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学习 发挥优势 为“决战工业一万亿”增添信心 ——九江黄石决战工业全力打响保“位”战
黄石港务集团依托素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之乡、服装新城”美誉的湖北省黄石市,交通条件优越,是国家一类外贸口岸,也是鄂东南地区水陆交通枢纽,上至武汉143公里,下抵上海982公里,共有码头20座、26个泊位,最大靠泊能力5000吨,港口年综合通过能力460万吨。(记者 邝南先 摄) 东贝机电集团公司是研发生产制冷压缩机等为主营业务的大型企业,年产压缩机2700万台,产品多达11大系列200多个品种,是国内品种最多、规格最全、功率跨度最大的压缩机生产厂家,其压缩机销量全国第一、世界前三,年产值达60多亿元。 (记者 邝南先 摄) 九江与黄石曾在各自省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都曾经拥有全省老二的荣耀!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你追我赶的竞争格局,九江与黄石于所在省份的地位一度发生了变化,而且都曾被甩到了后面。所不同的是,九江通过决战工业奋起赶超,201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已重返全省第二;而目前跌至全省第三方阵的黄石也正在“对接武汉,比学九江”,欲重新回到湖北老二的位置。 竞争的结果表明,小进即退,中进也是退;只有快进,才能实现进位争先。 相似与差距 九江与黄石有着众多相似之处:都处于长江之滨,两者之间相隔仅147公里;都位于省会城市附近,九江距离南昌仅1小时左右车程。黄石距离武汉略近一些,四五十分钟即至;都曾较长时间处于全省老二的位置;都属于老工业基地,九江以轻工业为主,黄石则以重工业为主。值得一提的是,黄石的国企改制较为成功,不少企业在改制后继续做大做强成为行业先锋;而九江的国企改制,除了少数企业发展较好,多数企业名存实亡。 九江与黄石也存有不少客观上的差距。面积差距大,九江面积为18823平方公里,黄石面积为4583平方公里,相差近4倍;所辖区县数量差距大,九江下辖4区9县2县级市1山(庐山),黄石下辖4区1县1县级市;人口差距大,2013年末九江户籍人口为508.09万人,黄石只有262.86万人,相差近一半;九江长江岸线为152公里,而黄石只有73公里,相差超一半。 九江的财政总收入一度被赣州赶超,甚至曾被上饶超过。随着近年来大力决战工业,九江财政总收入已重新回到了全省第二的位置,并正在逐步缩小与省会南昌的差距;2012年,黄石财政总收入跌至湖北省第八位。2013年随着“对接武汉,比学九江”、“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口号的提出,黄石奋力决战工业,财政总收入已由第八进至第六,并正在努力追回“鄂B”之位。
中国劲酒是黄石市大冶市地方特产之一,公司创立于1953年,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化健康食品生产企业之一,拥有面积400亩的劲牌工业园和3个原酒制造基地,年生产保健酒达6万吨。自1988年改制为民营企业以来,公司各项经济指标年均递增30%以上,2013年销售额达到70亿元。 (记者 邝南先 摄) 相同着力点 古希腊力学家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在前进的征途上,九江与黄石通过全面研判,均确定把发展工业作为赶超进位的重要支点。 无论是巩固已有的位置,还是追回曾经失去的位置,九江与黄石目前都认准了一个共同的着力点,那就是决战工业,以工业崛起带动相关产业全面繁荣。 通过加速工业发展,近年来九江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果,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跃上新台阶。2013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601.73亿元,增长10.4%;财政总收入280.2亿元,增长26.9%,总量全省第二,增速全省第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6.15亿元,增长24.2%,县县财政收入过10亿元,新增4个过20亿元。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507.78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63亿元,增长13.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04元,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8805元,增长13.1%。实际引进市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29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3107万美元,增长24.6%;完成外贸出口403370万美元,增长14.4%。工业经济总量扩张迅速,全市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859.74亿元,增长22.94%;工业增加值784.83亿元,增长13.3%;利税总额411.52亿元,增长43.3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更加凸显。十大产业实现增加值653.2亿元,占全市比重83.2%;实现利润155亿元,增长35%;五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增长35%。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3户,达1009户;新增利税过亿元企业21户,达58户;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58户、过10亿元企业14户,分别达646户、45户;13家企业获“江西名牌”称号;全市园区主营业务收入2858.21亿元,增长20.94%,新增百亿园区3个,实现园园过百亿,成功创建四个省级产业基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完成销售收入2800亿元,增长24.8%,中小企业达3万余户。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成功实现了快速推进。 2013年,黄石也加快了工业发展步伐。该市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对接武汉、比学九江,竞进提质、速效兼取,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2亿元,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60亿元,增长2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0亿元,增长12.5%;外商直接投资4.9亿美元,增长16.7%;外贸出口总额12.1亿美元,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8.36亿元,增长19.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53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8374元,增长12%。
湖北西塞山工业园区总面积34137亩,布局冶金、能源、建材、机械、化工、高新科技等六大产业,现有新冶钢、生茂特钢、振华化工、芳通药业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多家,平均年产值达26亿元以上。 (记者 邝南先 摄) 黄石上市公司达12家 上市公司的多寡,常常被视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当前企业融资难度较大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无疑占尽了“便宜”,尝到了“甜头”。 早在10多年前,九江还曾拥有“九江化纤”一家上市公司,然而终因经营不善而过早凋谢了。对九江而言,当前无一家上市公司可谓为九江企业发展之痛。 与九江不同的是,黄石的上市公司目前已经达到12家(其中独立上市7家、借壳上市5家),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中茵股份有限公司、大冶特殊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美尔雅股份有限公司、东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在湖北乃至全国都是响当当的。这与黄石工业的悠久历史不无关系。黄石工业底蕴深厚,华新水泥、大冶铁矿、大冶钢厂、源华煤矿、黄石电厂等五大百年老厂,使黄石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素有“钢铁摇篮”和“水泥故乡”之称。黄石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境内拥有全国十大特种钢企业之一的湖北新冶钢,全国六大铜矿之一的大冶有色,全国十大铁矿之一的大冶铁矿,全国三大水泥集团之一的华新水泥,全国销量第一、世界前三的压缩机生产商东贝电器,全国十大名牌西服之一的美尔雅,中国保健酒品牌企业劲牌等骨干企业,形成了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材、能源、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化工医 药等8个主导产业集群。全市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达到5个,百亿元企业4家,引进7家世界500强企业,大冶有色、华新水泥、大冶特钢跻身中国500强。黄石还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2件,中国名牌产品8个,出口名牌产品1个。 从黄石上市公司良好的运行状况来看,九江须在引领企业做大做强方面下功夫,为有条件的企业争取上市奠定坚实基础。如果九江能够逐年扶持一些有条件的企业成功上市,那么利用金融力量在促进企业发展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黄石启示之一 项目“赛马”能者提拔 黄石自2013年提出“对接武汉,比学九江”的口号后,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大力推进工业发展,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赛马”平台,以实际成效论英雄,多名干部因招商引资或项目建设等方面业绩突出而得到了提拔重用。 原黄石市物价局副局长李义词,1972年出生,任副县级干部三年。李义词利用同学关系,牵线搭桥帮助引进正威集团在黄石市投资200亿元,而且签约之后不久就开工建设。黄石市委为此提拔李义词担任市旅游局局长。 原黄石港区副区长郭双喜,1978年出生。因引进万达集团在黄石投资50亿元,郭双喜被提拔为黄石市文化局局长。 原大冶市灵乡镇党委书记袁知鹏,1979年生。因把灵乡镇的灵成工业园(省级工业园)建设得风生水起,袁知鹏被破格提拔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本来,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是正处级的职位,黄石市委提拔袁知鹏为副处级干部并大胆安排在这个正处级的岗位上。 黄石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实际成效论英雄,在全市引起了强烈震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全市上下形成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热潮,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黄石启示之二 招商评比 通报成效 为促进招商引资,黄石市专门成立了招商局。 根据黄石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黄石市招商局从市直部门抽调人员,组成10个产业链招商分局、54个招商小分队外出招商,并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形成了全民招商的良好氛围。 2013年,全市新签重点合同项目123个,其中重大项目31个,当年新开工111个(其中重大项目25个),实际到位资金630亿元,比2012年增长96.9%。成功引进了总投资216亿元的高端农机项目、200亿元的正威电子以及大连万达、华纳国际铜箔等一批重大项目。 2014年,为进一步加强产业链招商,培育产业集群,黄石市将产业链招商分局由10个增加到14个,列出7个产业链,每两个分局负责一个产业链的招商工作,然后每两个相关分局进行招商PK。 为保障招商工作顺利推进,黄石市首先从经费上对产业链招商分局予以保障,由市财政局直拨经费给产业链招商分局,招商小分队则在年终以奖代补。此外,在生活、政治待遇以及工作上均提供绝对保障,全力保障招商工作顺畅运行。 除了保障得力,黄石市对招商工作还督办有方,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督办机制。该市每个季度都要在黄石日报公开发布产业链招商分局以及招商小分队的成果排名,并对产业链招商分局及招商小分队进行定向跟踪,以此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产业链招商分局及招商小分队人员须及时上报相关信息,以便让招商局进行评估和掌握招商动态和进展。通过建立督办机制,激励招商人员比学赶超,形成了人人争先的氛围。 2014年一季度,黄石市招商引资实现了“开门红”,新注册项目达30个。其中全球最大印刷电路板企业——台湾欣兴电子投资10亿美元建设的黄石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落户,该项目建成达产达标后预计年产值可达60亿元,有助于黄石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打造全国第三大PCB产业集聚区。 黄石启示之三 每月专题编印册子 数字对比黄石九江 在黄石市采访的时候,该市统计局总统计师曹向明拿着一叠小册子告诉记者:“自2013年上半年黄石市委、市政府提出比学九江的口号后,我们统计局每月都要专题编印一本小册子,专门用数字对比九江和黄石每个月的差距,呈送给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比较,看到成绩,也看清差距!” 曹向明分析,黄石和九江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同处于长江之滨,都曾是全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只不过黄石属于以钢铁、矿产为主的重工业基地,九江属于以纺织为主的轻工业基地,曾经都分别处于所在省老二的位置。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黄石的经济总量还曾超过九江。后来, 黄石和九江都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所在省排位落后,再不追赶只会跌得更惨。2008年底,九江财政总收入在被赣州赶超后,再次被上饶赶超,在全省退居第四,而且面临着被新余、宜春超过被挤出前六的危险。 于是九江提出了“主攻工业”发展战略。就在2009年,九江财政总收入超过86.19亿元,总量重归江西省第三,全年增速从上年的江西省后三列进入第二;尔后连跨100亿元、200亿元两个大台阶,2013年达到了280亿元,九江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800亿元。 曹向明说,九江成功实现赶超发展的经验,引起了黄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除了大力加强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外,还把黄石与九江的经济发展数据每月一对比,从中找差距、看不足,激励自己奋力向前。 不过,从2013年数据比较来看,黄石经济社会发展虽然比上一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只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一项超过了九江。曹向明分析,这是因为黄石处于鄂东中心的有利位置。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道自己落后,并勇往直追,这是黄石人可贵的精神和气概。拥有这样的精神,并坚定地引领行动,这无疑是黄石近年来提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2013年黄石与九江相关数据比较
东湖真恶心这点东西就东西长度不允许了。发了基本最重要的 原文的链接http://www.jjxw.cn/2014/0428/134324.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