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卖热干面的 于 2015-4-14 08:52 编辑
笔记小说奇人奇事之一 水 手
王建福
清初,海昌县有一位姓王的医生,四乡奔走为百姓治病。后来,王医生渐渐攒了一笔钱,就在海昌县城开了个药店,一边给人治病,一边卖药养家糊口。 有一次,县城里来了一个操着浙江口音的和尚,手托一只重达一百多斤的紫石钵盂沿街化缘,市民们见了,无不称奇。这和尚很凶,化起缘来强索硬要。哪一家店铺给少了钱,他就把钵盂压在人家的柜台上,自己则双手合十横在门口,不许人进出。掌柜的都没有办法,只得依着他要多少给多少。 那天下午,和尚化缘来到王医生的药店里,要王医生给一百文钱。王医生只给了他三文。和尚发了火,如法炮制,把紫石钵盂压在柜台上,自己横在门口,不让人进出。王医生见这和尚实在无理,一气之下,只用一只手,便将紫石钵盂抓起来扔到街心去了。紫石钵盂哗啦一声摔成了几瓣,街上的人们纷纷鼓掌叫好,和尚又恼又羞,不声不响拾起碎片,恨恨而去。 过了三年,王医生到浙江去采购药材,雇了一只小船顺江而下。小船上,有两个伙计,一个是船主,另一个是水手。那水手生得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是一双眼睛却灼然有光,有一股杀气。水手的力气很大,船主让他摇橹,不一会儿,他就把橹弄脱了;船主让他撑篙,不一会儿,他又把篙弄断了。船主气呼呼指着他的鼻子骂,他不声不响也不还嘴。等到起风了,这水手右手扯住蓬索,左手稳掌船舵,任凭风起波涌,他却操纵自如。船主这才高兴了,躺在甲板上闭着眼睛哼小曲。王医生在一旁偷偷发笑,觉得这个水手是个很有趣的怪人。 三天之后,小船行至姑苏城外,停泊在寒山寺附近,船家开始点火做晚饭。王医生看见明月初升,夜色很好,便上岸去闲逛。走到寒山寺门口,碰见一个和尚。那和尚仔细地盯着王医生看了一阵,问道:“客人莫非是海昌城里卖药的王医生?”王医生觉得很奇怪,连忙答应:“小人正是。师傅怎么会认得小人?” 和尚哈哈大笑起来:“三年前我到海昌化缘,承蒙你摔了我的紫石钵盂,今天相见真是太有缘分了!” 王医生这才恍然大悟,扭身想走,和尚一把抓住了他:“且慢!我师傅听说了你的神力之后,很想会你一会。请屈尊到寺内一叙。”王医生无可奈何,只得说:“你看船上正烧晚饭,我吃了再来,如何?”和尚冷笑一声:“好,我们等着你!” 王医生回到船上,一边吃饭,一边暗暗流泪。水手奇怪,作揖问道:“先生为何如此悲伤?”王医生把前因后果讲了后,说:“等一下我到寺中,那些和尚们一定要与我拼个死活。俗话说好汉难敌人多,此番只怕是再也回不去了。” 水手知道了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不禁笑了。他对王医生说:“先生何必要怕这些秃驴?我的手这几天正在发痒,呆会儿我以徒弟的身份陪先生一同去,看他们到底有多大能耐!” 吃罢晚饭,水手换上一套象样一点的衣裳,与王医生一起下船直奔寒山寺。两人一进山门,和尚们就叫了起来:“不错,言而有信,还真来了,是条好汉!”一个小和尚飞奔进去,报告住持和尚去了。不一会儿,住持和尚走了出来。这和尚身长七尺,膀横腰阔,气概粗豪,令人望而生畏。两下里相见之后,住持说:“听小徒介绍了施主的功夫,我总想领教一番。请施主到后院练武场一显身手。”于是,众和尚拥着王医生和水手向后院练武场走去。 练武场大小约有一亩多地,四周是丈余高的围墙,只有一个小门可供出入。靠墙有一个阅武厅,厅柱是用两围粗的木料做成,柱基则是三尺高三围粗的石墩,重有千斤。住持和尚与王医生厅里对面而坐,水手就站在王医生的背后。大家刚刚坐定,从门里走出来十几个粗壮的和尚,手持木杖站立在阅武厅前,齐声高喊:“来来来,请施主赐教!” 王医生见此情景,壮着胆对住持和尚说:“咱们师傅对师傅,徒弟对徒弟,如何?”住持和尚见水手长得瘦小,不以为然:“那就让高徒先去。不过,如有伤触,咎由自取。” 水手早就等不及了,纵身跳入演武场中,脱下了外衣准备动手。正当和尚们围上来时,水手忽然说:“慢!我看你们一个个贼眉鼠眼,别乘机偷走了我的衣裳。请让我先把衣裳藏好。”说完,水手走到阅武厅旁,弯腰抱住阅武厅的木柱,一下子把它提起一尺来高。刹那间,阅武厅檐梁震动,砖瓦齐鸣,歇息在横梁上的小鸟纷纷拍翅而逃。水手用左脚把千余斤重的石墩蹬倒,用右脚把衣裳挑在石墩下,又用左脚将石墩扶起,压住自己的衣裳,这才轻轻把木柱放在石墩上。然后,他突然转身怒目而视群僧:“来!有功夫的先上!”其声如雷鸣,闻者莫不胆战心惊! 住持和尚和众和尚早就吓呆了。听水手这么一声怒喝,才如梦初醒,一起跪倒在地上:“师傅神力,与天上的韦陀不相上下。我们都是爹娘给的血肉包着骨头,再也不敢与师傅争高下了!” 王医生和水手都哈哈大笑起来。众和尚恭恭敬敬把他们请到上席就座,又献上最好的龙井。喝完茶后,和尚们又在住持的带领下,穿法衣,执幡幢,象送天神一样十分虔诚地将王医生和水手送出了山门。
(译自清·吴炽昌《客窗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