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中山装王子 于 2014-12-5 20:37 编辑
考研的回忆其实我很不愿意提起考研,因为我在这方面有着曲折而痛苦的经历。最近几年,这些遭遇总是刻骨铭心,让我有怒无处发泄。我曾经打算忘掉,可是有些事情偏偏是忘不掉的。 我们的大学是一个二本二的师范学院,很多同学和我一样,觉得本科毕业直接找工作不好,应该继续读研甚至读博深造。 我那个时候对文学和语言学非常热爱,我的部分作品也曾在学校的报刊和征文中发表,我那个时候也构思过几篇学术论文。于是,我的老师和同学都觉得我应该去考研,我的亲戚中也有很多人赞成我考研,他们说我不考研就是浪费。我也曾经向我的父母提出过这个想法,但是遭到了他们的共同反对。原因很简单,大学四年家里已经债台高筑,哪里还有钱供我继续读研?我只有一个哥哥在口头上支持我考研,他说:“你要考就自己去准备吧,不要想那么多!”可是哥哥那个时候也毕业没多久,自己过得也不好,因此他再怎么支持也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于要不要考研,我在大学时纠结了很长时间。那个时候我们的兄弟班(两个班课表一样,基本上是同样的老师教)有一个女生很欣赏我的诗文,在很多问题上都支持帮助过我。我曾经向她说过我喜欢上了她,但被她拒绝了。我觉得我和她也许以后不会再有任何联系了。 然而,有些事情总是有戏剧性的。她知道我会写旧体诗,懂诗歌格律,而她准备考语言学的研究生。语言学上也会提到诗歌格律,她不懂,自然想到要来问我。我觉得诗歌格律这个东西不是靠别人教,应该靠自己自学才能掌握,更何况现在的年轻人能像我一样静下心来研究旧体诗的人太少了,因此我也建议一般人不要去搞,弄得半生不熟、似懂非懂害人害己。我向她说出了我的这个观点。可是,她误解了,骂道:“你不就是会写诗吗?你不要自作清高,你有什么了不起?你其实读的书并没有我多,你做人也很失败,你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你不教,我找别人教去。” 我那个时候也是个二十刚出头的小伙子,脾气也很火爆。我就顶撞道:“我当初学习旧体诗的时候谁教我了?你要学为什么不自己去研究呢?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行吗?” 过了一段时间,她的态度缓和下来了。有一天晚上她主动找到我说:“对不起,那天是我的态度不好,你现在能够教我了吧!”我就耐心地讲了起来,她听得也很认真。然后她让我和她一起在操场上散步。 她说:“其实我也有欣赏你的地方,像我们这个年龄能潜心研究诗词的人已经不多了。你对写作的狂热是我没有办法体会的,我觉得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像你这样严谨,中国就有希望了。” 我反驳道:“你恰恰说反了,如果大家都学我,中华民族早就不存在了。” 她问:“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解释说:“谈恋爱的人会喜欢我这种传统迂腐的人吗?如果大家学我都成了光棍,到时候还会有下一代吗?” 她笑着说:“你太极端了,你会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的,即使我不喜欢你也会有人喜欢你。” 那一晚月光皎洁,我觉得月光下她的脸很美。她害羞了:“你老看我干什么?” 我说:“我想多看你一眼,尽管你并不好看。” 没过多久,她主动问我:“我只想问你一个问题,你喜不喜欢我?你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 我说:“喜欢是两个人的事情,如果你不喜欢我,我喜欢你又有什么用呢?” 她急了,说:“我只想听是或者不是。” 我就直接答道:“是。” 于是我们就恋爱了,然而她给我提的条件是我必须像她一样去考研。我其实觉得如果真心爱一个人是不能提条件的,那样的爱情就带有功利性。可是,她提的本身也是我一直想的事情,我就答应了。她也确实给过我一些帮助,例如让我和她一起听考研培训讲座,出钱让我去买参考书、策划备考思路等。 其实,之前我也断断续续地看过一些书,做过考研英语的一些题目。本身就心烦,而且考研英语比四六级英语要难得多,我感觉复习了也没有多大进步。再加上家里的反对声音不断,我曾一度中止。现在有了女朋友的支持,我又重新筹划起来。 我们的班主任那个时候也在积极鼓动大家考研,也曾专门找过我。我说:“其实我很想考研,但是家里经济状况不好,学费还欠着呢!” 班主任说:“你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有些问题是可以克服的。另外,你如果要考,准备报哪个专业?” 我说:“古代文学吧!” 他说:“古代文学专业不好就业,你还是报写作学吧!你不是爱好文学吗?报写作学不是更好吗?有什么困难过年后我会帮你解决。”那个时候年轻幼稚的我就相信了他老人家的承诺。 我也按照班主任的建议,上网去搜索写作学研究生招考信息。可是,上穷碧落下黄泉,我始终不知道哪个大学会招写作学的研究生。我去请教其他的人,有人告诉我:“这简直是胡扯,文学院哪里有写作学专业的研究生呢?”弄了半天好像是在做无用功。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过年之后我还是痛苦地决定放弃考研,因为家里的经济状况摆在那里。就算考取了,家里把财路一断,一切都完了。我在这之前就发现,公费研究生越来越少,而且考试科目也在逐步增加。想想这些,我除了失望没有别的办法。 我做出放弃考研的决定后,一切的连锁反应出现了。我的女朋友处处找我的过失,和我分手了,还和另外一个准备考研的男生好上了。我们的班主任也反复无常。他刚开始说:“你这个小伙子怎么意志这么不坚定呢?有困难我可以帮你嘛!”当我真的打算找他帮助时,他又改口说:“你还是先就业吧,你现在的情况考研也不现实。”其他的老师也说我应该考研继续深造,可是我总感觉这无非是像劝身无分文的穷人在冬天要买棉衣一样,动听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既然不能考研,我当然要考虑毕业后的出路。我们师范学院当然首选就是当教师,我们的班主任也刚好是教高中语文教学论的。他指导我们在校内搞过几次试讲,可是我每一次都表现很差。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我教育实习的时候偏偏在高三,跟的是那个高中的教导主任。我在那一群实习的生里是唯一的外地人,物以稀为贵,我被他内定为优秀实习生。我实习结束后一个多月,到武汉做了语文教辅编辑。工作暂时稳定了,包吃包住,我想有一份工作也好,就基本上不再去想考研的事情。当然,要说我绝对不去想这个事情也不可能。我也曾经想过必要的时候再花好几年时间去准备,当然那也不过是想想而已。 直到2011年夏天,我已经在武汉工作了一年半。我厌倦了教辅编辑的职业,在两个学长赵立涛师兄和刘辉师兄的帮助下来到北京《演讲与口才》杂志社。赵立涛师兄那个时候是杂志社的编辑部主任。有一次我和他谈到了毕淑敏的一篇文章,毕淑敏在那篇文章中批判过一些年轻人,抛弃自己年迈的双亲不顾执意去考研,说难道人生还在乎这几年的蹉跎吗?父母一旦不在了那是终身遗憾。赵立涛师兄反驳说:“这种说法我不赞成,有志于考研的人就应该努力去准备,不趁年轻以后会更难。像你这样的人就应该去考研。” 偏偏我在《演讲与口才》杂志社没有取得任何进展,阑尾炎又很严重。我回家治病时就被杂志社下课了。手术后我想起了赵立涛师兄的话,决心再次准备考研。我想我现在能工作了,等身体好转了边工作边备考。 很显然,我的想法还是得不到父母的支持,但我已经下定决心。有一次,我刚打针回来,母亲还在絮絮叨叨,说我要考虑成家立业,不要老想着考研。我当时正在看书,一怒之下用手使劲抽自己的脸以示抗议。可能是气得太厉害了,我把早晨吃的饭全都呕吐出来了。 过年后我再次来到武汉,准备重新找工作,利用下班时间继续复习。我也到过华中师范大学,刚好我有几个大学同学在那里读研究生,其中也有我原来的女朋友。在这个问题上,他们都支持我,给过我很多资料。我自己也买了参考书。我同时也在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可是,我四处碰壁,换了好几个工作都不如意,还曾被解雇过。我也想过继续找工作,可是一时间没有好的地方可去。 刚好这个时候我们县招支教生,父母催我回家。我只好怀着沮丧的心情带着那些资料回来了。 可惜,我一回来就感觉上当了。那一年,我们省取消了支教生,改为省里统一考试招录,支教合同自然就作废了。 我的父亲在中学任教,我就去中学做了临时工。我利用业余时间一面准备省编教师招考,一面准备考研。正在一切都顺利进行的时候,我又感觉到自己身体不舒服。我很奇怪,阑尾炎手术不是早就做了吗?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还会疼呢?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肾积水,比阑尾炎要严重得多。我又一次被送进了医院。手术后,债台高筑,身体也极其虚弱。我又在电视和网上看到了这样的信息,原来公费研究生已经取消了。我只好又一次痛苦地决定放弃考研,也许这一生我也不会再回到考研的阵营中来了。 今天回想这些曲折的经历,我的心情是很沉重的。我也问过其他和我有类似考研经历的人,我们的感受是差不多的。作为个人,不考研也可以考虑其他的出路。然而,作为整个社会而言,当下的形势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为什么考研的科目会越来越多呢?为什么要取消公费研究生呢?人离开大学后考研的难度不是更大吗?讲到责任和义务时我们总是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是当享受教育权的时候穷苦人家的孩子却不得不因为英语基础差、没有钱、没有精力等原因而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我不知道社会的公平正义何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