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747|回复: 2

[开心聊吧] 我为什么一直拒绝“有码”生活

[复制链接]
来自
北京
精华
0

174

主题

315

帖子

501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501

IP属地:北京市

发表于 北京市 2014-12-22 21: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已经成为当今流行生活的标配,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在带来便利、快捷的背后,也可能隐藏着可怕的吞噬黑洞。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案件,每次都引发全城热议,让大家谈码色变。

毒码破财

《京华时报》《成都商报》等多家报纸曾不约而同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手机扫描二维码账户被划走18万》。在嘉兴开网店的汪女士收到一个二维码生成的客户订购信息,用手机扫描并打开后的半小时内,汪女士的支付宝、余额宝、快捷支付以及信用贷款被转走18万元。

据办案民警说,汪女士扫二维码点开的链接已被植入木马类病毒,犯罪分子通过云端软件不仅获取了汪女士手机号码、密码等信息,还劫持了汪女士的手机验证码。

毒码破坏家庭

网上一个热帖被大量转载超过30多万次,讲述的就是网友身边一个幸福家庭因为扫码而家庭破裂的故事。一个朋友的妻子学习用手机购物,没有防范意识,把存有夫妻共同积蓄的银行帐号,绑定了手机支付。看到网站上有很诱人的促销信息,说扫二维码加入会员就能享受很低的折扣。万万没想到,竟然中了盗号病毒,银行里的钱不到一秒中就被全部转走,这可是全家几年的积蓄。一时贪图小便宜,上当扫二维码,结果遭受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沦落到家庭破裂,还在打官司,丈夫起诉妻子,要求赔偿财产和精神损失费!

毒码何以泛滥?

今年3月份,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等新闻栏目,报道了近似的新闻《手机扫码要谨慎 小小二维码何以成诈骗工具?》。新闻揭秘了犯罪分子如何利用二维码盗取网友财产,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江夏区分局刑侦副局长魏北海接受采访表示,目前,我国并没有针对二维码发布任何限制,没有出台任何治理措施,因此,扫描二维码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在扫描二维码时,一定要谨慎,对二维码要加以甄别。

仔细研究下二维码的来源和特性,就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二维码有很多种,1989年为美国企业所发明,沿袭至今,使用最多的就是诞生于美国国际资料公司的DM码,还有由日本丰田公司旗下公司发明的QR码。而现在中国普遍使用的二维码,即带有三个像窗口里的格子图形,就是日本的QR码。

这种二维码在应用上的最大优势是因编码开放而便利,但致命的问题也正是编码开放,无技术壁垒,勿需授权可随意生成,再加上缺乏应用标准加以规范,消费者难以分辨真伪,这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在网上下载一个“二维码生成器”,下载安装后,加入一些网址或者软件下载的地址,即可生成二维码。在二维码应用中通过恶意软件及病毒传播,摄取用户信息,恶意扣费,骗取钱财。

据相关部门统计,光今年3月,就拦截二维码恶意网址14万,查获病毒582个。根据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2013年手机安全报告》显示,2013年,新增手机病毒包数是2012年的4.47倍,手机病毒、垃圾短信的数量都在不断刷新纪录,需要手机用户密切关注。二维码“隐身大盗”木马被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办公室列入2013年度十大网络流行骗局之一。

呼唤安全新码

扫码生活无需倒退,二维码本身并无错。事实上,每次社会、经济上的巨大问题,都将催生新的更强大的技术,带来更美好的生活。既然日本的QR码存在如此安全隐患,那我们期待安全级别更高的,并可监管的新型二维码的出现!



听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48

主题

1592

帖子

1732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732

IP属地:广东省东莞市

发表于 广东省东莞市 2014-12-22 21: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图片总是看不到!{: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3

主题

570

帖子

632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632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 2014-12-22 21: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拒绝也不是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