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四个大别山”建设的发展方向,紧扣 “以红为魂、红绿相融、城景一体”的主题,为加快建设“三城三区”,根据红安县委、县政府2015年组织实施牵动“三城三带三区”重大项目的部署和要求,经走访和深入相关部门调研,邀请有关专家指导提升,结合关于规划建设红安生态文化旅游区的研究,现就进一步加快建设红安生态文化旅游区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一、加快建设红安生态文化旅游区的现实意义 1、加快建设红安生态文化旅游区,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需要。(略)2、加快建设红安生态文化旅游区,是顺应大众化旅游时代来临,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迫切需要。(略)3、加快建设红安生态文化旅游区,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略)4、加快建设红安生态文化旅游区,是抢抓区域经济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略) 二、加快建设红安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基础条件 1、具有一定的资源禀赋。红安县旅游资源富集,红色、绿色、人文、遗址、民俗等各类旅游资源随处可见,匹配天成。全县旅游资源共9个主类、26个亚类、64个基本类型,其中,四级资源单体7个、三级资源单体61个。天台山---老君山是天然旅游之地,旅游资源融合条件非常较好,是著名的天然氧吧,山高林密;高桥---县城----七里沿线红色古迹和名人故居众多;域内林牧业、种养殖业、制茶业等农副产品加工业较为发达;潭、湖、水库、河流等景观水体众多,为开发自然游和乡村旅游休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具有较好的区位条件、交通优势及市场潜力。红安县毗邻大武汉,距武汉45公里,距天河机场65公里,是武汉都市圈生态休闲后花园。是“鄂东北门户”,“两圈”节点(武汉城市圈、鄂东生态文化旅游圈),“十三五”期间,红安三纵三横”的大交通骨架网将形成,直接使红安融入全国交通主干网,使其成为鄂东北交通枢纽和我国中西部交通干线上承南启北的区域门户,其旅游发展区位十分优越,可覆盖上亿人口的旅游消费市场。 3、具有一定的建设基础。从景区开发现状看,截止2014年,红安县有国家4A级景区2个、3A景区3个。从接待条件现状看,目前,红安拥有大小宾馆108家、农家乐320家,其中四星级宾馆3家,四星级农家乐8家,总床位数达到6281张。从内部交通现状看,县域初步形成省、县、乡三级公路网,乡道全部达到4级。从城乡建设看,红安县城镇化率50.5%,处于城乡共同谋求发展的工业化初始阶段。红安城关镇现有人口12万人,可发展成为旅游集散中心;城南工业园成为红安经济重镇,七里坪镇、城关镇和八里塆镇逐步发展成为旅游特色名镇,区域性中心城镇的趋势明显。 三、加快建设红安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思路与空间布局 1、总体思路。以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为指导,抢抓“三重叠加”的大机遇,运用系统理念,整合旅游资源,突出红绿特色,集中连片开发,逐步连通对接,构建内成一体、外部通达的旅游线路,形成特色鲜明的红安生态文化旅游区。 2、目标定位。以“天然、乡村、休闲”的理念为引领,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文件精神为依据,紧紧抓住湖北省和黄冈市对红安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的机遇,以建设具有特别吸引力的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全域旅游统筹发展为方向,以红安县中部周边红色旅游资源和县北部山水文化资源为核心吸引,以观光和休闲度假多元旅游功能为主体,创新体制机制,延伸产业链条,做强旅游经济,促进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和乡村的高度融合,努力将红安建设成为华中地区国家级慢游城市、国内知名的影视文化旅游基地、华中地区绿色养生度假地和中国乡村游生态文明示范县。 3、发展战略。围绕红安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总体发展思路,红安县未来旅游产业发展可重点实施四大战略,分别是:生态引领战略(北部山区生态旅游)、宜居提升战略(中部宜居小城)、品牌突围战略(红色影视基地)、龙头带动战略(休闲农耕文化)。 4、空间布局。根据红安旅游资源现状、交通条件和发展潜力,全域规划形成“二心四区”的总体布局,即:红色文化旅游中心(县城---七里坪)、天台山---老君山绿色文化旅游中心、县城周边红色旅游区、高桥生态观光体验区、七里天然休闲度假区、红安名人故居观光区。重点是该如何布局全县的交通线路,如何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一日或多日游项目,营造浓厚的“天然、乡村、休闲”氛围。 5、重点项目。一是重点建设七里坪红色旅游小镇。围绕”红色”(名人,名居,名故事),总体上建设一个红色旅游小镇游客中心、一个文化广场、一条文化街区、一个红色文化博物馆、一个红色主题公园、一片特色农家四合院、一条观景环道、一个小型展演舞台。二是重点建设七里坪和驷马山森林公园景区。以七里坪镇为依托,以天台山-----老君山为重点,加强上下山循环交通道路的拓展和建设、完善旅游步道、导引设施、标识系统建设,可分区建设小型水体景观、原生态种植园、原生态养殖园、养殖垂钓、休闲观光、风情建筑、禅道茶园等项目,形成集健身娱乐、户外运动、休闲度假、风情体验为一体的原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三是重点推进驷马山及高桥养生游憩度假区建设,以驷马山森林公园和钓鱼台旅游度假区等项目为载体,以倒水河下游及驷马山整体整合为依托,打造成承接游客的重要集散中心,形成红安城关城区休闲养生带、以中高端休闲养生为特色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四是重点举行天台山—老君山登山活动及漂流休闲和禅茶节庆活动,打造国内知名品牌。(略)将该文化旅游节打造成为红安县的传统旅游节庆活动,重点面向摄影市场、自驾车游客市场、户外观光市场进行宣传营销,并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方案,从而提升旅游氛围,扩大红安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五是规划引导八里镇吴氏祠堂、华家河祝楼村古村落、天台山山区古塆落的开发建设,打造历史文化名村。将七里坪镇河西部一带重点开发打造特色餐饮街区、购物街区和风情体验街区,将其建设成重要的旅游消费大本营和旅游服务大本营。重点对小镇风貌进行改造,从建筑风貌、材质、高度、体量、密度,全面做出严格规定,对现代风格建筑进行立面改造,设计新地方建筑;对遗存古建、民居进行有效保护,保持整个古镇的原生态居住氛围。 四、加快建设红安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几点建议 1、健全规划体系。(略)2、加强旅游项目建设基础工作。(略)三是策划包装一批项目。要提升项目策划、包装水平,建立完善招商项目信息库(红安针织品系列,红安土特产系列,红安古文化系列,红安古村落系列,红安将军故事系列,红安精神和现代生活研究系列,红安山水与农耕休闲系列、、、、、)。四是推介一批旅游招商项目。利用各种招商、宣传平台集中对推外介,着力引进大老板、大财团。 3、解决基础设施瓶颈。优先驷马山森林公园景区、金沙湖度假旅游区、天台山---老君山红色绿色文化旅游区、高桥农村生态观光体验区四大重点片区旅游通道。一是构建外联外延交通体系,立项武汉市阳逻经红安县城至新县高速公路的建设,武大(大悟)高速在上新集设互通。二是完善县域内部交通体系,建议立项七里坪—天台山---老君山—华河祝楼村---上新集镇交通圈的建设;拓展七里坪镇镇区范围,从该镇南至河西张湾背后开建至花园村渡槽的镇外环公路。以高桥镇为互通节点,开建八里吴氏祠堂至高桥李先念纪念园的直通交通,永佳河镇桃花街至高桥李先念纪念园的直通,高桥李先念纪念园至黄陂木兰山的交通;改造深级上新集镇至华河镇的公路;环金沙湖湖边交通(烟厂---二程---矿山---李太---烟厂)。三是打造游客服务集散体系,重点规划建设以七里坪镇和驷马山为集散中心,网状辐射大悟县、新县,麻城,武汉等次中心,连接相连的重点景区、中心村的三级游客集散服务体系。 加快重点旅游镇、村建设改造。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一线一点”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对城关镇、七里坪镇、高桥镇等旅游重点集镇改造,凸显乡村传统民居建筑元素,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突出个性、丰富内涵。推进农村集并居住,创新发展乡村集镇,对城镇化村庄、多业复合型村庄、生态型村庄因地施策,鼓励发展生态农庄、农家乐。 4、研究解决水源问题。加大对红安县域的倒水河、滠水等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建立以金沙湖、香山湖、倒水河等水体为核心的水源保护区并适度综合开发。 5、加大生态修复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和植被保护力度,特别是北部山区,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要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用水农业,做大做强观光生态农业和庄园,拓展林业、茶叶、苗木、花卉产业的生态、休闲、观光功能,促进林业、茶叶、苗木、花卉产业与休闲旅游业的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6、深化区域旅游协作。推动、深化与大别山新县、大悟、麻城、武汉等地的旅游联盟,扬长避短,加快“两圈”区域合作,实现一体化发展。一是线路互推。策划包装“红色文化之旅”、“户外运动探险之旅”、“大别山自驾之旅”、“养生休闲之旅”、“乡村休闲度假之旅”等精品线路,分步推向市场。二是客流互送。整合区域内旅行社、旅游运营企业和重点景区,签订客源互送相关协议,共同打造区域内无障碍旅游。三是景区互通。逐步打通区域内一批旅游通道,推广套票制、旅游消费一卡通。四是行业互动。 7、加强组织领导与推进措施。(略) (全县2015年科局级干部进修班(第一期)调研文章,有删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