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草月儿 于 2014-11-13 23:16 编辑
邂逅玉米地 ——速写龙凤山生态农业园一隅
□王荫琴(草月儿)
尚未踏进园门,宜人的勃勃生机和清新绿意便扑面而来。 沿着园中道路向前走,两侧分别是整齐的蔬菜大棚。大棚一个挨着一个,伴随着道路向前延伸。 久居闹市,视线常年在楼房、车辆和人群之间弹来弹去,在霓灯和雾霾里跌跌撞撞,此刻与旷远和清新相逢,便恣肆地撒起欢来。瞧!那一片小白菜。绿油油的叶、葱白的柄,宛如娇嫩的娃娃,排排坐着,在微风里咿咿呀呀;这边的豆角长势多好,豆荚们像弯弯的小船儿,调皮地在郁绿的藤叶间隐现。还有茄子、辣椒、西红柿…… 玉米地!不知谁欢呼一声,行走的人们便欣喜应和,纷纷向玉米地奔去。玉米地面积不大,但玉米丛密集,人走进去就不见身影。脑子里立刻蹦出“青纱帐”这个年少时在小说里晤面的词儿。玉米杆儿笔直、玉米叶儿油绿。暖暖的秋阳下,玉米丛仿佛在随着风儿轻轻地吟唱和摆动。玉米棒呢,调皮着呢,“来找我吧!”瞬间回年少的我们一行人,或仰或俯,嘻嘻哈哈地绕着一株株玉米搜寻。这场景让我穿越回童年,看见我和邻家小伙伴们在家门口的玉米地嬉闹。有的在玉米丛中跑来跑去捉迷藏;有的掠下玉米须挂在两耳上,让金穗垂成胡须,扮成太阳公公;有的掰下一截玉米秸杆,牧笛横吹似地啃咬这玉米甘蔗。 “嘿!找到玉米了。”“我也找到了。”欢笑声此起彼伏,将我从走神中拉回来。在这片醉人的绿色里,人们的欢笑也染上了绿意。 “刚摘的玉米哦.!”玉米一样青葱的英子跑过来,把一根玉米棒放进我手心。看着新鲜欲滴的玉米棒,瞬间忘了身旁的玉米丛;忘了拂过玉米丛的绿色风;忘了玉米丛里拨拉青叶寻玉米、掰玉米、儿童般雀跃的同伴们。甚至忘了身在红尘。 双手呵护着玉米棒,仿佛呵护着一件工艺品——一个纺锤形的绿翡翠。翡翠一端是淡绿的柄,另一端垂着长长的金须。心中赞一声:真好看!举到鼻尖下,绿翡翠生动起来,散发出甜甜的清香。秋日的阳光、乡野的妩媚、村庄的醇厚便在这清香里弥漫开来。于是我们在玉米的清香里沐浴,洗涤都市人生存的焦虑和生活的疲惫。 大家从玉米丛中钻出来,三三两两站在地边。相互打量彼此兴奋的脸庞和各自手中胖胖的玉米棒,不禁笑了。不约而同地站成一排,高高地举起玉米棒,欢笑着挥舞起来。这开怀的欢笑便定格在影像里、将被带回高楼丛林,抚慰我们日常的纠结和忙碌。 一层又一层,玉米淡绿的绡衣随着指尖披散开来,露出内里整齐饱满的玉米粒。和寻常玉米敦厚的金色质感不同,手中的玉米呈幼嫩的淡金色,对着阳光转动玉米,便流动着水灵灵的光泽,仿佛每一粒胖乎乎的玉米都盛满了琼浆。 捧起新鲜润泽的玉米棒,咬一口,清香四溢。玉米薄薄的表皮触齿即破。入口的玉米粒脆爽幼滑,清甜的汁液溢满齿颊。这是一种怎样奇妙的食物,有水果的清甜、有粮食的清香,还有乡野的醇和、阳光的味道。一口一口地吃着滋味绵长的玉米,只觉得甜了味蕾、清了心儿,五脏六肺也清爽起来。 再看大伙儿,齐齐地站在地头吃玉米,女士们或纤指轻拈玉米的绡衣,或偏着脑袋吮咬水灵的玉米;男士们或举着玉米,豪放饕餮,或握住玉米两端,俯啃如吹口琴。每个人都吃得认真、吃得深情、吃得萌态可掬。不禁莞尔,这可爱的水果玉米,沦陷了多少来来往往的游人。
站在阳光下的玉米们,碧衣绿衫,挺拔素朴,如一群朴实美丽的乡村少妇,沉静而慷慨地款待着远来的客人。不禁想,这片玉米地应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养生餐厅,它不仅给予我们食物的美味,也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 眺望远处的蔬菜,回看眼前的玉米,这些生态农业园里的“主人”们,栖居在湛蓝如洗的天空下。清洁的风为它们梳理,甘甜的清流为它们浇灌。没有尘霾污染,无虑激素来袭,更不识地沟油的阴险,只一味儿滋滋润润地生长着。 忽然羡慕起这些清净自在的粮食果蔬来。 2014年10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