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应城市杨河镇星火村水稻集中育秧大棚中看到,芹菜、藜蒿、莴苣等反季节蔬菜长势喜人,并陆续上市。该大棚管理人钱华平告诉记者:“去年底,我们把7个育秧大棚全部种上了芹菜、藜蒿、莴苣等反季节蔬菜,目前芹菜已卖了三厢,到应城光明大市场卖批发1.4-1.5元/斤,已卖了4000多元,预计7个大棚蔬菜可卖3万多元,除去生产投入,纯收入2万元以上。”
据悉,“水稻集中育秧”是我省农业部门历经多年探索出来的一项水稻增产关键技术。我市从2010年开始在杨河镇星火村开展早稻集中育秧来,已陆续在杨河、杨岭、陈河、田店、汤池等镇建设大型育秧基地2处,中型育秧基地温棚15处,小型育秧基地30处,共育水稻秧近10万盘,栽插水稻大田3万多亩,为我市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为实现粮食生产“十一连增”作出了重要贡献。
水稻育秧集中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和7月中旬至8月中旬,其余时间育秧大棚则基本闲置,其利用率不足10%。针对这种情况,为全面提高水稻集中育秧大棚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2014年秋季,在市农业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星火村村民钱华平作了很好尝试,通过全部施用农家肥,栽种上了2个大棚藜蒿、3个半大棚莴苣和2个半大棚芹菜,由于他种的菜新鲜、品质好、价格便宜,市场十分畅销,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