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178|回复: 1

移民学校新气象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5

90

主题

670

帖子

1169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169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4-12-8 19: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因南水北调,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孙家湾村小学2012年秋迁至新校区,近半数学生外迁,校园一下子显得空了。虽然搬进了新教学楼,由于学校位置偏远,办公教学设施简陋,发展困难重重。但学校经过人性管理,阳光操作,资源整合,走出了一条自我内涵发展道路。现在,老师们乐教敬业,学生们阳光快乐。
     路远了 心近了!
    “真没想到,开学第一天,校长会亲自接送我们上下班!”家住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的张素英等四位教师发自内心感叹。为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师资建设,今秋中心学校从全镇选派了六名教学骨干到孙家湾村小学交流任教。这些教师能不能在艰苦偏远的学校安心从教,成了学校领导心里的一大疑问。
    从316国道到学校有一段近2公里的泥巴路,下雨天步行骑车泥泞难行,到公路再坐车回家,一天往返四趟,老师们承受不住。“宁可自己多跑一趟,也不能让老师们受委屈。”校长高富祥每天用自家的车接送老师。库边雨多,泥水糊脏了车,方便了老师。开开心心上班去,高高兴兴回家来,学校路远了,教师心贴近了。
    开荒种菜 丰衣足食
    每天中午,老师学生有几十号人在校就餐,吃饭成了大问题。既要吃得好,还要少花钱。“学校四周闲置土地多,我们可以开荒种菜,丰衣足食。”“集中耕种,分散管理。”“施农家肥,让师生吃无公害新鲜蔬菜。”讨论会上,大家畅所欲言。
    说干就干,搬石块除杂草,深翻地多施肥。一周时间,香菜、紫菜、豌豆、葱蒜……十余个品种播种完毕。令人想不到的是,国庆长假,余元均老师居然一个人,带一碗方便面、两瓶矿泉水,单枪匹马硬是在乱石丛中又开垦出三分地,全部种了蚕豆。没有领导安排,没有加班补助,两手都磨出了血泡,妻子问他图个啥?他只说了一句,“我乐意! ”孙家湾村委会得知这一情况,为学校腾出一个蔬菜大棚免费使用,老师们听说后一下子乐开了花。
    美我校园 靓我班级
    新迁学校,百业待兴。校长办公室一张破沙发,是20年前“老古董”。是换了先给领导装面子,还是先为师生解难题?老师们一商量,排出顺序表,学生第一,教师第二,领导第三。
    2014年春,老师学生齐上阵,发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美我校园、靓我班级”运动。两个星期后,校园面貌大换脸。崭新教学楼上的“信赖,往往可以创造美好的境界!”标语跃然墙上;食堂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序排队、文明就餐”标语温馨悦目;走廊内“上善若水”、“大智若愚”、“锲而不舍”成语故事启迪心智;教室中班牌组牌、评比栏展示窗、格言警句、班规班训、图书角生物园一应俱全。为保证电子白板使用效果,学校为每个班安装遮光窗帘,置身其中美轮美奂。
    2014年秋,学校再筹资万元改善办公条件。柜式空调、精致壁画、励志名言、盆景花卉……营造出书香儒雅、温馨舒适的办公环境。“在这上班,爽!”年轻教师曹林逢人便夸。
    一分尊重 十分努力
    “高校长,你带两个班数学咋忙的过来?六年级学生数学基础差,三年级数学我来代。”“高校长,我想把四、五年级复式班分开上,放在一起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啊!”“高校长,我想把活动室改为多功能教室,科学课做实验、美术课练写生、音乐课编舞蹈。”开学刚一周,老师们主动找到高富祥校长商量,一改往日挑三拣四、拈轻怕重旧习。
    高校长明白,工作积极性提高,得益于老师们心中有一本“明白账”。办公经费有多少,每笔钱怎么花,花了多少?校委会决策,学校一月一公布。评优表模、年度考核不是校长说了算,考核考绩说了算。德能勤绩4大项20小项考核表,囊括了教师平时所有工作表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心平则气顺,激励产生动力,老师们获得一分尊重就会还给学校十分努力。
    “我在学校代一个班数学四个班科学、六个班音乐美术,课间辅导学生,中午制作课件,晚上家访,星期天种菜。”40多岁的交流教师朱辉文说,“但在这样的学校,生活充实,工作舒畅,愿尽我所能,展我所长,把每一个孩子教育好!”(陆蕉轩)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均州人家 + 10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

90

主题

670

帖子

1169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169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4-12-8 20: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青绿草铺满山下,路边开野花,河水弯弯绕着她,这就是孙家湾。山上桔园围山转,盆地蔬菜大棚一片白,古楼灰瓦迎面来、、、、、、”记得小时候一个老巫师这样唱着鄂西北人杰地灵的孙家湾村。   
    孙家湾景美,人厚道,堪称中国第一厚道村。出去当领导的或在当地小有成绩的乡人都不忘本,这可能是受当地“山二黄”古戏潜隐默化的影响——央视一套节目主持人曾经这样评说孙家湾。
     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河弯弯,流水交舞。
     这是一个交通便利的乡村,地处武当山特区和十堰之间。
     这是一个民风纯朴的乡村,左邻右舍,和谐相处。
     伴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丹江口市六里坪孙家湾村——这所美丽的村庄将被淹没。
     孙家湾村位于湖北丹江口市六里坪镇近郊,紧邻车城十堰不到30公里,跟武当山景区也不过10公里左右,汉十高速,襄渝铁路、316国道分别在前后穿村而过,上游修有电站的官山河也如带般绕着半月型的孙家湾村,这可能是自1967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下闸蓄水后,丹江口市仅剩的平坦肥沃、成片可耕作的土地之一。孙家湾是南水北调湖北省外迁移民人数最多的建制村,外迁移民达736户计2265人,分别外迁至东西湖区和荆州市江陵县。
    在国民党政府1923年修建老白公路前,古官道从孙家湾穿街而过,街道两旁经营大颗盐、黑白木耳、鸦片烟、烟叶、猪肉、狼巴子肉、菜粮油麻、锅碗盆盏等等物件商铺,提供旅客住宿旅馆、进餐的酒馆、抽大烟的烟馆,是周围较集中的人员和商品集散地。我们寻访到1932年出生的罗富清老人,其祖上曾在孙家湾老街创办“大盛荣汾酒记”商号并经营达100多年,主要销售汾酒、日杂用品、大烟和提供住宿等。其后人也分别在老街创办双盛源、双盛恒、双盛祥等分号。
     孙家湾村自有演出汉戏的“万字班”,系村民自娱自乐的社会居民组织,最初演出是不化装、不穿戏服。在周边有一定知名度,除过往客商外也常能吸引周边各县百姓观看,房县的“熊大爷”和“夏四少”也是常来看戏,两位地主家财实力雄厚,常带一个连的保卫人员出门,除一般枪支外还有机关枪和土炮。因他们觉得没有戏装看的不过瘾,就赞助了“万字班”全套戏服。80年代也曾到洛阳置办过戏服。武汉的汉剧头头陈柏华(音)曾给戏班捐助500元活动费用。曾有均县文化馆组织戏班到均县城、老营、浪河、六里坪及周边村庄等地演出,收费每人每场两分、五分到几角不等,分上午、下午、夜场。周围百姓红白喜事邀请也可以出演。
     据传旧社会这里是向武当山道教宫观交地租的,每石(duan)交一斗,宗教领地相对其他地方租金偏低,而且是折算成现金上缴的,不用运送费周折。其他地方上缴租金根据土地肥贫、远近、坡度、灌溉等等原因,分别每石收取二斗半到五斗租金不等,例如:白庙李家有上千石土地,因为地多,租金也低每石收二斗半。古时一石等于十斗。
     孙家湾是否居住过孙姓人的历史不得考证,目前该村主要有王、彭、李、何、胡、高、范、刘、明、陶、饶、陈等姓人居住,8天连续探访中没有发现孙姓人家。老街旧墙上有孙记商号标记。孙家湾跟孙姓人有没有关系尚待进一步考证。
     据传六里坪与孙家湾旧时有桥,桥上有建筑分三层,第一层仙鹤楼,第二层青云洞天,第三层大花坛供奉有铜祖师爷,民国24年(1935年)官山河发大水,冲垮桥上建筑,使河道由现新街大体方位改道老街,并把老街大部分商铺冲垮,其中包括上面所说的“大盛荣汾酒记”商号等。在距离供奉原址约500米左右七几年挖沙时挖出铜祖师爷神像,后被武当山文管所拉走。
     搬迁前的孙家湾分老街和新街,街道两边延伸巷道串起民居和商铺。房屋一般是石块或圆石做地基,上有青砖或土坯,房顶盖青瓦,相邻房屋间有封火墙以防止火灾时相互影响,封火墙上绘有各色寓意的图画,大部分毁于文革时期。部分民居设计有雨水及排污地下沟渠。房屋有四合院、单排、三进四进等布局格式,部分住宅有影壁、门楼和门楣,室内框架木结构。老街有山陕会馆,新街有过街戏楼。靠高速路下面有彭家祠堂,有两通记事碑。村落中有很多汉墓砖堆砌的厕所和围墙。
     孙家湾现有土地总面积10576.79亩:其中耕地8703.33亩,旱地84.99亩,果园3379.16亩,林地2761.77亩菜地1115.29亩(数据来自网络)。孙家湾村向阳近水四周有山,日照时间长有小盆地的感觉,当地人自称是风水宝地。该村是蔬菜种植专业村,除种植大棚反季节蔬菜外,也正常种植芹菜、大葱、辣椒、包菜、荆芥、黄瓜、丝瓜、苦瓜、竹叶菜、茄子、大白菜、萝卜、韭菜、豇豆等等蔬菜。做为十堰市城区的重要蔬菜基地之一,当地菜农对当地土地有了较深了解,比喻当地土质气候适合种植什么菜,什么季节种植什么,什么季节的什么菜值钱等等。    “孙家湾的萝卜江家沟的葱。”孙家湾的萝卜很有名,嫩爽清脆,水多味甜,都拿萝卜当水果生食,凉拌萝卜丝、五花肉焖萝卜是当地较出味的特色菜。当地蔬菜基本是标准化种植,菜的长短、大小分量接近,卖价在周围算高的,主要销往十堰、武当山的宾馆酒店和超市,少数进入六里坪镇销售,每天都有专人上门收购,菜农主要负责种植和采摘。村民除了蔬菜外也有部分地块种植大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果园的柑橘也是一块重要收入。柑橘主要种植在汉十高速和316国道旁山坡上。
     村内几十口水井是村民的主要饮水水源,冬暖夏凉,水味甘洌,当地居民很少购买冰柜冰箱,夏天会把没有吃完的食物用容器或塑料袋包起来,挂在井里接近水面的地方防止变质。啤酒也是用袋子沉入井水中镇凉的。
     在种植蔬菜间隙,除正常休息和娱乐,打打牌,搓搓麻将什么的,也会到周边十堰、武当山、六里坪或村里砖窑上打工增加家庭收入,曾有探访的一位女移民说业余能在村砖窑厂一天挣到100元左右收入。
     居民基本可以靠官山河两岸和后山自留地种植庄稼自足,部分家庭因土地种植其他作物或增加人数较多的,也有靠购买粮食生活的。
生产一般用自有水牛耕田地,部分居民运输生产资料和蔬菜时用板车或筐装肩挑,有部分家庭购买有机动三轮车、小汽车和小轿车方便生产经营、生活使用。
    孙家湾村是湖北省十堰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大的移民村。截止2010年12月,该村373户1520移民分多个批次外迁千里之外的武汉东西湖和荆州江陵县,剩余1400多名村民中有276户850名群众作为内安移民后靠安置。孙家湾小学是一所特殊的小学,因为移民,周围的居民全部搬迁撤离,它就像一个孤岛,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与浮躁。目前,学校正面临浴火涅槃前的阵痛,交通阻断,停电、断水是常有的事。移民外迁前,孙家湾小学原有200名学生,是一个包括学前班在内的完全小学。大批移民外迁(及部分移民投靠亲友或搬往集镇)后,在校学生迅速锐减,2012年春学校学前班、一至五年级6个半仅有学生54名。(引用社区贴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