不断提升的俄国家综合国力及国内民心所向外,最直接的底气莫过于拥有强大的核武器库。从现有西方掌握的资料分析,俄战略核弹头的总数约为2723枚。其中367枚陆基弹道导弹能携带1248枚弹头,海基13艘核潜艇携带591枚核弹头。能够携带核弹头的战略轰炸机76架,携带弹头数量884枚。无论上述数字和事实有多大出入,有一点是无可置疑的,那就是俄核战略对西方的威慑能力是其他力量所无法替代。 今年3月,针对日益加重的乌克兰危机,俄罗斯不仅向乌克兰边境大量派出军队,而且启动了核战演习训练,演习动用30支部队的10000名士兵和1000件装备,主要目的是确保俄战略导弹部队做好实施大规模导弹攻击行动的准备。9月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爱沙尼亚首都发表演说,警告俄罗斯远离北约成员国,并承诺将对波罗的海国家提供安全保护。俄罗斯对此高调回应称:“如果俄罗斯愿意,可以两周内拿下基辅”,普京警告美国“俄罗斯是首屈一指的核大国,最好别惹我们”。据俄罗斯国防部新闻局消息,俄“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29日在巴伦支海成功试射一枚“布拉瓦”洲际弹道导弹。该导弹射程为8000公里,可携带6至10个高超音速分导核弹头。这将意味着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在面对该型导弹时将形同虚设。 从此次俄军飞机编队的机种来看,俄出动战略轰炸机,其对北约成员国进行核威慑的意图是不言自明的,其目的就是阻止北约接纳乌克兰的“投怀送抱”。如此看来,俄军的行动是对北约东扩的一种应激反应,也是为了在军事上与北约达成一种均势状态。在“谁都吃不了谁”的情况下,俄与北约“差枪走火”的可能性并不大。不过,对于一个具备较强的快速机动能力且随时可以进入战斗状态的俄军,北约成员国恐将“寝食难安”,而普京则可“高枕无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