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行者笑笑生 于 2015-4-17 10:21 编辑
奇 峰 怪 石 嵖 岈 山
行者笑笑生
3月29日,我随广水城市间户外群一块儿畅游了一次嵖岈山。 嵖岈山,位于河南省遂平县城西南,系伏牛山东缘余脉,海拔512米,又名嵯峨山,玲珑山,因奇峰异石,犬牙交错而得名。嵖岈山是《西游记》续集的主要外景拍摄基地,素有"中原盆景"、“西游记全书”之美誉。 远望嵖岈山,湛蓝的天空下,山顶上巨石突兀,怪峰高耸,周围绿水环绕,草木青翠。 上午八点半,我们走进嵖岈山南山门。南山门就像一座小山被从中间劈开,山上绿树葱葱,山门左边“嵖岈山”是颜真卿的手笔,右边“天下奇山”出自乾隆御笔,巨大的山石,红色的大字,古朴典雅。
进得山门,迎面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黄铜色巨大雕像,形态逼真,神采飞扬。右侧耸立着五架古朴的巨型水车,水车下杨柳依依,流水潺潺。
我们顺道向右走,眼前先是一座山,继而路的左边出现一片湖,水面碧绿,微波粼粼。山是蜜蜡山,湖因山而得名秀蜜湖。蜜蜡峰孤峰独立,拔地而起,高约百丈,雄伟挺拔,大有刺破青天之势。相传过去这里满山遍野开满鲜花,野蜂在此采花酿蜜。酿的蜜多,又没有人收取,都凝固在山上的石缝里,每到夏季,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蜂蜜被晒化后流了出来,整个山的外表就好像涂了一层厚厚的蜜蜡,因此人们把这座山取名为“蜜蜡山”。附近的老百姓到山上去打柴、采药、放羊时,渴了就接山上的蜂蜜喝。 抬头朝西看,山顶最高的那块石头,是嵖岈山著名的一石三景第一景猴背猴石的“双猴望月”景观,意为“辈辈封猴”。从猴石沿山坡向左下边看,中间突出的那块石头,是“睡唐僧”;猴石右下边山脚是“醉八戒”。看“醉八戒”肥头大耳,张嘴垂舌,挺着大肚子,醉倒在山坡上,那憨态可掬的情景,真是惟妙惟肖。 沿秀蜜湖西走,湖边有一亭,名叫“吴公亭”,是为纪念伟大作家吴承恩而修建的。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早期在嵖岈山一带颂经修行,他的大弟子道全、三弟子道一就是嵖岈山人。淮安才子吴承恩为避祸远行,途经嵖岈山,从嵖岈山石猴、睡唐僧、醉八戒、白龙马、定海神针、老君花园、黑风洞、流沙河等天造地设、惟妙椎肖的奇石景观中汲取灵感,打开了酝酿己久的艺术闸门,创作了千古巨著《西游记》。随着中央电视台《西游记》续集在此地的拍摄和播放,使嵖岈山风景区饮誉全国,名冠天下。 往山上走,有一洞叫“黑风洞”,站在洞口旁边,身边冷风飕飕,阴气森森,洞里阴冷黑暗。据介绍,黑风洞是天然岩洞,历史上数次农民起义军曾藏兵于此。洞内宽处有几间房子的面积,窄处只能容一人通过。洞里面是洞连洞,洞套洞。黑风洞在山上还有出口。我想,这就是黑熊精的洞窟了。《西游记》中有一段关于黑熊精盗取唐僧袈裟的精彩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了。据说嵖岈山有黑风洞、舞阳洞等九大名洞。
我们一行拜别了黑风洞上面的包公庙,翻过桃花洞、五龙宫,行至半山腰,到了西游记的拍摄基地,里面塑有各种张牙舞爪的魔怪、穿红戴绿的女妖、昂首盘旋的蛇精、、、、、、光怪陆离,充满了神秘恐怖的气氛。 我们在一处石阶上驻足,有一个导游指着对面山头上一高一矮的两座山峰说,这叫“战争与和平”。她说,那高的一个石块,上面尖尖的,下面宽宽的,正像拿破仑戴的帽子形状,拿破仑是名震欧洲的“战争狂人”,因而此峰象征“战争”;它的右前方一峰是一块大石,上面一块小石,正像一只静栖高处的鸽子,凸着胸脯,神态安详,象征着“和平”。 再往上走到了莲花掌,我们回头往后看,在蜜蜡山中间那座山头左侧有一个像青蛙一样的大石头,取名“青蛙望天”。青蛙石紧贴着的那块独立的石头是一个无头乌龟石;乌龟石右侧有一个海豚石;青蛙石下面还有蜗牛石;蜗牛石旁边有一个大蟒蛇石;蟒蛇石的尾部左侧有一只大乌龟,右侧有一只小乌龟;蜜蜡山东坡有鳄鱼石;西坡还有大象石。整个蜜蜡山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天然野生动物王国。 再向上爬到“百步梯”,山势更陡。上山的石阶变得近乎垂直了,石阶两边山石狭窄,只能容一人躬身攀行。大家都是猫着腰,手足并用,攀援而上。我右手拽着铁链,每一步都踩踏实了,才挪开另一只脚。 在通过了艰难的攀爬之后,又通过了一段斜立着的巨石之下的孔道,大家鱼贯而出,终于到达了峰顶凤凰台,早已汗流浃背,裤子裹在腿上了。凤凰台峰是嵖岈山景区南山主峰,相传因落凤凰而名曰凤凰台。峰顶是一处约有两间房大小的平坦之地,平台上视野开阔,放眼望去,北面,是凤凰台峰的三个巨石垒成的峰尖;西面,六峰山群山横亘,岩石裸露,点点翠翠;南面是巨石堆叠的一座座山峰,山下琵琶湖波光潋滟;东面的五指峰,象一个手掌上的五根手指,每块巨石又都是指关节上相隔开的一处指肚,丰满圆润又形象逼真。 右侧向西有一山洼,峰峦叠嶂,沟壑纵横,鲜花异草丛生,谓之老君花园峰。 继续往北走,看了观音送子的石柱,来到乾隆床上休息一会儿。清朝时乾隆微服私访,曾三上嵖岈山,留有乾隆沟、乾隆洞等遗迹。这石床也是乾隆皇帝途中休息时躺过的吧。 休息之后往前走,只见两个石头山中间夹着一个球体巨石,上下腾空,名叫飞来石。我想,应该是造山运动中,滚落到这里的。这也有一个传说,《西游记》中,每年的三月三王母娘娘都要开一次蟠桃会。有一年盛会结束,各路神仙在给王母娘娘祝寿的时候,一只调皮的猴子跑到供桌旁偷了一个蟠桃抱着就跑,被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仙女发现,她就顺手拣了一块石头向猴子砸去,石头正好落在峡谷的顶端,所以取名飞来石。 再前面就是一个狭窄的道口,旁边刻着“一线天”三个大字。顺着石道斜转下行,越来越窄,两石之间约只有三十公分宽窄,游人均须侧身屈腿,眼望两石之间的一线天空才能通行。 出了“一线天”,我们来到了景区的中心景观石猴院。对面是一只巨大的石猴,独立成峰,这就是上可通天,下可入地,能七十二般变化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了。这个石猴是嵖岈山最负盛名的花岗岩象形石,也是西游记中猴王出世的原型。从石猴院看,“双猴望月”中的两块石头变成了一个巨大石猴的头部和胸腹部,真算得上天下第一石猴。旁边还有一对母子猴,好像一家三口在这里聚居着。这只大猴就是偷走王母娘娘的仙桃被惩罚下凡的那只猴子,旁边的母猴是它的“妻子”,小猴是它的 “孩子”。石猴院石头众多,每一块石头都像一个小猴子,有的石头像是小猴在吃桃,有的石头像是小猴在搔痒,还有的石头则像是小猴子在翻跟头、、、、、、 通往北山,在半山腰有一座晃动的栈桥。我们一行摇摇晃晃,惊惊颤颤走过栈桥到达北山。
在北山时,再回头看两块巨石,一个壮实,一个纤弱,相依相偎,真似一对情人啊,“双猴望月”就变成情人石了,真是一石三景。 在北山,我们经关岳庙、蓬来三洞、魁星楼,爬到北山的最高峰天王顶,然后穿洞过峡到达水帘洞,走到天磨湖西岸边。 远看天磨峰顶,中间有一条横着的石缝,石缝上面象一个巨大的磨盘覆盖在山顶上。相传是王母娘娘厨房的石磨。 天磨峰北边山下有一巨石孤零零的立在山顶上,巨大的石头,好像只有一只脚站立着,风吹来似乎就要摇三摇,因此叫风动石。可是它历经千百万年,任尔东南西北风,始终站立在那里,岿然不动! 在大磨山峰北边,一条横着的山峰叫万佛岭,无数突起的大石向西朝拜;最北边的山头突起,如巨龙昂首回望,那就是龙回首峰。 此时正值阳春季节,山下流水潺潺,湖光倒影,山花烂漫,鸟语花香;山上众峰峥嵘,奇石突兀,洞穴幽邃,层峦叠翠。明代礼部尚书、诗人许瓒曾在此写下了“嵖岈山秀寻仙踪,隐隐云阙十万峰”的著名诗句。蜜蜡山顶峰细泉缓流,似蜜涂壁;南山万石排空,景观密布;北山浓缩历史,文化厚重;六峰山千姿百态,野趣横生。景区内山青水秀、山水相依,秀蜜湖、天磨湖、琵琶湖、百花湖点缀其间,宛如一幅神奇的山水画卷。 嵖岈山,一个东方神话的诞生地,一部西行游记的全书,一座孕育出了千古巨著的山,一座神奇的山,一座充满魅力的山。 不登上嵖岈山的山顶,你就不能体会出嵖岈山的魅力所在,只有一步一步爬上山顶,你才会发现嵖岈山上一步一景,奇峰怪石,秀在其中,充满了神奇的魅力。 2015年3月31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