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武小青 于 2015-4-2 17:33 编辑
清明祭 文/武小青 阳春三月,春回大地,万物皆在复苏中。春天其实也是一个让人烦恼的季节,人体内许多不安分的因素亦蠢蠢欲动,诱发起各种疾病。 儿子顽劣,好动,常常是满头大汗,稍一疏忽,就引来头疼脑热或者咳嗽不止,这次又如此,恰逢清明,婆婆便借机下令:赶紧带孩子回家祭祖,求得祖宗的保佑!我虽是无神论者,但婆命不敢违,何况体现生命价值的,很大部分也反映在对逝者的尊重上,祭祀先祖缅怀故人是遗风厚德,曾子也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于是在这个春风和煦的日子里,我们回到了龙坪老家。
婆婆早已办好香烛,见到我们便迫不及待拉儿子出发。一路上,阳光灿烂,,天地之间处处呈现一派勃勃生机。路两旁的油菜花田虽然没有大法寺干沙畈有着铺天盖地的金黄,却也开得热烈肆意,淡淡地清香沁人心脾,吸引着本对上坟毫无兴趣的儿子,在和谐的大自然里狂热地奔跑。婆婆在后一边教育我:不管大人小孩,三月要袅,九月要冻,一边忍不住地朝忽远忽近的孙子呼喊:慢点小祖宗,你还咳着呢,莫摔着了…… 儿子兴趣盎然,小脸绯红,从地上捡起树枝,轻拂路边的一棵棵被无心插活的柳枝,嘴里叨念着: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春燕跟柳树捉迷藏了。这时天上不失时机地飞来几只不知名的小鸟,喳喳地叫着,引发一串串脆脆的欢笑,稚嫩悦耳,映衬着满眼旖旎风光,让人心旷神愉。偶见三两个农民拗着农具经过,婆婆说,庄稼人又开始忙了。是啊,清明时期,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古语不是有云“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吗?
前方处是一座新坟,焚烧的香纸随风诡异地袅绕着,一副黑白相框醒目地摆在坟上,在四周的花红柳绿衬托下显得格外突兀,犹如一尊白森森的骸骨端坐坟头,让原本就悲哀的亲人更觉心碎。从未感受过死亡恐惧的儿子,看着镜框里的面孔,一时竟傻愣在那里。我不知道怎样跟他解说生命的厚重与人生的无常,轻轻蒙住他专注的眼眸,低声说:人始终都会逝去,就像太阳落山天就会黑,树叶黄了就会落,花儿开了也会谢一样,这都是自然规律。儿子静静地听着,突然指着相框问:妈妈,你也会像她一样死去吗?我看着他清澈忧郁的眼一时语促,婆婆赶紧捂住他的嘴,不住地说:呸呸,大吉大利大吉大利,小孩子不懂事,莫怪莫怪!推搡着我们匆匆走过。
来到自家先人坟前,与那边的新坟相比,逝去二十几年的先人坟冢显得十分孤寂与荒凉。家人虽没有了往年浓烈的伤感情怀,但依然虔诚地焚香叩拜。 婆婆拽着又重新欢蹦乱跳的儿子跪下祈祷,然后又从上到下将大小家庭成员一一呈报,乞求先祖赐福赐平安。先人在我婚前就逝世,我从未见过,面对坟冢,在磕头作揖中我的思绪早已游离,飞到那一片片浓绿和粘稠的金黄春色里。婆婆推了一下走神的我,严峻地说:祭祖要诚心,才能得祖先庇护!我赧颜一笑,收回心绪,潜意识里浮现死去的父亲和哥哥面孔,一缕伤感逶迤上心头。
祭祖归来的路上,昂头深呼吸,天蓝地艳,明媚灿烂,到处流溢着生命的美好,如痴如醉中脑海里不由得浮起一阕宋词: 梨花风起正清明,万株杨柳属流莺。 身后传来婆婆对儿子说的话:儿啊,等你长大,爷爷奶奶也入了土,到时候你一定要记得,跟你爸爸妈妈一起来这里祭拜我们哈…… 我的心突然像被蜜蜂惊蛰了一下,回头眺望,风起山坟处,蝶去燕单飞,仿佛听到远方,灵魂一声声的呼唤,一颗轻舞的心顷刻间旋转于温婉低回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