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连续发生多起短信诈骗案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不法分子的诈骗花样不断翻新,鄂州网警为此专门梳理了12种常见的诈骗方式,提醒市民,小心上当! 1、电话欠费。不法分子冒充电信、邮政、自来水部门或冒充公、检、法、司等国家工作人员以电话欠费等名义实施的诈骗行为,声称其家中电话欠费或是事主的身份资料与嫌疑犯有牵连,将事主电话转接给所谓的公安局或是其他司法机关,让事主核实,然后谎称事主个人银行账号已被人利用进行犯罪(如贩毒、洗黑钱、涉嫌诈骗等),要求事主按其指令进行操作,将存款转到其银行卡上。
2、刷卡消费。不法分子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其银行卡刚刚在某地刷卡消费,并提供查询电话。用户如果回电,即被告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应到ATM机上进行加密操作,逐步被骗。
3、冒充熟人。不法分子通过拨打事主电话或发送短信等手段冒充其外地熟人朋友或单位熟人(首次拨打的时候,往往是以“你猜我是谁”“还记得我吗”等语言“套词”骗取事主信任),然后谎称出差办事,以出车祸、嫖娼或赌博被抓、家人住院等理由,要求事主通过银行汇款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4、虚假中奖。不法分子冒充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知名栏目或以某知名公司庆典、新产品促销抽奖为由,通知受害人中了大奖,以兑奖须交所得税、手续费等为由骗钱。
5、退款退税。不法分子冒充是商家的退款电话短信。由于对方能准确说出顾客的订单号,因此打消顾客心头的疑虑。电话挂断后,又收到一条验证短信,短信上要求回发验证码,回复短信后,银行卡中的钱被转走。还有不法分子冒充民航谎称航班取消或冒充税务、邮政、银行等部门工作人员,进行退款、退税等,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存到指定银行卡。
6、引诱汇款。不法分子以群发短信方式,将“请把钱存到某某银行某某账号”等短信内容大量发出。如果碰巧事主正打算汇款,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可能未经仔细核实,将钱直接汇到不法分子提供的银行账号上。还有的事主因拖欠别人钱款,收到此类诈骗信息时,自认为是催款的,没有落实真实姓名,便把钱汇入该银行账号。
7、骗取话费。不法分子拨打“一声响”电话引诱受害人回拨电话,或以短信形式告知受害人有人为其点播了歌曲,要求拨打特定电话收听,使受害人产生高额话费。
8、敲诈短信。不法分子出言恐吓,如谎称事主的儿子已被绑架,要求马上打款;或威胁事主因某事得罪了某人,要求马上把钱汇至****,否则就怎样怎样,当事人一时心切,容易上当。
9、高薪招聘。不法分子以高薪招聘“公关先生”、“特别陪护”“重金求子”等为幌子,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汇入培训、服装、公证等费用骗钱。
10、低价购物。不法分子向受害人发送出售低价二手车等虚假信息,并以先交定金、托运费等费用为由,要求向指定账号汇款。
11、木马来袭。“你有超速记录”、“这是聚会照片,好温馨”、“这是你做的事的照片,太恶心”等等,并附带有APK、URL等字样的链接,这实际是一种短信木马,若是好奇点开链接,手机就可能感染木马,不法分子可远程调看你的所有信息、拦截短信,直到扫光你的银行卡。
12、积分兑换。冒充10086等移动或银行客服的电话群发短信,提醒你的手机话费积分已满兑换****元现金,手机登陆某假冒网站;或提醒你的手机银行即将过期,请及时登陆某网站激活,这是伪基站或改号软件发出的信息,进入后会诱导你填写银行卡号,取款密码,骗走你的钱款。
警方提醒市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轻易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取款密码等情况,更不要向陌生人汇款、转账;无论来电信息显示是多么正规的服务号,也要记得回拨,以防骗子使用改号软件,凡是不能回拨的电话,基本是骗局;对可疑短信和网址链接,坚决不理会、不回复、不点击;遇有疑问可向亲友或打110电话咨询。
大家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也请积极向周围的亲人朋友特别是平时独自在家的中老年人、离退休人员等易受骗群体做好宣传。 @平安鄂州 @鄂州网安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