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末的早晨,我拽着儿子一起去买菜。
步出菜场,看见一个小男孩提着几个包子跪在地上哭,表情很搞怪。走过之后,我小声问儿子:“在吃包子之前,他是在祷告吗?”
“呵呵,不是,只有穆斯林教和伊斯兰教才有用餐之前祷告的习俗。我猜他是哪个小贩家的小孩,有几点可以证明。”儿子说。
“第一——”儿子卖关子地望着我。
“衣服太脏。”我答道。
“第二——”
“随随便便就跪着。”
“第三——”
“哭得不讲究、无章法”
“不全对。”儿子说,“他很小声的哭,不去打扰别人。如果是某些小屁孩,他会哭得很张扬,很肆无忌惮,要吸引全世界的眼球。这些,你懂的。”
环境改变人哪!几千年前,中国妇女就意识到了这点,我们读到了“孟母三迁”这样经典的故事。
2、
周末的下午,陪某人晒太阳逛街。
在农行门口,看见地上跪着一老翁躺着一老妪。某人连忙掏钱,让我丢过去。
“这是假的吗?”我小声问。
“不是。这么大年纪,真不能干活挣钱了。即使是装出来的,躺在地上也很冷,值得同情。”某人说。
在中商门口,看见一“驼背”的老翁跪着乞讨;在转角处,看见两个骑行闯荡的孩子讨8元饭钱;在天桥下,看见一对男女跪着为生病的如花的女儿讨药费……
这年月,行乞也不容易啊。从营销的角度来说,要选址吧,要圈出卖点吧,要调查人流量吧,要选择合适的表现艺术吧,等等。
转了一圈,又碰到了在农行门口一跪一躺的两位老人,他们牵着手在路边晒太阳,看上去身体健全,气色还好。
阳光温暖,行人如织,不错的下午!我和某人相视而笑。
所谓的施舍,是你付出了爱心别人领受了善意,仅此而已。再追究别的,纯粹是想多了。
在高中生家长群里,胖妈对施舍作了多元的解释。说到施舍,除了财物的施舍外,还有口施、眼施。一句温暖的话一个善意的眼神,也表露了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