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1663 于 2015-2-13 19:32 编辑
理性分析襄阳宜昌对比之话题(节选)
针对近期有网友在论坛发出一些关于宜昌架空襄阳的帖子,做了一些感想,特意搜集资料来为广大网友理性解读这个话题。不过还是提醒广大网友,辩证看待帖子,理性、合理发言评论。在襄宜争雄的局面中,两个城市各有所长,各有特点,对于这个“湖北第二城”的争论,凤凰网以及新浪各媒体都有过报到,甚至有些网站还有过专题来描述,不过其结论终究没有一个最终的定义!其实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也有看过类似的报到,比如湖南的岳阳株洲衡阳三个城市争夺第二城桂冠也是热火朝天,其隔壁的九江赣州也在这个空虚的荣誉上大费文章,当然不仅这些内地城市,就连西部和东部的一些欠发达和发达省份也有着类似的争论,但是对于我省的襄宜称雄,在次我个人有着自己的看法:
1,经济方面
襄阳V宜昌:虽然襄阳连续多年和宜昌经济不相上下,但是差距还是有所体现,尽管襄阳经济总量和宜昌不相上下,因为襄阳基础人口较大,所以在人均经济各方面并不比宜昌多。但是其他方面襄阳和宜昌各有所长,就如第一、二、三产业来说,襄阳只在第三产业相对较弱,但是其他两项,不用再次列举,农业,襄阳作为长江流域首个……(引:1)这个就不用列举了。
主要就说一说这第二产业:襄阳工业完胜宜昌,从历年来的各项经济指标不难看出,襄阳依旧是个工业立市的城市。因为襄阳(襄樊)曾作为国家三线城市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其工业基础不容小觑。这也是为什么长期以来襄阳为什么能够争取到更多的工业政策。
宜昌虽然是新兴工业城市,势头发展迅速,追赶襄阳,可是其工业基础决定城市的整体实力。作为国家三峡库区,以及特殊战略地位(一城两坝)宜昌虽然有着襄阳不具备的国家政策倾斜,但是终归是先天不足,后面会在地形等各方面多少涉及分析。
从数据显示:此图只是11年之前襄阳的工业数值,并未有最近3年的最新数据,不过最新数据也显示:襄阳的工业不仅增加迅速,并且正在改变:汽车主导地位的格局,有望打破:汽车一感冒,全城经济都吃药的局面。襄阳连续不难看出襄阳工业完胜宜昌,虽然短期内,襄阳经济和宜昌出现不相上下的局面,襄阳的工业虽然是老基础,但是相对宜昌前些年迅猛的国家支持,襄阳彰显的有点力不从心,但是细心网友不难发现随着襄阳和宜昌之间工业增长的小数点一点点拉大,这个局面终将会在以后被打破(引:3、4),这也是为什么时任湖北省常委、襄阳市委书记范锐平当初为什么会定位:襄阳工业立市的初衷。记忆中最为深刻的襄阳网友(襄樊少爷)曾经很自信的说过一句:襄阳若是经济总量超越宜昌,肯定是甩掉很大一截,不会给宜昌绝对反超的机会。同样我对这个说法也持肯定态度。
2,地理位置
在湖北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距离武汉越近的城市,越是得不到好处!襄阳和宜昌都有着绝对的优势:那就是,距离武汉较远。这也成为这两个城市能够在自身有能力发展的同时,可以快速的发展。但是说到地理位置,襄、宜两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的离弊端。对于襄宜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来说,这两个城市都是受武汉枢纽制约的牺牲品。
襄阳:虽然坐拥一条黄金水道,汉江,不过这条汉江其实是一条处女水道,并未真正的发挥其真正的功效,所以才有了汉江生态经济带这个口号。历史上汉江演绎过多少经济神话传说,可参考史料,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只说今日的汉口就是这条汉江在500年前的一次改道所致才有了今日繁华的东方芝加哥,可见这条汉江的黄金价值还有待大力挖掘!但是襄阳的软肋就是东进吴越,在军事家眼中襄阳被誉为中国之腰,从这里可以北上宛洛中原,西进巴蜀,南下江南,东控吴越,可是这样的特殊地位,唯独让襄阳东进无望的便是武汉枢纽的阻隔,因为东有武汉驻守,所有多半襄阳人需要在武汉南下或者东进,广大网友心目中呼唤的宁襄(宁西高铁、襄信铁路、高速等)通道迟迟提不上日程,原因便在此。只因襄阳在地理位置过于偏北如果襄阳城区在今天的宜城,也许结局又是另外一番局面,当然这是无法改变的局面,但是这也是襄阳绝对的优势所在。正是因为襄阳城区靠北,接近河南,所以在更多省级战略上,湖北会在确保自身利益的同时,让襄阳的利益上升为省级战略。今日的郑万客运专线,和未来需要广大群众呼吁的宁西客运专线(襄阳在宁西客运专线也有着绝对的优势,这一点在此不做点评解释)都是襄阳的交通优势筹码,这个七省通衢的城市,不仅在古代如此,在见过至今也依旧发挥其独特的功能(襄渝铁路可谓是襄阳发展的鉴证者),撇除过去和今日的:汉丹、襄渝、蒙煤华中通道和焦柳铁路的优势。无论是郑万客运专线,还是未来西武,和将要提上十三五的贵襄、西长都将是未来城市之间通高速铁路的一种普遍写照,只会想让襄阳与外界联系更便捷;说句题外话,未来的武汉转车之都局面也将会随之结束。
对于有网友提出的:贵襄与其他另外一条铁路共线可能会为荆门做嫁妆,再次我也表明个人的看法,这个问题需要理性看待,在郑万客运专线批复之日,湖北省铁路办负责人王祖建表示:今后十年,我省铁路投资重点将在鄂西区域(引:2)。所以未来荆门也可能会成为继武汉,襄阳,宜昌之后的第四个枢纽(沪汉蓉客运专线复线多半会走北线过荆门)。这样的规划和湖北东西长,南北短的管辖区域密不可分,这对于整个鄂西来说,甚至整个湖北来说,这是趋势!有汉十客运专线襄阳东进无非是经过武汉有所绕,但也能够快速抵达沪汉蓉客运专线而东进。所以襄阳未来无论是东西南北也将依然憾守地位七省通衢之位。
宜昌:北上一直是宜昌的软肋,虽然宜昌不得已舍弃郑万客运专线过城区方案,理性网友不难看出,在交通方面:宜昌的优势只能是东西方向,因为它是链接武汉和重庆乃至长江沿线的重要节点。这也正是宜昌东进比襄阳有优势的体现所在。但是在湖北最大一个制约宜昌南北交通以及布局的城市便是:荆州,荆州可谓是宜昌东边南北通道的制约者。一切南北通道,只要经过宜昌就会远离荆州,反之,过荆州,必远宜昌。这也是为什么坛子中荆州襄阳的网友关系较为和睦的原因所在。如果宜昌丢失郑万客运专线,未来一切重庆、昆明北上的线路未来势必也将远离其,所以这也是宜昌为什么那么看重郑万客运专线和贵襄客运专线的根本所在。其实在郑万客运专线争论的鸡飞狗跳之时,重庆就另外开辟了新的进京道路——京昆客运专线:重庆-西安-太原-北京,相对于郑万客运专线组成的郑渝客专这条路来说,那条铁路更直!用时更短!回归主题,众多的分析表明:宜昌南北交通均有襄阳荆州所制约,未来交通枢纽的说法一切还将水中望月。
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特殊的国家战略位置,因为夹杂在两个特大城市:武汉、重庆之间,所以其提出的三峡城市圈,也无非就是自己为自己找一个城市定位,在经济学家眼中:城市圈城市带,都是小城市为大城市做嫁衣陪嫁的一种体现。提及三峡城市圈,难免让人想起了当年的淮海城市圈(书面称:徐州都市圈),结果可想而知。加之宜昌本身的地形决定,其发展局面有限,城市规模也将在未来的发展中一点点彰显出弊端。
3,城市规模4,历史因素……【篇幅较长、后文待续】
楼主的工作和交通地理多少有一定联系,所以在襄宜问题探讨之上难免在地理位置上分析过多过细,还望广大网友理性看待,指错纠正。楼主虽然是襄阳人,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确实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不偏激,不带感情色彩的表明自己的观点:襄阳,明天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引用:1、湖北襄阳市粮食总产过百亿斤 为长江流域首个http://www.chinanews.com/df/2013/01-06/4463780.shtml 引用:2、湖北拟建襄阳—宜昌城铁 未来10年建设重点在鄂西http://www.hubei.gov.cn/zwgk/rdgz/rdgzqb/201410/t20141015_530751.shtml 引用:3、《“产业襄阳”发展战略规划》http://www.xf.gov.cn/zt/ghxy/ghyjd/201210/t20121018_353155.shtml 引用:4、2014年襄阳GDP达到3129.3亿元 增速高于全国http://hb.ifeng.com/economic/detail_2015_02/02/3509494_0.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