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如今,社会上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老人拥有的财产也比以往多了。而老人身体不好,一旦得病或遭遇不幸,按照目前的一些规定,有时连自己的财产也无法支配,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记者22日从市长信公证处了解到,一些市民因为不知道家中老人的存折密码,在遇到突发情况后为了取出存款,没少折腾。 母亲昏迷,5万元存款难取出 67岁的王大妈和老伴陈大爷省吃俭用攒下了5万元存款。她没有料到,一场车祸竟让她的这笔存款成了令全家头疼的事。 去年10月,王大妈到郑州看望儿子,不幸遭遇车祸,虽经抢救得以保命,却完全失忆。 经全家协商,将王大妈送到离家附近不远的一家老年公寓。可就在去银行取钱办理入住老年公寓的手续时,王大妈的儿子遇到了麻烦。原来,王大妈失忆前并未告诉老伴和子女存折的密码。 银行表示要先办理公证,在确定王大妈的监护人后,才能由监护人领取该款。 幸亏公证处特事特办 19日,王大妈的儿子来到市长信公证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通知王大妈的全部亲属来到公证处。他们一致同意由王大妈的儿子作为其财产管理人,并共同作出声明:王大妈的一切财产均由其子负责监督、管理,且保证用于其本人治疗开支及生活必需。之后,公证人员当天下午把公证书送到王大妈儿子的手中,让他得以取出存款。 22日,公证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依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监护公证的对象只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如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出具监护权公证,首先应由专业鉴定机构证明,并由法院判决认定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再由有监护资格的人协商确定监护人人选,若协商不成,再由有关单位指定,若对指定不服,则由法院依法裁定。“像王大妈这种昏迷或者痴呆的成年人,虽然生活不能自理,但在没有法院认定的情况下,任何机构和个人都不能将其归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该工作人员表示,若按正常程序指定监护人,不仅程序复杂,而且办理时间漫长。考虑到王大妈急需这笔存款养病,他们才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特事特办。 无奈放弃母亲遗留的存款 “整理母亲的抽屉时,发现了两张存折,一共有2000多元钱。”22日,家住襄城的薛女士对记者说,这两笔存款让她苦恼不已。薛女士的母亲于2014年11月出车祸去世,她和家人都不知道存折密码。 处理完母亲的后事,薛女士带着母亲的死亡证明和存折来到银行取钱,却被告知:必须先办理继承权公证。于是,薛女士来到市长信公证处。工作人员表示,死者所有继承人都到场才能办理继承权公证。 薛女士的外祖父母均已去世,父亲在车祸中下肢残疾,妹妹在湖南工作。为了这点钱如此折腾,薛女士的妹妹觉得十分不划算。公证处人员说,如果薛女士的妹妹不愿到场,则必须办理“放弃公证”,薛女士才能继续办理继承权公证。 感到心力交瘁的薛女士最终放弃了办理公证。公证处工作人员告诉她,无论是一元还是一百万元,继承权公证所需要的材料和程序都一样。 银行按规定办也有话要说 针对薛女士的情况,记者找到相关银行进行了咨询。据银行工作人员表示,按照规定,薛女士在申请取款的过程中,应持存折、本人身份证、母亲户籍注销证明及死亡证明到银行先办理挂失密码。其间,薛女士还应该到公证部门办理继承权公证书,以证明自己确实为母亲遗产的合法继承人身份。然后,在办理挂失密码业务需要的所有证明资料的基础上,再携带继承权公证书、户口簿以及银行需要的其他资料,到银行确认资料,属实后,薛女士才能取出这2000多元。“这样的案例我们经常会碰到,就按章办事来说,我们也只能尽量给客户说清手续办理的内容。但还是希望老人家尽量和家人做好沟通,将银行密码告诉值得信任的家人。而且老人过世后,家人最好不要先着急去注销老人的身份信息,以方便继承人去整理老人的银行存款。”银行工作人员介绍道。 对此,薛女士觉得,这样一系列流程下来,真的是劳民伤财,还是希望出台更简化的规定,方便老百姓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