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164
IP属地:广东省惠州市
|
前志序 三代以上之文章,三代以上之治道也。尧之文自成功,周之文鉴二代,治可为文也。《禹贡》列九州之山川,次于典谟,《国风》备十五土之纪载,先于《雅》、《颂》,文皆为治也。后之文章政事,各有专名,而文之可以寓治者,则有郡县之治。学者谓志与史一也,而不知志通于经而详于史。占星野,觉舆图,可以知阴阳之理,万物之情,则至通于易;考政治之得失,察地方之利弊,觇民俗之淳漓,则志通于书;风谣出其中,山川物产出其中,其因事因时而纪列者,有美刺,有正变,则志通于诗;至于详理乱,核官制,辩等仪,则志通于《春秋》与礼。史之所载,皆君国大事,凡书之不胜书者,略而弗书。宋儒有言:“西汉以下少信史。”未尝曰后世多疑志,则志必有详于史者矣。虽然,志未易言也,以一人之才,志一邑之地之事之人物之食货,其为闻见考订有限也。况志之中,繁简多端,疑信不一,欲使众人之学术才思,如出一人之胸之手,抑已难矣。苟非抱大经纶,具大手眼,酌古准今,出经入史者,岂易堪志之任哉?我圣天子御政之十二年,宇内穆清,人才蔚起,大臣犹谓地方文献典籍,多有关于治理,不可令其放失,上其奏,有制曰可,勅地方官纂修勿忽。部抚藩臬颁其议于各属邑,务撰述必得其人。我邑令周公治邑之四年,政修人和,德洽信孚,适膺斯任,合草创讨论修饰而特加润色,不期月志成。(璧)读之,见其斤风自运,墨雨无痕,将前后众人之繁简疑信者,悉化其偏而归于正,去其化而取其精,渊宏璀璨,直逼三代以上。通于经也,详于史也,治皆文也,文皆治也,使人不仅作志观也,如是始可为盛世之文也。夫公以尧都钜望,于山谙恒岳、太行之崇高,于水洞滹沱易水之深广,于人物习见历代帝王之遗迹,王尊祖逖诸贤之经术志节,阅历积蓄,用其有余以成应邑之志,有不与楚才楚书照耀史册者哉?不特此也。地之里赋,志之所能载所载者也;风俗教养,志之所不能载者载也。何也?邑之神君,生息表正,潜移默化,用心于人所不见之处;邑之士民,型仁讲义,争自濯磨,以庶几于比户可封。此岂志之所胜载所能载者乎?矧圣天子仁风浩德,如江海无穷,史不停书,相望于册,诸大臣共赞隆平。岁引月长,后之吉祥善事,志又何足尽之?(璧)虽自甘于草莽哉,盖亦欣欣有厚愿矣。
时康熙十二年(1673)岁次癸丑上冬之吉,邑人陈联璧谨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