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 ---记我的家乡广水市余店镇新湾村 ----广寒仙子 一个人坐在露台上,瞭望着连绵起伏的山峦,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我的足迹,看到这里的一切我感到无比的温馨。这里是我生长的地方,这里有我的童年,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的花草树木,都是我儿时的游乐园,我在山水中寻找乐趣,花草间编织幻想,小时候听多了神话故事,总是感觉所有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 我喜欢花草树木,却不敢去采摘,生怕突然间在眼前出现一个精灵或者妖怪,当然更多的时候会期盼是个神仙,一位修行好的神仙,也能把我点化,然后可以自由自在的到处飞,儿时的我总是有很多奇怪的想法,对所有的一切都是无比的敬畏,不敢去触碰它们,感觉它们同我们人类一样的,只是我们没有走进它们的世界。 我小时候住在老房子里,老房子是爷爷做的,房子前面栽种着各种果树,房子后面种的竹子,竹子生长的很茂盛,我记得每次去竹林玩的时候,都要挤着才能进去。那里有我喜欢的‘夜蜻蜓’,‘夜蜻蜓’是蜻蜓的一种,只是夜间出来,个头比白天的那些蜻蜓大一倍的,有一对大眼睛很漂亮,只是听说‘夜蜻蜓’会吃蚊子,就想捉回去放在房间里而已,不过那时候蚊子也不多,只是好奇心重,小时候也不知道蚊子会不会咬我,也无从去考证‘夜蜻蜓’会不会吃蚊子。 竹林里住着一种小鸟,我们这里叫‘金麻雀 ’书名是黄花雀,很小很小的那种 ,在茂密的竹林里筑巢,精致的小巣里面有几枚淡蓝色的卵。小时候的我总是对 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充满好奇,看着淡蓝色的鸟蛋,在好奇心的作祟下忍不住会去摸摸那些可爱的小东西,可是奶奶说只要人摸过的,‘金麻雀’就会丢弃掉它的鸟蛋,摸过后也许感到罪恶,总是会去看看‘金麻雀’是不是真的丢弃那些鸟蛋,如是那时候的我总是穿梭在竹林里,探寻‘金麻雀’的奥秘,求证奶奶的话是否正确。 我的家乡是个小山村,四周都是山坡,我们这里属于丘陵地区,山也不高山上都是栎树。我们吃的木耳、香菇都是用栎树长出来的,以前没有人工菌种,就去山上捡天然的木耳和蘑菇,我还记得那边的山上最多蘑菇,山上也还有好多灵芝,小时候放牛总是采摘好多拿到街上去卖,山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野果和不知名的鲜花,随处可见都是中药材。 我们的这个村庄都是同姓,离这不远的一个村庄也是和我们一样同姓,他们属于长房。这个地方是先祖买下的,据说先祖当年请风水先生看过后才决定买下的,我也不知道祖辈在此处住了多少年,家族里面的族谱放在宗祠里的,我只知道我是程氏家族六十七世孙,家族里每隔几年都会重新填充族谱,这是长房的事也是长房的职责,小时候见到长房过来的哥哥辈都是满头白发了,当然我是个女儿家,也不可能上族谱的,这是族规也是咱中华的传统了。 先祖为了子孙后代繁荣昌盛,选地非常谨慎,风水先生说我们村是个狮子头。别说还真的很像耶,村子正对面是最高的一座圆锥形的独立的山峰,就是狮子的鼻子了,山峰两边是两口清澈的堰塘,就是狮子的眼睛,和山峰正对的也是一口堰塘,是我们洗菜洗衣服的地方,先祖把这口堰塘做成7字形,就是狮子的嘴巴了。 村子坐落在山坳里,后来人口发展了,就有人搬出了。祖居的老房子我只是见到一小部分,我还记得是三进三出的四合院落,分前堂、中厅、内宅全都是四合院,中间是大厅,大厅都是由几根大木柱子支撑的,上面是横梁可容纳一百多人,木柱子要两个人才能合抱住,听爷爷说以前还有回廊,门楼雕花,后来文化大革命时全部给拆掉了,这里也有爷爷的一份,只是爷爷那时候太小,爷爷的父亲过世的早,都成了爷爷的叔叔的了。 山坡上裸露的地方是梯田,山脚下是养活祖祖辈辈的稻田,我们村的土壤是黄色的,种什么都有很好的收成,山坡的半腰是后来开挖的水渠贯穿着全村,水渠上栽种着油桐树,一到春天油桐树就会开白色的花,一束束似一条白玉带环绕着群山,到就八月人们就会打下油桐,挖个坑埋起来,过段时间等油桐面上的壳烂掉了,就取出油桐子出售或者打油。桐油是一种天然的油漆,以前做家具的时候都要涂上它,涂上桐油的家具不会腐烂,桐油可以防虫防潮,是一种无毒无害的天然油漆,这就是为什么越是古老的东西越管用的道理所在吧。可惜时代发展了,油桐没有什么价值了,人们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都把油桐树砍掉了,这弯弯长长的水渠,只剩下寥寥无几的几棵了。 这条水渠只有干旱的时候才用,平时都是闲置的,里面长满了青草,是我小时候放牛的好场所,每次放牛的时候,就和伙伴们把牛赶进水渠里,就不用管它了。牛儿顺着水渠吃草,我们就顺着水渠玩,我们那个年代没有电视,只有电影,要是知道那个村子晚上放电影,不管多远都会跑去看,一大群小孩子也不知道害怕,现在想想就觉得好笑,我们那时候没有玩具,只有树木、花草、泥巴还有各种小动物。 记得那时候看过什么电影就会模仿电影里的人物,看过【天仙配】就想着仙女下凡,如是就分配谁去捡树枝,谁带火柴来,摘些野花编成花冠戴在头上,衣服反过来做成披肩,再扯几根藤蔓挽在手臂上。把树枝堆放在斜坡下用干树叶引燃,浓浓的蓝烟升起好似天上的云雾一样,我们就模仿电影中的情景,从山坡上缓缓降落,虽然有些呛人,也玩得不亦乐乎。 春季里人们会在梯田里种上各种干庄稼,有棉花、花生、芝麻、各种瓜果,以及豆类。这里也是我们小时候偷嘴的地方,想想儿时的事就好笑,花生刚开花的时候就去扒开看看,红薯刚牵藤的时候就会挖开看看,香瓜花蒂都没有掉就去摘来吃,好像永远都没有耐心一样,什么都是等不及,小时候的嘴巴好馋,不知道干了多少可笑的事。 我们那个时代读书很轻松,妈妈用一块布缝合成一个书包,里面只有语文数学,一支笔两个本子,不像现代的孩子背几十斤的书籍,这样那样的教材也没有学到什么,天天做作业还要家长教,我们那时候还要帮忙干活。家长从来不过问我们的作业,还巴不得不上学才好。现在都是反过来了,好好陪读都不想读书了。 如今山村依旧,水渠依旧,儿时的伙伴都各自天涯,望着这绵延的青山,心中感慨万千,望着这曾经热闹的村庄,如今竟然这样安静,草儿青青,牛儿去了哪里?岁月悠悠,昔日的小丫头如今又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