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542|回复: 3

[文坛茶馆] 中国新诗“写法”之困惑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7

191

主题

9165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0112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 2015-2-5 09: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新诗“写法”之困惑
文/向胤道

    中华五千年以来,诗体的演变循序渐进,是文学基因的慢慢转化,是五十六个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是外来文化去粗取精的渗透演变。不论由诗经到辞赋、由诗到词、还是由诗词到曲联,古典诗词一脉相承,由此产生了磅礴伟大的华夏文明,是中华优秀于世界之林的根本,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长城。对日韩朝和东南亚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演进、文明进步都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而“五四新文化运动”,新诗对古体的断裂之举,导致它和优秀的传统脱臼、脱轨、沦陷,以至于出现了现在我们所熟视的残破局面。破四旧、文化大革命更是对中华文化的摧残,导致中国诗界遭受严重的“危机”,近年来不断被提及。从“梨花体”“羊羔体”“断句体”“句号体”到前段时间的“废话体”等。当代诗歌越来越不知所云,“诗歌已死”的论断不绝于耳。那些所谓的诗,有起无承、有承无转、有转无合、有合无思、有思无情、有情无律、有律无境之作,似乎属于写作的初级程度。因此,它们的接二连三出现所引起的失语状态之怪状,就不足为奇了。下面一一加以浅析。谈新诗,不能不从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说起。

1、白话体
又叫“白话诗”,指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后打破诗体格律,不拘字句长短、用白话写成的诗,也称“语体诗”、“白话韵文”。现代不多用“白话诗”这个名称,只独霸“诗”的名头,而把传统格律诗称为旧体诗。何谓“旧”?唐诗宋词元曲明剧那么多的经典流传到现在,脍炙人口,它们“旧”吗?我一直弄不明白,是谁这样独断专行的划分?
诗海滚滚,这“白话诗”又分出很多派别。先说“初期白话诗派”。
1917年,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诗进行过理论上的探讨。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1919年2月胡适在《新青年》二卷六号上发表了八首白话诗,是新诗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他的《尝试集》(1920年),是我国第一本白话诗集。比如他的《挑灯细看》“昨日在路边捡来一句话 / 莫等闲 / 白了少年头 / 归来挑灯细看 / 原来是四十五年前 / 我在上小学路上 / 随意丢的 / 空悲切三个字 / 因为当时还不明白 / 便留在口袋里 / 今日翻出来 / 本想合在一起重新品味 / 不料那悲切二字 / 在情急时已经用了 / 只剩一个空字”这些诗句,运用形象、生动、上口、幽默的口语,化解“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古诗意境,以散文式的起承转合完成结构上的跳跃,诗虽短,却能给读者以久久的回味。不失为佳作。其后,周作人、俞平伯、刘大白、朱自清等人竞相尝试,李大钊、鲁迅、陈独秀也写新诗,形成了体现文学革命最初实绩的“五四”新诗运动。他们因在否定格律诗、探索新诗、致力于诗的自由化、白话化方面显出共同的有意的努力,且在诗歌风格方面有一致之处,我们将其称为“初期白话诗派”。代表作还有:《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冬夜》(俞平伯)、《小河》(周作人)、《卖布谣》《田主来》(刘大白)、《三弦》《月夜》(沈尹默)、《草儿在前》《别少年中国》(康白情)等。
除了白话诗派,还有几个重要的诗派:
1)以郭沫若、田汉、成仿吾为代表的初期浪漫主义诗派,他们用创造的精神、心灵的激情、磅礴的气势和罗曼谛克的手法,开了一代新诗之风;
2)以鲁迅、胡适、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格律诗派”,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是唯一继承国粹的诗派,后来他们都成了文坛上响当当的人物;
3)以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为代表的“湖畔诗派”,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现了对爱情的憧憬和对自然的向往。这一诗派不乏佳作;
4)以朱自清、俞平伯等为代表的“为人生”诗派,是二十年代阵营最强影响极大的文学社团,其作品多可圈可点;
5)以李金发王独清为代表的“象征主义诗派”,主张“诗不是为了说明,诗是值得表现的”和以戴望舒何其芳为代表的“现代诗派”,以穆木天任均等发起的“中国诗歌会诗派”“七月诗派”,“九叶诗派”,“晋察冀诗派”等。
这些都是“五四”到1949年之间的白话诗诗派,不乏精品力作。现在的“白话诗”与当年的白话诗不可同日而语,是垃圾与精华的区别。

2、梨花体
因一个写几句所谓“诗”的女人赵丽华的名字谐言而来,因其作品形式简明,被网友戏称为“口语诗”。又叫 “梨花体”或者“梨花教”。我们来读她的代表作,《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这样的一句家常话,是诗么?)又如《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啰啰嗦嗦地重复,一点也没有诗感。);再如《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赵又霖和刘又源/一个是我侄子/七岁半/一个是我外甥/五岁/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这样的文字,简直开诗歌的玩笑)
就是这样一个写几句狗屁不通的东西的人却是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还担任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并且还得了“鲁迅文学奖”。自评自奖,这也是中国文坛的一朵怪葩。可想中国诗界堕落到什么境地了。
赵丽华是被网友“无意”发现的,并迅即成为探讨中国诗歌价值的“**”,引发一场关于诗歌意义及创作前途的大争论,这种论争也从网络空间影响到现实世界。2006年10月16日,在南京大学召开的首届两岸三地人文社会科学论坛,一位与会代表有所感触地说“新诗的发展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困境,我认为它有必要回归到师法传统的路子上来。”网友们总结了“梨花体”如下的写作方法:
1)、随便找来一篇文章,随便抽取其中一句话,拆开来,分成几行,就成了梨花诗。
2)、记录一个四五六岁小孩的一句话,按照他说话时的断句罗列,就是一首被鲁奖认可的梨花体。(当然这小孩应有背景或红包。)
3)、如果一个有口吃的人,他的话就是一首绝妙的梨花诗。
4)、一个说汉语不流利的外国人,也是一个天生的梨花体大诗人。
2、羊羔体
源于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省级官员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的诗歌作品《徐帆》。这种直白得不是诗歌的诗体被网友称作“羊羔体”、是继“梨花体”之后又一“口水诗”的代表。大家来读读其代表作《徐帆徐帆的漂亮是纯女人的漂亮/我一直想见她,至今未了心愿……后来她红了,夫唱妇随/拍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片子……”车延高曾告诉潇湘晨报记者,诗歌《徐帆》是他在2010年9月份为《大武汉》杂志专栏写的一系列诗歌中三首的一首,共写的三个演员:徐帆、谢芳、刘亦菲刘亦菲》头几句是:我和刘亦菲见面很早,那时她还小/读小学三年级/一次她和我女儿一同登台/我手里的摄像机就拍到一个印度小姑娘/天生丽姿,合掌,用荷花姿势摇摇摆摆出来/风跟着她,提走了满场掌声/......(这样的句子有节奏吗?有诗意吗?有意境吗?)
2010年10月19日晚,诗人、文艺评论家陈维建在微博上转发了《徐帆》中部分内容,借由车延高的名字,提出“羊羔体”的符号,并于20日下午在微博上声明:我爱鲁迅,我爱诗歌,反对“羊羔体”。就像当初“梨花体”一样,“羊羔体”迅速在微博上热传。那届鲁迅奖的获奖作品共有30部,其中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各5篇(部)。车延高的诗集排在公布出来的诗歌类获奖名单的第二位(不知道评委们收没收这位书记的红包)。大部分网友认为这首诗代表“回车键里出官诗”的时代终于来临,更有网友模仿其写作风格,写出了一首以《车延高》为题目的诗。
3、废话体
“梨花体”风骚不久,“乌青体”也迅速走红。此体源于先锋诗人乌青诗中的“废话”而“中枪”。因其独特的写“诗”风格引来网民的一片议论之声,“废话体”由此产生。科普作家杨轶曾发表了一则微博:“这是诗?这真的是诗吗?奇诗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并贴出了五首乌青的旧作,其中《对白云的赞美》最为典型: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特别白特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他另一首《一种梨》“我吃了一种梨/然后在超市看到这种梨/我看见它就想说/这种梨很好吃/过了几天/超市里的这种梨打折了/我又看见它,我想说/这种梨很便宜。”这种所谓的“诗”,简直就是典型的废话,故名“废话体”。
网友调侃“乌青体”的两层意思,一层是这种“废话”由“作家”乌青所创;二是认为这种“诗歌”把文学和艺术践踏得满体乌青疙瘩,不堪入目。
4、打油体
   “梨花体”风波之后,一位名为“沉默夹子”的网友发表调侃历史名人的诗歌,在网上获得极高的点击率。与赵丽华不同,沉默夹子从来没有在期刊杂志上发表过诗歌。
如他调侃几位名人的诗:刘备,关羽,张飞,/曾经共处一室畅谈未来。/易中天对此看不明白,/说难道他们不怕冷落太太。”这是名为沉默夹子的成名作《**决定成败》的前几句,成为网上最火爆的诗歌。这首诗还被天涯网站评为年度第一强帖。诗中调侃了刘备、曹操、易中天、葛红兵、汪中求等五位古今名人。沉默夹子首先讽刺了易中天和葛红兵的房内考之争,说他们一个不懂得战争让太太走开的规律,另一个则是自己玩色情花招还要笑话别人。他认为,刘备和孙夫人的感情破裂导致了荆州之失和关羽之死;而曹操强娶降将的婶子则招致了疯狂的报复,所以刘备和曹操都曾说过“**决定成败”的话。这首诗歌的标题无疑也是对《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的恶搞。
有网友支持者力捧他说:“涉猎极广的知识面让人咋舌,轻松的文字让人读来过瘾。”有抨击者说其诗作“无聊透顶”“打油体”,“原来诗歌也可以这样表达的,不知道是庆幸还是悲哀”。沉默夹子的诗歌以调侃历史人物为主,他称自己的诗歌是“励志类”诗歌,但更多的网友质疑他是“恶搞历史”。
去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川大教授周啸天的“将进茶”等,也被网友调侃为“打油体”。我认为这种接地气、直写底层老百姓喜怒哀乐的“打油体”,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诗歌。“沉默夹子”的东西与周啸天的诗词相比,真是天上与地下的区别。周啸天的传统诗词得奖,名至实归。同是得鲁奖,大家看了我上面对“梨花体”与“羊羔体”的分析,是不是也认为这样呢?谁好谁劣,是不是一目了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91

1577

主题

3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26643

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2-5 23: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我不住惊叹!
了不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199

主题

1121

帖子

1345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45

IP属地:湖北省恩施州

发表于 湖北省恩施州 2015-2-6 16: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丢掉自己的优秀去弄莫名其妙的废话,是不是得不偿失?!
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