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文学·2014》读后 文//杨远煌 《洪湖文学·2014》我终于读完了。虽然只是通读了一遍,但是,我读得认真。每一篇文章都值得我学习。文学,我是门外汉,我是饿蚂蝗,我得多多补充营养,多多补课。有2位作者用了2篇稿子。翟锦的散文《典藏洪湖的时光》,诗《翟锦诗选》,里面包括《暗器》、《打水漂》、《俘虏自白书》、《千年莲子》、《囚禁》、《替土豆写一首诗》、《向桂花学习》、《一滴河里的水》。崔卫平的《阁楼上的疯男人》,《收复自己的人性》。崔卫平的2篇文章占去13个页码,这本杂志总共128个页码占去10分之一还多,可见其特优秀了,特重量级了。实力是硬道理,我只能自愧不如。我的技不如人,不然,为什么4篇一篇都不用呢【《电脑旁的那盆仙人球》、《饺子文化》、《精彩与无奈》、《风花雪月》】。 我读了《洪湖文学·2014》里李永芬的《追赶着斜阳》,羌燕鸣的《那晚的诗会》,望见蓉的《荷漫洪湖——洪湖笔会小计》,周娴的《洪湖遐想》,叶子紫的《想念在洪湖开笔会的日子》,谢络绎的《三个陌生人》,柳隐溪的《水火相济——2013年洪湖小记一则》,翟锦《典藏洪湖时光》,我才知道了这样的一则消息:2013年11月,由武汉市文联组织的长篇小说研讨会在洪湖举行,20多名作家在洪湖体验生活20多天,对洪湖留下了深刻、美好印象,创作了一批文学作品,现刊登壹部分作品,以飨读者。【《洪湖文学·2014》第86页】 从消息里可以看出洪湖市文联配合了这次笔会活动。 网友莫理风尘朋友说,诗人是孤独的。以上情况不难看出,来洪湖开笔会的作家是不孤独的。20多个人住在洪湖城区的宾馆孤独吗?从他们的作品里还可以得知,他们有武汉市作协领导陪着,洪湖文联的配合,洪湖当地作家去看望他们,他们孤独吗?他们住在城区的宾馆,吃香的,喝辣的,体验的是洪湖的特色生活,他们住在宾馆也能写出很好的作品,而我住在乡镇却写不出好的作品,这个世道,文学也变了。“诗穷而后工”,早不是这个境界了。一位写作者原则上是不能计较一次用稿不用搞的。况且,《洪湖文学·2014》有那么多洪湖笔会高手的作品,用了我的文章不仅会丢洪湖人的脸面,也会让笔会的高手难堪、没有面子。 如果说我的文章技不如人,这个我无话可说,有话说也没有什么用。可是,住在洪湖城区的“作家”熊前莉去看过笔会的作家。“当地作家熊前莉,不止一次看我们。她还抽空带我们逛街、请吃。我到家后,她还打电话过来,让我无比感动。”【翟锦·<典藏洪湖时光>】从这几句话不难看出,熊前莉不是这次的笔会作家。熊前莉应该是从洪湖市文联得到的消息。我知道了这个消息,我也一定回去看他们,尽一尽地主之宜,也好荣耀一下子。那么,洪湖市文联或者是洪湖市作家协会为什么不让我知道这个消息呢?我的作品不如人,我住在乡镇也不如住在城区的人。我爱孤独,但是,这样我是被人孤立了。我2013年4月11日加入洪湖市作家协会。加入就加入了。到至今还没有得到市作家协会的一次开会和参加活动的通知。洪湖市作家协会或者市文联对我来说,连摆设都不是。作家协会是作家的家,文联是作家的家,完全是日哄人的。来洪湖参加笔会的20多名作家,有的经常在网上见到他们的名字。我前年加入了武汉市作家协会,可是,正如我自己所说,我是一名作家,却写不出好的文章。我是一名不称职的作家。我没有名气,没有替洪湖人争光,我惭愧!所以,他们不知道我是洪湖人也不足为奇。咱们的洪湖真是个好地方,20多名作家有好几个在文中表示还要来呢,他们很希望再来吃香的,喝辣的。 我这样嘀咕来嘀咕去也没用,文学,我要么奋起直追,要么放弃吧,免得受些不白之气。 我们洪湖市的作家协会是一个有名无实的东西。前阵子,听说洪湖市文联换了主,老版的张女士主席51岁就下了野。我的心里还真有点庆幸,希望新版的文联主席改变市文联在我心中的印象。 2014年12月28日星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