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把手liu书记 于 2014-11-23 17:34 编辑
襄阳骗取农机购置补贴267万元大案,竟要不了了之?!
2012年上半年,襄阳一农机销售公司负责人为了利用《湖北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漏洞,骗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摇身一变而成为一家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双丰收合作社的法人代表。 在双丰收合作社变更法人代表,企业的组织机构代码证未被办理下来之时,双丰收合作社就串通勾结村、镇、区三级相关部门及人员,迫不急待的采取付给村民现金、手机卡或农用喷雾器等财物的方式,违规骗用张家集镇25个村委会的169名农户的身份信息,向有关部门申报了169台农机的购买信息,骗取了国家农机购置补贴267万元。随后,这169台利用村民身份信息购买的农机被违规转卖到河南、湖南等地,二次牟利。 “楚天都市报”记者实地调查核实了双丰收合作社冒用村民身份信息骗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并违规转卖牟利的行为,分别于2014年10月23日、24日进行了连续报道。 对这一骗取国家267万元农机购置补贴的严重案件的举报及报道,遭遇了长时间的冷遇和当地多方合力的遮盖掩饰,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群众在网上众多媒体公开举报了五个多月时间,当地相关政府部门无动于衷,鲜有问津。 “楚天都市报”记者实地采访时,相关部门及骗补当事人又继续蒙骗记者,把记者引向所谓的双丰收合作社的农机仓库,让记者见证那些所谓的因天气原因而被闲置浪费在仓库内的大量农机。孰不知,记者在仓库内看到的早已不是2012年双丰收合作社利用村民身份信息骗买的那些农机了。如果时间允许,让记者拿着由供货方给双丰收合作社出具的2012年上半年购置169台农机的全额购机正规发票(发票上注明有购机人姓名、所购机具生产厂家及机具型号、发动机编号、销售价格、补贴金额、购机日期等),与仓库内的农机逐台进行对照,就不难发现这一“顶包”的骗局。 襄州区相关部门及骗补当事人还刻意向记者回避隐瞒一个更加严重的违法违规事实:双丰收合作社在冒用村民身份信息骗取国家267万元巨额农机购置补贴之后,给政府及人民群众造成了扩大自身规模的假象,顺利实现了其“一箭双雕”的图谋。既骗取了国家巨额农机购置补贴,又把购置后转卖的169台农机作为双丰收合作社实际拥有的农机数量,虚报夸大双丰收合作社的“实力”,再次骗取国家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补贴。 更加让人费解且耐人寻味的是,在群众举报及“楚天都市报”报道后相关政府部门人员的不正常反应。 襄州区农机办领导竟然不顾《湖北省2012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的明确规定,公开声称:“只要购买了农机就不是违规”?完全是一副武断自傲、派头十足的“我说算”的官老爷表现。 襄州区纪委更是直接地以“已经处理了4个人”进行回复。这个回复真能迷惑住很多不了解内情的人。事情的真相是:群众今年五月首先在网上举报了襄州区张家集镇施营村村支书方冬喜,伙同他人冒用多名村民身份证,编造15台农机购买虚假信息,骗取国家农机补贴17.5万元的违法犯罪行为。省纪委领导督办此案。襄州区纪委对4名相关人员进行了避重就轻、保护性的问责。襄州区公安局经侦大队追缴了被骗取的近18万元农机补贴款。现在“楚天都市报”报道的是骗取267万元农机购置补贴的案子,两者根本不能混为一谈。襄州区纪委如此表态,是不是有混淆视听、蒙混过关的嫌疑呢?! 湖北省农机局领导对媒体也公开定性:这一农机骗补行为“违规”。但在定性之后,好像没有启动什么调查处理程序。 中国共产党人是不会断“糊涂案”的。真相期待揭露:双丰收合作社骗取了多少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合作社补贴呢?哪些部门和人员参与了骗补并分享了被骗取的两项国家补贴呢?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存在哪些漏洞缺陷需要修改完善呢?应由哪个部门来主导牵头对这个骗补案件进行调查处理呢? 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值得各级各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广大群众期待并恳请媒体和上级部门予以关注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给广大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如果相关部门仍然视而不见,推诿纵容,真正高兴的是那些参与骗补并分享不义之财,且能逃避法纪惩罚的不法之徒,受损害的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失去的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襄阳惊现农机骗补大案,群众网上公开举报4月期待严查
襄阳一合作社借农户之名购农机赚差价
合作社借农户名义购机属违规
襄阳农机骗补267万大案被报道,相关部门草率定性引发读者“十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