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铁石海 于 2014-12-22 12:05 编辑
行走中的搀扶
工作是人的立身之本。如果一个人仅仅只有工作,没有兴趣和追求,那是不完美的人生。人很难工作一辈子,然而或大或小、或雅或俗的兴趣却会伴随着走完一生。人在工作岁月,总会有人影响着你,甚至影响你的一生。同样,在人的兴趣和追求上,也会有人会影响着你,会帮扶着你,使你在兴趣与追求的行走上经历着艰辛的努力和成功的喜悦。 我是在马年的第二天里收到湖北作协会员证的,抚摸那烫金的舒同字体,一股股暖流涌上我心头。如果说参加了省作家协会就可以称之为“作家”的话,充其量,我只不过是个业余的而已。我从一个普通的高中毕业生(我的最后学历是在职完成的),到在一所完全中学的校长岗位上自愿早早谢幕,可以说基本实现了个人的人生价值。至于,我现在仍然在为国家工作,则是另外一回事了。在兴趣和追求上,我想起了漫漫人生路上,那一个个吸引着我、帮扶着我,让我一步步走过来的人,有的已经不在人世了,有的杳无音信了,有的我至今未曾谋面……,但他们的音容笑貌时时在我心中! 第一个鼓励着我走上业余文学创作道路的是武钢大冶铁矿工人作家李声明,他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武汉作家协会(即湖北作协的前身)会员,以诗歌小说见长。他的爱人严文英老师与我一个办公室。我小心翼翼地把一口气写就的60多行短诗交给她带回去,第二天她带来口信,诗写得不错,不用修改直接寄给武钢报社,以后要多写。就这样《我们是武钢勘探队员》就成为我的诗歌处女作。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曾说过要同碧野等人商量,推荐我加入省作协,后来没有下文。我知道这是我的份量不足 第一个鼓励我写好歌词并作曲的是武钢大冶铁矿工人作曲家黑光忠,他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武汉音乐家协会(即湖北音协前身)会员。是他教我歌词与诗歌的区别,是他为我的歌词《我为祖国多采矿》、《这里是毛主席到过的地方》、《支农路上滚春雷》(均由省出版社采用)谱曲,也是在他的鼓舞下我完成了第一首词曲,也是最后一首词曲。这首歌曲被《黄石日报》从黄石群艺馆编印的30多首歌曲集中单独选出采用。是他告诉我,好的歌词会让人怦然心动,产生强烈的旋律。不久前,当无意中在谷歌里搜索到我新修改的《七夕情歌》被仙桃常乐先生谱成乐曲发表在几家歌谱网站上时,我复苏到了那久违的感觉。可惜的是,当文学与音乐的春天来到时,黑光忠却英年早逝了!我想,如果他的生命再延长一些,或许我们能创作出更多的音乐作品。 第一个用改稿的方式教我如何写小说的是当时黄石日报小说编辑殷春树,他现在是中国电影电视剧制片人、监制,他参与制作的电影电视剧有《天浴》、《长江七号》、《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少年包青天》、《隋唐英雄传》、《薛仁贵传奇》等。他对人物的服饰、相貌的细节修改,使我的小说变得更加丰满和深刻。 第一个肯定我故事创作的是宋运昭老师,1963年他发表在《人民音乐》杂志上的《也谈个人艺术风格》足见其音乐理论功底,据说他还是敢于同不可一世的于会咏叫板的人。那年,他带了几个故事员到我所在的中学讲故事,当晚,我就创作了故事《小松擒敌》随后就寄给了黄石群艺馆。几天后,宋运昭老师找到我,要求我去掉人物的脸谱化。不久这篇故事就被群艺馆编印的铅印刊物采用了。后来,我在黄石日报看到不少居委会还组织青少年学生讲这个故事,大冶师范还把这个故事当做语文教材。后来我把这个故事改编成25分钟的小芭蕾舞剧,里面的歌词和曲谱全部由我担当,并在黄石工人影剧院中演出。我的音乐老师黑光忠也对这一曲谱,进行了肯定。完成这一改编后,我才深深体会到了主旋律是什么。不过这是我带领宣传队的最后演出,我们的任务转到了升学率上来。宋运昭老师也就在这此后的二三年内重新回到了武汉音协,并组织了大型的黄鹤楼艺术节活动。真是天妒贤才,宋老师竟英年早逝! 第一个让我的故事作品登上大雅之堂的是江云老师,那一年她出差到黄石,特地把我和王建福等人叫去。江云老师身材不高,有着端庄美丽的笑容,她用清脆悦耳的北京话,娓娓动听地谈起她发表我的故事《“穆桂英”大战“猛张飞”》的原因在于揭示了“工业学大庆”的热潮中还要善于巧干……。后来,我才知道,江云老师是四十年代北京的地下工作者,华北联合大学声乐专业毕业并留下当老师,五十年代南下武汉改行文学编辑,是她发现并推荐了中国新一代文学大家李准、吉学沛、谢璞、张永枚、未央、西虹等人,她的先生就是湖北大学的党委书记,十年浩劫,被打成右派的她受尽了折磨,而且失去了丈夫、叔叔、哥哥。尽管当时具有老革命资格的她,政策没有落实,但她那乐观的情绪、由浅入深的文学理论感染着我们。 昔日的《布谷鸟》搀扶过我的还有张善导、李继尧(即何伙)、郭雄年等老师,然而,扶着我走了好长一截路的是谢学秦老师。有一段时间,我对曲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湖北小曲,既有现代诗歌的灵动美,又有戏曲唱词的韵律美、造型美。我教中学语文,为把课文教活,散文小说、诗词歌赋、戏剧曲艺都做过尝试,并有作品发表。当年高中语文教材里有一篇北京曲艺表演家刘铁民(大概是这个名字)写的快板书,勾起我创作曲艺的愿望。那年8月初,高考成绩揭晓,我带的文科班结束了本校恢复高考以来文科剃光头的狼狈局面。一名学生正等待北京国际政治学院的录取(现在是公安部的反恐专家),另两名学生分别等待武汉大学和北二外录取。就在这三伏天最热的时候,我应邀参加《布谷鸟》在风景名胜鸡公山举办的笔会。我、黄石的王建福、蕲春文化馆的盛光前等人参加了这次笔会。参加这次笔会的还有后来成为土家族著名女作家的叶梅,而当时她还是恩施歌舞团的二胡演奏员。 放弃了一年文学创作而让学生取得高考好成绩的我,正是踌躇满志之时,太想利用这一机会恶补创作,可上山五天了竟一筹莫展。或许是白天游览了名胜,当天晚上,突然来了灵感,滚下床噼里啪啦地一挥而就。结构拉起来了,语言却很平淡。好在王建福是写故事讲故事的,是个善说俏皮话的“武汉油子”,大大丰富了我的《“大懒虫”请客》快板书作品。此时的我,仿佛是被挖开了的泉眼,就在谢老师审查《“大懒虫”请客》时,我写出了快板书《矿山黎明》;谢老师在审查《矿山黎明》时,我又写出了《钢城恋曲》。一次,谢老师当着我面,对其他曲艺作者说:“语言的诙谐性,要学王建福;语法的规范性,要学盛海源”。我讲究语法完全是高考逼的,长期以来,语法是高考的内容之一。就在谢老师的搀扶下,我完成了《过河》、《丹心映河山》、《黑牢红花》、《工人代表》等快板书或湖北小曲作品。 我感谢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沙铁军老师出版了连环画《张良拜师》,我感谢盛洪卿社区书记、主任盛勇,他鼓励我出版了我主编的《盛世诗词选》(国际书号为ISBN962-450-957-3/D)、中国文联出版社的《铁城书剑录》,并以此分别作为向党的诞生90周年和黄石第二届矿冶文化节的献礼。 这些老师们的搀扶,这些基层领导人的扶助,都为我加入湖北省作协准备了硬件。 草根能够长出嫩芽,绽出新叶,除了它是草根外,还要阳光、水分和土壤。我这棵草根有幸遇上了谷未黄带来的阳光、水分和土壤! 谷未黄是谁?大家都知道,许多人认识他也见过面。但在今年3月20日前,假若走在街上,迎面而来,我绝对不敢同他打招呼,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只是那些帖子上的照片,让我猜想到他大概是个肤色微黑、戴着眼镜、身高1.73米左右、始终微笑并充满了热情和活力的人。 当得知可报名申请省作协会员时,我对照条件检查自己,除了担任小说版主三年以上、红袖添香七年(那里的文章包括日记必须经过审核达到一定的标准才准予发表)建有电子书《童天荷文集》(申请时含日记已有200余篇)、新浪博客七年有各类文章480余篇等电子稿硬件外,在纸质方面,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就在湖北出版社发表过文学作品,累计到后来各级报刊发表了二三百篇20万字以上;计划经济年代,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发行8万册的图书;2012年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近20万字的长篇小说……。因此,无论是纸质还是网络,我或许具备了条件吧? 面对苦盼了近30年的机遇和抉择,岂可犹豫彷徨?于是我打电话问谷总,谷总那略带天沔口音的汉阳话(谢学秦老师也是这口音)说,不光要看三年版主,还要看积极状态等综合情况。我自感担任版主以来虽然风也好、雨也好仍在坚持,但上线时间、发帖量赶不上后来者,我暗下决心,以后就多上线、多发帖子,争取马年过了盼猴月吧。几天后,我无意中看到名单里竟然有我,大喜过望。 偏偏好事多磨,几乎这一批所有的人都收到了申请表,望穿双眼,我的申请表还是泥牛入海,谷总也慌了,劝我这次不行下次来,我却不信东风唤不回!情急中,我通过行者无敌超版和水晶苑版打听到了挽秋超版的手机号码。天啊,我从来没有参加过荆楚网的活动,挽秋是谁呢?但我记起第一次参加荆楚网元辰超版发起的新散文英雄会中挽秋跟帖的支持,我认定了她是一个急人所难、热心快肠的人!果不其然,挽秋超版很快寄来了扫描版。 直到填表时,我才理解到了谷总自始至终让我钉在小说版块上的良苦用心。谷总曾安排我在长江网当江花互动的版主,正在得心应手之际,又把我调到了新小说版,他就是要我咬定小说不放松!感谢一块砖、弯弯三年前推荐我为东湖社区的小说版主。我也知道,小说是我的弱项,百度点击《童天荷文集》,我的诗歌、歌词、散文占很大比重。为了负起小说版主的责任,我才着手一个长篇的创作,并且努力地完成了。于是,在填写“何种文学样式”中,我理直气壮地写上“小说、散文”。我不很清楚作协联络部的职责,但我联想到了职称评定时的专家组。我曾是两届武钢教育系列中高级职称评审专家组的成员。专家组就是看你表上填的成就并对照经单位审查盖章的复印件打综合分,最后由评审组自高到低分按数额划线。我想这个联络部大概类似那个专家组了,不管你张三李四王二麻子有多大的了不起,其它不看,独照你表上的硬件有多少。所以,我在表上填了一栏发在省出版社的诗歌以表示我省级文学创作时间外,后面几乎全部是故事、小说了,而且是省级以上的。 客观地评价我自己,先天愚钝,后天不勤奋,幸遇贤达,方才突破自己。上个世纪恢复稿费制度以后,我有过短暂的写稿狂热,用稿费创收来增加家用电器。后来随着工资的剧涨(在计划经济年代武钢的工资较高,何况我次次不落还连升过两级),工作的责任更重,几乎停滞了文艺创作(评定教师职称不看文学成果,只看教研成果)。只是在本世纪工作安定、任务又不很重时,才重新耕耘,拾起那不曾泯灭的兴趣和追求。尽管在作品的数量上达到了加入省作协的要求,但是质量上还有距离,与其他作家相比,更是自惭形秽! 人生苦短,我只能用美丽友善的心感悟生命的真谛,人生的多彩,太阳的温暖,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用柔软仁爱的心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生灵,用键盘弹出我的感受,以回报那些搀扶我走过一路风景的老师和朋友,从容地迎接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