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黑豹猎人 于 2015-1-12 20:44 编辑
银 杏 树
外婆村因为村西有一棵银杏树,银杏又名公孙树,因此村名叫公孙铺。有一天母亲说,大广南高速公路从村头经过,要银杏树让路,村子里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于是我想起了那棵银杏树。 那棵银杏树,树干四五人合抱粗,五六丈高,挺而直。树桠朝四方伸去,叶片如江南女子的丝绢小扇,小巧玲珑,又同蝴蝶花,飘飘逸逸,她们联袂一起,葳蕤成一片绿色云朵挂在山垭里,很远就能看见她。看见她就知道了公孙铺,她成为一方地理坐标。一亩多绿荫下面,人们乘凉休息,妇女做针线,孩子做游戏;听着绕飞的鸟儿啼叫,你唱我和。这棵银杏树,来历可不一般。 公孙铺几百年前是幕埠山麓一个村镇,有几家铁铺酒坊,人来人往,在当时相当繁华,闻名遐迩。公元1327年蒙古军队打到这里,抢掠军需物质,山上有几处山洞,山民们准备把粮食财物拿到那里藏起来。不想村子里的两个房头有隔阂,都想把自己的拿到一个认为是最安全的地方,争吵了起来,结果都没有藏起来,被蒙古人发觉他们在暗中抵抗他们,于是杀人放火。繁荣的村镇,十室九空,几成废墟。一位蒙古将领见银杏树寿命长,且高且劲,就载下一棵银杏树,纪念他征服古村镇的功勋。银杏树长起来了,那些经历和疼痛,也长到树干和叶片里。古村镇虽然衰败了,但一个村落延存了下来,人们为了记住这沉痛,把这个在废墟中建起的小村取名公孙铺。 公孙铺村人,有什么龃龉,就有人劝:我们村子以前不和,让蒙古人把一个村镇糟蹋为废墟了,一个人能经得起几多折腾?劝解里,公孙铺,就形成一股我有错你能宽,你有过我能谅的和睦淳朴村风。抗日战争时,村里一位战士负伤爬到村头,后面有追兵追赶,一个跟他家有冤的人发现,毫不犹豫把伤员就近背到树上躲藏起来,追到的敌人不管怎样严刑拷打,那人未露半句,保护住了这位战士。村里人轮流采摘白果,有一年一户人家不能出工,一个他家有意见的人,叫儿子顶替那户人家出工,他们和好如初…… 那一场风波,是高速公路的建筑队提出两个方案让村里人选择,一是给村里把树移栽到村东头留下来;二是把树卖给他们。村里于是爆发起两种意见,一部分人要留树,他们说,这银杏是我们的风景,是我们的历史,是我们的村树,我们村叫公孙铺,没有了树,还叫公孙铺?卖树对不住祖宗!一部分人听说赔偿,笑逐颜开:村里修桥正好要钱,免得集资,正好卖掉。首先是表达不同的意见,努力使对方同意自己的主张;慢慢升级为争吵,都想迫使对方就范。眼看一村人就要分成“你”和“我”。 银杏树怎么样了,公孙铺的人怎么样了,好几天,我都惦记着,不几天,母亲又带回了消息。当人们争吵起来,舅父说:我们都不要争了,大家都有道理。他跟村长商量:想得到赔偿的人确实有些困难,不能怪他们,保树的人虽有道理,可也要为他们设身处地想一想。我们是不是想办法,筹一些钱修桥?于是舅父他们有的去找子女,有的去找亲戚筹借。舅父他们的举动一传开,对方都说:我们当初真是昏了头了,为了自己一点困难,就让你们麻烦,修桥我们责无旁贷……银杏树以它独特的方式留了下来。 我听说过许多让人情思悠悠的著名的树。如陕西黄帝陵轩辕古柏,膜拜它的时候,就会令人惊叹于它可比肩汉字的历史;如山东曲阜孔庙的杏林,人们向它致敬,是它见证了圣人孔子,为传和谐有序的社会理想,明知不可为而之的坚定意志; 印度的那棵菩提树叫人膜拜,是因为它让释迦牟尼得道,传递了普度众生的博爱教义…… 外婆村里的银杏树,现在又添加了新的故事,和以前的传说一起,镶嵌到树叶里,渗进树纹里,成为历史。历史者,经历记载也。让人们看着它,想起悠悠岁月;成为一片绿荫.,覆盖着千年古村,守护着人们心灵的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