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盆景展 慢生活》
绵绵的春雨滋润着江汉平原金黄色油菜花的同时,也推后了第八届中国农谷沙洋油菜花旅游节的开幕时间。每一年的油菜花旅游节都会有新的内容融入其中,今年的新增内容是盆景展。应邀帮助我的一位盆景朋友送展品到吴集的劲松园参展是在半个月前。细雨、春雷三天两头地轮番上阵闹春,让朋友多少有些担心。担心送展的盆景在雨后的生物变化,以及展区内工作人员对盆景的管理是否到位。
站在朋友盆景园的塑料大棚里,看着大棚外,大大小小的盆景被分类、分区,高低交错地摆放着,在雨里显得格外油亮。常青的、落叶的,开花的、挂果的,形态各异。这园子的地势有些低,雨水的汇集已经让一些随地摆放的小品盆景受到了涝灾。朋友无心处理这些小水涝,也顾不上去顺着枝条从水里捞起一些小品盆景。合着雨滴拍打塑料薄膜,时骤时缓的节拍,与我和几位盆景爱好者,商议着一些有关展览的事宜。比如:整体的摆放、划区;盆景的取名,作者的署名等。朋友说既然都是应邀参与,就都有独立署名作品的资格,我便也在其中。
去劲松园给参展作品挂牌、取名那天,正好遇上我们沙洋文友在其附近聚会,提前观盆景成了文友们的活动之一。文友们进到园子里之后,朋友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从树种、树性讲到取名;从造型构思讲到作品未来生物的发展趋势;从审美哲学讲到作品的败笔之处。最后重点讲到了湖北盆景乃至中国盆景目前的态势,那就是“动势盆景”。朋友说:“动势盆景提倡有法无式。在共性规律的基础上,不拘一格。在造型上,动势盆景旨在研究树、石、物象的构成原理和它与外因的因果关系,运用美学法则和对立统一原理,探索表现方法及其共性规律,不搞固定模式,勿使约束表现力。动是绝对的,一动则千姿百态,景象万千。但动又是千变万化,有运动规律的,也不能用新的固定模式来束缚个性的发展。就树的枝干变化而论:上插在动,横倚在动,下垂也在动;风吹能动,雪压也能动,行云流水都在动。出于树种、树龄不同,外因条件不同,动的姿态也各异。故盆景造型要求作者胸有丘壑,立意为先,形随意定,景随情出,因势利导,变化万千;或疾风劲吹,澎湃奋发;或雪压冬林,雄浑壮观;如长空行云,活泼舒展;如江河流水,汹涌奔腾;若编钟乐舞,漫舒广袖;若金凤腾飞,扶摇长天。反之如果没有共性规律的探求、基本制作技能的训练,强调不拘一格,只能导致五花八门的不良效果。”
朋友的这段讲解被我用手机录了音,事后我反复地听,不禁为朋友深藏不露的口才而喝彩,也深感如若不是他十几年如一日对盆景的研究和探索,也不会有如此深刻的讲解。而把这一段讲解延伸到我和文友们的写作上,同样不无裨益。
朋友在讲到盆景桩龄时,让我们都吃了一惊,园子里的很多盆景都已越百年,远远超越了我们。在盆景面前,人的生命活力不值一提。朋友直言他对一棵培育了十好几年的盆景的感情,远远超过了对现年22岁女儿的感情。在得知他在自己的盆景园大棚里,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天,独自一个人睡在大棚内的简易单人床上夜夜与园里的盆景为伴后,我深深地理解了他在文友们面前对于盆景与“小棉袄”对比的“直言不讳”。
在讲到盆景造型时,朋友用“留飘枝”、“造片”、“蓄顶”三点一线的形象理论加以生动的手势让我们片刻便明白了盆景的“可塑性”。他说:“盆景之景由心生,因材施艺,以自然界中的树木为师,浓缩于盆盎之中。再现自然,以表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他还说:“玩盆景其实就是追求慢生活的一种体现。”
朋友曾经跟我讲他的两只狗是如何轮流值班把一只闯进园子里的野猫逼上树,让猫不得下来,下来之后又逼到另一棵树上不得下来,最后估计猫快被活活饿死时,自己驱赶狗离开,放走猫的故事。我相信故事里的每一个细节,相信它的真实性。没有这样一份慢下来的细心,他不会把对接白蜡、榆树、金雀、三峡蚊母、金弹子、老鸦柿等盆景树桩的生物习性摸得通透。并写了许多有关的盆景栽培的文章发表于《花木盆景》杂志。
正因为朋友的慢性子和细心,让他的盆景在网上叫好声一片,更有网友从外省千里迢迢来拜访他,向他学习。如今,他盆景的销售市场和渠道都在网上。网上的好评更是百分之百。
为了节约资源,朋友通常是把剪下来的多余的根,通过培育和造型,做成小品盆景。用他的话说:“现在住高楼的多了,就那么一点小阳台,喜欢盆景的主,小品是首选。而且,未来的趋势必将是小品行情远超大桩。”
雨停天晴。朋友得知盆景展将不会有单独的开幕式了,并取消了评奖活动。他的脸上却绽开了笑容,对我们说:“如此甚好。我们参展的盆景可以早日回到自己的园子里了。在外的时间不长,相信它们并不会染上伤风感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