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85
版主
浪子、樵夫、不化缘的。 ... ...
   
- 积分
- 22723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
读书笔记:克己复礼和为长者折枝
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认识:自然哲学,生命哲学,人的哲学,是我们说话、做事、做人的圭臬。大抵不错。
常识是基于它。常制也是基于它。
今天我说“圣人”话题。因为新政治生活是打造“圣人”的。
就是说圣人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做成的;还有什么区别。
还有做圣人不易,也许你还没有做着“圣人”,破绽,假和虚伪,孙猴子的尾巴,早已经曝露无疑了。
我今天的话题跟政治无关,是讨论修身、修为的。
——孔夫子是做“仁”,是做事做自己,是“克己复礼为仁”。
——孟夫子是做“义”,是教人教国君,是“为长者折枝”,很易和义。
孔夫子说是出身贵族,其实很小就陷于微贱。所以他是做粗事,做鄙事,做小事,从底层做起从自己做起,是做后进是做学而知之的是做亲力亲为还记住规范的。
所以孔夫子深知规范、礼数、社会秩序重要。
越是当大事,越是不可逾越,规范和理性精神不可逾越。
你除了克己、修己、做好自己,你还有选择吗?——别无选择。
而所谓克己、修己、做好自己,当然是指合乎规范合乎礼数了。
当然如何修身修己如何克己复礼,孔夫子是两个尺度,现实的是如何做好自己做大自己不逾越;理想的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以周王周公做典范。
做不好自己,“箪食冷饮曲肱枕之”无妨;如果有机会,当然“沽之沽之”要卖个好价钱;而到汲汲皇皇天下,走南子后门等也都是为了做大自己……但怎么要做大要富贵,也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若浮云”。
所以我读夫子常常是脸红心热,是常常觉得圣人和我们常人是一样的。
他就是做得好一点罢了。也就是多一些克己复礼。那是当大事,也是修身锻炼出来的。
到孟夫子就不一样了。孟夫子是担当使命救失天下教诲国君的。
也就是“为王者师”,是要做把诸侯打造成“得天下、王天下”的人。
可见他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才让他奔波天下,游说诸侯,复兴王道的。
所以孟夫子立说都是爱人主义爱国主义爱天下主义的,是替国君而想而言的。
和孔夫子做自己爱自己不同。应该说高明得多高格得多。所以孟夫子常常是“我善养浩然之气”是养天下之气了。
可是那些国君偏偏都不成器没有大气没有王者之气没有王者的范儿,你怎么办。那些准王、诸侯,说是你的学生——可却主子着,他或者干脆吝啬、龌龊、自私、嗜杀,是“寡人好货”“寡人好色”“寡人好玩”……你怎么办?
你怎么讲明堂、怎么讲王道、怎么讲从做诸侯到做天子……他不听,他还是喜欢钱喜欢珍宝喜欢美人喜欢宫殿喜欢打猎……你怎么办?
其实你除了诲人不倦、谆谆教诲,还是诲人不倦谆谆教诲——主公啊,“挟南山超北海”你是做不到,“为长者折枝”是你做得到的呀。王天下做天子你是做得到的呀。
孟夫子当然是这样游说一路、奔波一路、为王者师一路,没有人听……当然,他的那些学生诸侯也没有人做成天子。
真是可怜了圣人一片苦心,一片丹心,一片忠心,一片爱王心爱国心爱天下心了。——于是他回家著书立说要传之后世了。
甚至最终王天下的、做天子的,竟然是不读孔夫子孟夫子的。孟子没有想到吧?
只是孔夫子、孟夫子后来到底为朝野尊敬,成为传统成为圣人之教,真的成为安天下长治久安天下良方了。
回头看看,到底也不坏。他俩不害人的。
“克己复礼”和“为长者折枝”是野人也是官人也是大大官人(王)都要作为准则的。
回归经典、回归传统,这里有些唐突是题外话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