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434|回复: 1

青少年劳动教育缺失是国家发展的隐忧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85

3291

主题

4383

帖子

8747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8747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4-9 21: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逢节假日和周末,许多中小学生都在家长陪同下,到处补课。“其实,中国学生最该补习的是‘劳动课’。”辽宁何氏医学院院长何伟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向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某县妇联对一所重点中学高一学生做过一次调查,从没洗过衣服的占79%,不会或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气炉的占67%。“由此可见,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缺失问题,已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何伟表示。(《光明日报》0408
笔者非常赞同何伟院长的观点!现在的孩子其实非常辛苦、非常疲惫,在学校老要比成绩,比名次,一刻也不得闲。而一到放假,那更是学校生活的延续,在家长的催促下既要赶这个培优班、又要赶那个培训班,学数学、学外语、学语文、学体育、学文艺,学一切可以为升学加分的东西。有的孩子这班、那班报了十多个,只恨分身无术。但这么多的培训中,就是没有劳动培训班。一些孩子读到了大学毕业,还不知道粮食怎么种的,矿是怎样采的,工人是怎样当的。甚至连自己的日常生活都照顾不了,不会洗衣、不会做饭、不会拖地,不会系鞋带,铺床叠被靠别人,换个灯泡要求人,紧个螺丝要找人,连酱油都不会打。真正成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让人深为忧虑。
其实这都不是孩子们的错,而是社会成才观念扭曲,是家长教育观念变异的结果。一直以来,社会上都认为那些得高分、考一流大学的孩子才是人才,才是骄傲;家长都认为那些竞赛获奖,考试状元,读硕士、博士、博士后,毕业后拿高薪的孩子才是成功,才是人上人。而当农民、当工人、当商人、干体力劳动就是不成功的人生,甚至是失败的同义词。因此,很多家长、很多老师都把只学习成绩当孩子成长的标记,把考试分数当成孩子成功的阶梯。唯恐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让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考高分。天天只盯着孩子考试的分数,只看孩子的考试名次。脸色随着孩子的成绩和名次变,分数高则喜,名次好则笑。唯恐孩子进不了好初中,上不了好高中,读不了好大学。拼命地让孩子比培优、比分数、比证书。为了培优、为了分数、为了证书,是横草不让孩子拈,竖草不让孩子端,让孩子在学习之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至于孩子会不会劳动,会不会生活都无关紧要。以至社会上广为流传“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打打打,家长的办法”的顺口溜。
在这样一种理念、这样一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进入社会后,不仅缺乏普通的劳动能力、生活技能,还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与人和谐相处,合作共事的情商。有的甚至还轻视乃至至鄙视体力劳动,酿成了许多人生悲剧。这对孩子个人的健康成长、对社会的发展、对国家的崛起都是一种隐忧。给孩子们补习“劳动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和地步。
而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劳动技能的人才,既是家庭的事,也是学校的事,更是国家的大事。因此,要改变目前的这种现状,家长和老师必须改变理念,整个社会也必须转变观念,要确立读书光荣、劳动也光荣的理念。在家中、在社会上多让孩子参加劳动,通过劳动,提高孩子的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让孩子懂得稼穑艰难,懂得财富来之不易。
同时,国家也要运用政策的杠杆进行调节和规范,明确将劳动教育列入学生素质教育的范畴,与文化课一样进行考试,并将其作为升学、评优、评先的一个依据,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这种重知识学习、重文化成绩,轻劳动学习,轻劳动能力的现状。长期坚持,则孩子幸甚、国家幸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8

334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3442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5-4-13 15: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好说。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xywy66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