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浙江
- 精华
- 6
中士
 
- 积分
- 346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
第三十章:婚姻(宴席)
在土家苗寨风俗里,结婚时人生的一件大事,所以人们都很重视。8月14日那天,与我家的所有沾亲带故的亲戚,都要来我家向我父亲表示朝贺。大家在院坝里作揖拱手,说着客气话。我也穿着长袍马褂,跟着父亲和亲戚们说话。向亲戚朋友们奉烟上茶,感谢他们见证我人生最大喜事的光临。
从早上开始,来的亲戚就在我家院坝里开始鞭炮齐鸣,一直没停歇,噼里啪啦的响不停。原先父亲也给当地的乡绅发了请帖,大家都很讲面子,也都到场来祝贺。因为当地人总讲规矩,一家有事(不管喜事还是丧事等)大家来捧场,况且父亲就我这么一个儿子,这是一次难得的喜事,为我大操大办当是应该的事情。大家都来高兴,贺喜,热闹。
在一遍又一遍的恭喜与道贺声中,父亲的脸上泛着得意的红光,招呼大家落坐,喝茶。当然很多帮忙的人也各司其职,该装烟的,该倒茶的……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母亲今天也很忙,凡是来的亲戚,她作为家中的内当家,是必须出来招呼的。
来我家的亲戚,只要比我大辈分的,例如姑姑,姨妈,舅舅等亲戚。一般来讲,两件东西是必备的物品,一是一段花红(即为红色的土布,用来给我披红挂彩用的),再就是一对金花,(一种用细铁丝扎成树状,上面扎有金色锡箔纸的东西,像一桠树枝)。其他的就是谷物或者其他的礼物或者压缸钱等,就随着亲戚家里的贫富,或手头上紧松,以及亲疏关系来决定了。
在我家的大门上,贴有“结婚典礼”的对联。在未来的洞房的门头上,贴有“举案齐眉”的对子。新写的“家仙”早早贴好在神龛上。来我家帮忙的亲戚六眷,亲朋好友,都早早地干着督管先生吩咐的事情,蒸饭的蒸饭,下厨的下厨,挑水的挑水……还有借东西的,诸如被子、桌子、板凳等等,总之没一个人闲着,都在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忙碌着。
在堂屋里,支着一张八仙桌,两个账房先生记账,一个年轻后生帮着清理背篓,箩筐等物品。土家苗寨有个规矩,凡是送谷物之类的东西,一定要在背篓或者箩筐里,留一定量谷物(土家人叫回背篓),不然会被人说,这也是更不能空背篓等,这是有喜事的人家最忌讳的。当然如果办丧事,就可以将谷物等物品全部倒光,可以一颗不留。
凡来的亲戚,只要一到院坝,不管挑的,背的,都有人来接走,并问清姓名后直奔账房先生那里,清点物品并仔细归类,粮食放一边,花红放一边,并用红纸条写上宾客的名字,以免晚上插花挂红的时候,把亲戚们的礼物弄错,免得送情的人不高兴。
中午时分,姥姥家一行50多人,来到了我们家,姥爷来头,舅舅(今天二妹家的父亲不能来),姨夫等人随后,一长溜的队伍,虽不算是浩浩荡荡,但也是算得上是人强亲壮的。离我家有1里多地的时候,鞭炮就开始燃放着。我们家也开始用鞭炮迎接着亲戚们。
从下午5点开始,就在院坝中铺开了3溜18张桌子,准备开席。按照本日的席次规矩,以我姥姥家亲戚为最大,也就是说,只有姥姥家的人来了后才能开席,并且在在席位的安排上。姥爷他们只能做头轮席次,还得按照辈分的大小安排座次,一般人是不敢随意乱坐的。
例如,在上席贵宾的位置,尤其是第一轮酒席中,我家姥姥、姥爷分来在两桌坐,同时在四方桌子上,陪同他们的客人,必须是与他们在辈分安排上平起平坐的人才有资格。所以在这一轮酒席中,其他如男方家的亲戚,是不会去争着抢着坐席的。如果你就是坐上,你还是照样被请下来,那是一件多没面子的事情。
整个席次大约开了8轮,共计140多桌,过后就是那些零星来的亲戚,同样安排他们轮流坐席、吃饭。红军那边照样还派了人来送情,只是父亲装作不认识就是,其实大家彼此心里都很清楚。国军那边,因为父亲还是剿匪司令部的一员,照例都来送了人情。父亲都一一笑纳了。
今晚酒菜安排,据督管与厨房的大厨安排,因为今日是插花酒,主要以10大碗为主,什么红烧肉,粉蒸肉,鸡鸭鱼肉等等都需要上齐。每种菜的颜色多以红色,红烧为主,当然清蒸、煎炸等式做法也是必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