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642|回复: 2

为“龙图书院”造一片林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66

769

主题

8268

帖子

7592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92

IP属地:湖北省咸宁市

发表于 湖北省咸宁市 2015-3-24 10: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龙图书院”造一片林  

倪霞

(一)
关于龙图书院,清光绪十五年《兴国州志·古迹》有这样的记载:“龙图书院,在治南上迁里北台山,宋龙图阁直学士吴仲复读书处,后人因建龙图书院。”吴中复后来被宋仁宗赞誉为“铁御史”,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吴氏自南唐至北宋百多年间,一家两代龙图、三代御史、四代名臣。到了南宋理宗年间,朝廷为感念旧臣,特命于吴中复读书讲学之地建龙图书院。与当时已颇具盛名的“北台寺”并存。北台寺的住持告诉我们,如今寺内侧边的柴房就是当年的书院。


北台寺延续至今,香火旺盛,却鲜有人知这里曾经有过一座誉满当时皇上赐建龙图书院,那该是读书人读书的好去处。在这个物质至上的时代,在这个电子产业爆炸的信息时代,读书人还能做什么?读书是否能唤起更多的人放下手机和电脑,加入手捧书香的读书行列?在这一个个问题的反思下,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在我讲述“龙图书院”那段淹没于历史烟尘的乡间路上,几位书生心中充满了憧憬,立马调转车头向着我所说的北台寺龙图书院而去。


同行者舒克伟、徐立帅、廖双河皆读书之人,是工作于政府部门的书生,书生自有书生之意气。有关龙图书院的往事,令他们心生向往的同时也充满了好奇。当我们急匆匆来到目的地,北台古刹威严眼前,可后山茅草丛生,树木零星孤寂。听住持讲,北台山旧名云凤山,曾经也有过林木繁盛之时,奈何一场山火使树林焦碳,山体失色。学林业出身的舒克伟先生立时表态:我们来为这里植树造林,恢复绿色,遍栽桂树,种上桃李,一年一年,我相信将来的样子就会是另一番景象。几位书生一拍即合,相约春节后行动。


车子迂回在山道弯弯茂林修竹之间,掩映丛林的房舍,鸡犬相生呼应,田间菜畦间的农作物,已初见端倪。早春之日,惊蛰之时,我们再上北台寺,只为去年许下“为龙图书院造一片林”的心愿,作前期踩点工作。不过几分钟,远远地,寺院的黄墙黛瓦,于古树之间隐现。车泊寺院门前,那一湾终年不息的月牙清泉,龙头吱吱喷水。这水,从后山自寺内流出,不仅长年供应着僧尼们饮食漂洗,同时还可提供山下村民灌溉之用。灵泉潺潺,佛号声声;鼓磬齐鸣,檀香袅袅。寺里正做法事,大雄宝殿内,僧尼们袈裟齐整,个个端肃,诵经阵阵,不绝于耳。说笑的我们,顿时静下来。心,随之安好。想起“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待法事歇息,我们也加入众信斋饭行列,一碗碗,吃得香喷喷。饭后,我们爬上后山,考察如何种树,哪个地方哪一处适合栽何树种,一一细看,然后再与住持商议,哪天过来植树,住持一个劲地念着“阿弥佗佛”以谢众善之举。为龙图书院造一片林!从树苗的购选,到纪念碑文的拟定,到相关林业知识的询问,到与镇政府、林业站的沟通……碑文先由立帅先生草稿,然后由我请北台山下人氏、任职于咸宁市政协的王亲贤先生修改,最后得到我们四位发起人一致认可后送去雕刻。我们各受其命,呼朋约友,筹资出力,开始行动!


我们没有能力恢复曾经的书院,可我们绝对可以实现为龙图书院造一片林的心愿。以这一片林来链接起那一段断裂的历史,以这一片林来唤起人们的记忆;以这一片林让更多的读书人以纪念先祖,以这一片林带动世代子孙记得耕读传家的美好……


                        (二)

“为龙图书院造一片林”。这是构想,也是梦想!是一个绿色的梦想,更是一个鼓励后人多读书的梦想。我们开始用行动来一步一步完善这个美好梦想的过程。所有参与者动起来。三位书生的活动方案写出来了,不愧是政府部门工作的书生,把《为“龙图书院”造一片林纪念活动方案》做得有条有理,细致周全,令人称赞。在市政协文史委工作的北台山下人氏王亲贤先生,根据徐立帅草拟的文字,写来了文化底蕴深厚,行文优美,感情丰富,字里行间极具感染力的《龙图书院云凤林记》之碑文。


立碑并非为我们四位发起人扬名留名,更多的是,有了碑中文字的记载,读文之人通过这些文字了解那一段断裂多年鲜为人知的历史,从而发起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也许是路人,也许是来北台寺礼佛的信众,也许是对这件事毫不知晓了无兴趣之人……但我们希望每一位读了碑文的朋友,会觉得这是一件有着历史意义的善举,也会拿起锄头为这一片林植一枝绿。同时通过碑文了解通山文化,不可忽略地方文化带来的魅力和对地方的影响。一如碑文中写道:“……此举应时宜,合众愿,功在禅林,利及众生,岂可等闲视之!朝山诸人,休得袖手旁观;乐善之辈,何不踊跃而起?尚望以种树植绿为首功,以造景增胜为至德……”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以碑为铭,以碑为镜,来敦促四位发起人,这不是儿戏,这是一件需要负责到底,负责树木成林,丝毫不敢懈怠的大事情!

在舒克伟先生的带领下,我们开始看树苗找资源,他自己掏现金购买180株已成型的桂花树,以及桃李等树苗。同时发动朋友献出桔橙、香榧、杨梅等多种树苗;廖双河不但出资,还把老父培植的桂花苗搬走了千余颗;徐立帅出资出力尽情尽性。当我在小范围的朋友圈内公布这件事的缘起时,一时间,身边的朋友积极参与。大姐大立马响应要以孙女阮子宜的名义出一份力;远在汕头的女友刘颖让在家的儿子送钱来,说人不在家但一定要参与;做了小手术还躺在床上的女友朱小平也要参与,说这次植树去不了下次去,先支持上;涂秀丽不但出资还义务帮忙收支账目的管理;孟晓汇、陈秋菊,因为植树那天有事不能参与,头天和我们一起打前站,帮忙拖石碑、买菜,出资出力毫不含糊;刘娟、徐莉都是听说后赶来参与的,说如此有意义的事岂能不参与;我娘家弟媳,看到我弟弟出的数额,深夜打来电话,说少了要再加一些;市报社工作的总编记者刘会文先生,积极投入参与植树并写新闻作宣传;咸宁周刊副总编郑安国先生带着他的妻儿一起出资出力,并身兼司机和摄影之职……等等等等,难以一一枚举。“为龙图书院造一片林”的队伍,在不断地壮大。


3月13日这一天,打前站的几位朋友,先到刻碑处拖运已刻好的记事碑,然后拿到事先买好的劳动工具。车到九宫山镇时,停车买了两天要用餐的素菜,然后一路直奔北台寺。车泊寺门前的柴房边(此处即是当年的龙图书院),早有洪港林业站的陈世海站长和副站长梅国富在等候,山上已有工人在为次日植树作前期准备工作。看到石碑运到了,来了做碑基的匠人,开始忙着清理立碑处的杂物,一会儿拖来了水泥沙石,做立碑前工作。前期工作做好后,在6位工人的齐动手下,才把石碑移了下来,并竖到指定地方,然后开始用和好的水泥沙石把碑填稳把四周抚平。当黑色大理石,金色文字之碑矗立于眼前,一道别样的风景出现在这本是寂静,又有些许荒芜的山野,瞬间,一种文化之气息迎面而来。特别是当我把鲜艳的红绸系到碑上后,脑子里闪现“中状元穿红袍”的戏曲唱词来。这份喜气,一下子萦绕在四周,让石碑后的一颗桂花树笑了,碑侧边的一丛竹子也随风舞蹈。有些累了的我们,息地坐在屋檐下,欣慰地望着眼前景,相视而笑。


3月14日一大早,四辆车子和所有参与人员在广电局门前集合,几台私家车一齐出发,拖苗带人,你追我赶,这些车子的主人不但是义务提供,随行的姜宗壮先生,不但出车当司机,还掏资金表情怀。很荣幸的是,随我们同往的,除了大姐大,我们还邀请到了正县级干部、通山县地方文化研究会会长任保民主任,他看了我们的活动方案后,发来文字说:“组织甚好,乐意参与”。给了我们极大的鼓励。我们一行的车子停下来,洪港镇曾斌镇长代表洪港镇来参与和支持,舒克伟家的五兄弟和两个姐姐及侄女都在等候,兄长们是来帮着植树的,姐姐和侄女是来帮着寺内厨房为植树的人们做饭的。还有叔公舒忠海、姐夫程良寿、三嫂张秋华、在洪港镇办石材加加工厂的外甥程学明以及侄女婿王阿美……都来义务帮忙,他们那个叫“磻坑”的村子有好多村民听说“为龙图书院造一片林”之事,都想来义务帮忙挖坑植树,因车子坐不下,说以后分批来做后续护林工作。洪港林业站陈世海、梅国富两站长一行,早带来了帮我们指导专业植树的当地村民,一个个摩拳擦掌只待一声召唤。这些懂得农活和深谙植树造林技术的村民们,已然成为我们这个活动的主要后盾!在任主任和曾镇长简短的揭红绸仪式后,大家一拥而上,大人小孩,男女老少,一个个你挖坑我扶苗地干起来,笑声回荡在云凤山间,与北台寺的鼓磬声相呼应,曾经消失的龙图书院,在一步步翘首回望……


“为龙图书院造一片林”,虽然是民间发起的一个活动,从去年的构想,到今年的实施,极巧的是,我们的行为竟然契合了2015年湖北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绿满荆楚”,咸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绿满鄂南”,以及通山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绿满通山”的精神。这种巧合,难道,冥冥中老天早有安排?


“为龙图书院造一片林”,能跨出第一步,正是因为有了身边这些好姐妹好兄弟们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才有了很快筹到前期所需的资金。这些资金用于刻碑,购买劳动工具,请工人立碑、清理芭茅挖树坑,以及所有参与人员的便餐等事宜。四位发起人只是一个起因,能做成这件事,靠的是所有参与者的力量,正是有了众人的支持,才能把一件事干得有模有样,鼓足干劲地令人感动着。植树回来后,我们建了一个“龙图书院云凤林后续维护”微信群,为方便参与者后续维护建言献策,同时为以后每一个季节去管理一次组织活动方便通知。在群里,任主任发了这样一段话:“为在龙图书院造一片林活动点赞,为文朋好友乐于奉献的精神喝彩!这是“绿满通山”的义举,是为文化胜地增色的善行,相信会得到更多的响应和支持。植树造林“三分造七分管”,只要管理跟上,植树必有成效,定会造景添彩,有益弘扬文化,造福社会 ”。


任主任的话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我们自信前路不难,但任重道远。同时我们坚信,有了这么多人的积极参与和热心支持,“为龙图书院造一片林”之梦想,定会一年一年持续,一代一代相传。我们期待着树木成林,书声朗朗的那一天……

2015年3月18日于凤池山下
倪霞博客http://blog.sina.com.cn/nixia79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15

主题

306

帖子

343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43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5-3-24 15: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挖掘文化资源呢,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1

49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1514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5-4-2 10: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意义!倪霞真是个 热心快肠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