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襄江东流 于 2014-11-28 22:03 编辑
初识姜峰青 去年春,老伴因颈椎腰椎病住进了市中心医院康复科进行治疗。那天,老伴被安排在第三病室24床。 22床患者是位六十几余岁的老婆婆,她老伴主动和我打招呼,闲聊,我们之间的默生感立刻消失了。他身材魁梧,天庭饱满,地角方圆,鼻梁上架一副眼镜,镜片后的一双眼睛,透着友善睿智的光,没有白发,也无皱纹,怎么也看不出是位七旬老人。他说话语调平和,不紧不慢,给人亲和感。患者都在输液,我和他继续闲聊着。刚刚认识,不好意思问他的姓名和职业。 第二天,25床中年患者周惠的老公郑师傅告诉我,昨天和我聊天的是鄂州有名的作家姜峰青,曾任鄂州市作家协会主席二十年。认识姜峰青竟是在病房中,很是意外。十几年前,我在中学任教时,就特别喜欢他的散文。每当《鄂州日报·西山副刊》到手,就寻找他的文章。他的散文,结构精巧,语言清新,词汇丰富,内涵深厚,与一般作品比,有鹤立鸡群之感。读他的作品,是精神享受,如花苑寻芳,异彩纷呈,奇香扑鼻,美不胜收;似峡谷探幽,一步一景,步步新奇,穷追难舍。十年前,姜锋青的老朋友、我的老同事汪楚安曾主动引荐我认识姜峰青,我婉言谢绝:“人家是成名作家,惜时如金,忙于创作,我普通百姓一个,不便打扰人家。”这回有缘同处一病室,有数日时间,细细聊聊,我暗自高兴。我很想知道,作家姜峰青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姜峰青老伴万欣兰患严重颈椎病和腰椎病,下床,上厕所,去走廊活动,都是姜峰青搀扶。老伴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时,老姜有时坐在病床旁的椅子上,有时盘坐在病床上,有时躺在老伴脚旁。老姜除和病房的患者及家属聊天外,还不时与老伴耳语几句,交换交换眼神,彼此显得很亲昵,很愉悦。 “姜老师,你年已古稀,老夫老妻的,还这么亲热,这么缠绵?”我一句玩笑话刚出口,就后悔了,我担心姜老师会不高兴。 老姜的回答令我有些意外,“我们老夫老妻几十年,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情深似海啊!”他说得动情,略略停顿,又说,“我能写出一些读者认可的作品,是和她的鼓励、支持分不开的。她给予我激情,给予我灵感。这正是文学作品有灵性有生命的东西。” 我端详着躺在病床的万老师,长长的身材,清瘦的脸庞,灵动的双眸,仍然乌黑的头发。我想象中的万老师,年轻时一定是位相貌姣好,柔情似水的好女子。难怪姜老师一往情深,愈老愈恋。 我提出的话题,正投合老姜。他接着说:“为了全身心照顾老伴,湖北省京剧二团要我写个剧本,我婉言谢绝了。”他的职称是国家一级编剧,有的剧本曾获奖。 我请他看看我写的小说,提提指导意见,他欣然同意。第二天我从家里带来了小说《恋情》和《婚外情缘》的打印稿,递给他看,他接过稿子,说:“我戴的是平光镜,一直没带老花镜来医院,稿子带回家看,明天交流交流。”一般患者都是上午在医院治疗,下午回家。许多患者和家属,都以看书报消遣在医院的时光,老姜却没有,竟连老花镜都没带在身上,他的心全在照料好老伴上,并不觉得时间难挨。 第二天,他戴着老花镜,一边看我的小说稿,一边说他的看法。他看得很慢,说得也细,特别对《婚外情缘》从命题、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此后,我们就灵感与勤奋、写作和世界观、素材的积累,语言的运用等问题,聊了许多。我问的多,他说的多。在写作灵感和语言运用方面,他的见解很精辟,引起我的共鸣,让我很兴奋。真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他赠给我2011年出版的散文、随笔集《美丽的琥珀色》,我很欣喜,非常珍爱。书的封面有他的六行诗: “你要把一个字 安排停当 就必须有上千吨语言的矿藏 作家要懂得用语言搭建自己的文学形象 作家才华的高低 就区别在语言上” 他是这诗行的践行者。翻开《美丽的琥珀色》,字里行间,尽显中国语言文字的光华,那丰富的语汇、生动的表达、流畅简练的行文,让人如饮美酒,如品佳肴。他的文集简直就是词汇库,让你欣赏,让你比较,让你挑选。公开出版物中,许多作品,语言干瘪,词汇贫乏,可有可无的文字处处可见。此等文风不可长,该好好从中国古典文学中、从姜公的作品中学习语言。 康复科周二和周四下午集中给患者进行小针刀治疗,主刀只是金复兴主任一人,患者须长时间排队耐心等候。每当此时,姜老师总是午饭后搜齐我们病房四个患者的袋装ct片(或核磁共振片),用细绳串连起来,放在针刀室门外的长椅上,并系在椅背上,作为等候小针刀治疗排队的标志。他还时时去长椅旁看看,既防拍的片子丢失,又防别人插队。因此,我们病房的四个患者,每次总是最先接受小针刀治疗。 患者周惠是银行职员,中风后偏瘫,不能单独行走,病程长,住院次数多,老公也有工作,有时不能来医院照料周惠,总是姜老师搀她去针刀室,作完治疗,又将她扶回病室。颈椎病患者刘冬兰,政府职员,老是焦躁不安,情绪不好。姜老师视她为女儿,细心开导她,若去外面买东西,也给她捎带回来。 姜老师特意告诉我:“工人文化宫旁的惠安堂药房,有位坐诊的老中医杨松,是我的好友,中心医院退休的老中医,小针刀技术很好。必要时引老伴去他那里看看,说我的名字,他会尽心尽力接诊的。”姜老师和老伴离开病房出院了,我心里怅然若失,空落落的。我老伴出院不久,临近端午节,我想端午节那天,去个电话,祝两老节日快乐,并询问他老伴的身体状况。未想到,他竟于端午节前一天打来祝贺电话,让我感动良久。 2014年9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