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2
上士

- 积分
- 521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
|
牛金山传奇
一、
仙桃西流河镇东南有一高台,名叫金牛山,金牛山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一道长堤自西向东绵亘至此,堤北是万顷良田,堤南是一望无际的草滩湖。长堤起着防止湖水浸淹良田的作用。夏秋,湖水暴涨,长堤终因不敌湖水势猛,于此被湖水冲成一大缺口,年复一年,此口溃大溃深,人们称此口为堤口。
堤口边住着王发祥夫妇,老夫妻俩在此过着淹水而渔、退水而耕的渔耕生活。他们的渔船就系在家边堤口水上。
自从此地冲成堤口,村人过路受阻,每行至此,总免不了要呼王发祥夫妇摆渡。久而久之,王发祥夫妇便成了一义务摆渡人。
王发祥夫妇靠自己的勤劳善良,在堤口边置得瓦房三间,门楣横一黑漆大匾,匾书“三槐遗风”四个金字。王发祥夫妇秉着“三槐”家风,不论白天黑夜风霜雨雪,只要过路人一呼,就忙不叠的忙着渡人。
老夫妇俩育有二子。老大名礼,娶媳想姑;老二名义,年尚不满十五岁。不幸好人命不长,发祥夫妇均不到六十就先后去世。发祥老汉在弥留之际,将老大王礼、儿媳妇想姑叫至跟前,叮嘱两件事:一、我死后你们定要将老二拉扯成人,娶亲后,再分家。二、三槐遗风不可丢,义务摆渡不可断。待王礼、想姑一一应承,王发祥老人才瞑目而去。
二、
父亲死后不到一年,王礼夫妻俩就开始厌烦摆渡这桩事。心想,不摆吧,父亲几十年义务摆渡,在村人心中已成当然定势,如突然不摆了,不仅有违父亲遗训,还会受到乡邻的指责。继续摆下去吧,又明明是吃亏不讨好的事,且不知这渡摆到哪天是个头。左思右想,不好决断。心里就埋怨父亲当初不该住在这堤口边。晚上,想姑商量王礼说:“树大分丫,人大分家,老二也十五六岁了,也该让他自己学会谋生了。我们就把渔船及拦河网给他与他分开过日子,至于摆不摆渡,就是他的事了。”
王礼听妻子这样一说,心想还真是个好主意,如果把渡船给了老二,那些诸如“有违遣训”“得罪村人”“摆渡”等吃亏不讨好的事岂不就都不与自已相干了。果然,王礼想姑就按自已的想法将王义分了出来。
十五岁的王义很懂事,他不与哥嫂争家当,只要了父亲留下的旧渔网及一套挟河罱的拦河网。铺盖搬进小船的弓棚里,吃住都在船上。父母留下的三间房二十几亩良田以及家具炊具等都让给了哥嫂。小王义继续着父兄罱鱼的事业。有人呼过渡,小王义一如既往,放下手中事,应声摇船而至。
三、
日 月如梭,转眼王义长成个大小伙子。他与父亲一样勤劳善良,乐于助人,赢得村人一致好评。
王义摆渡的堤口,隔岸相望是小淌村。小淌村有一个以下丝网为业的渔姑,名叫翠莲,年方一十八岁,生得清秀水灵,如一枝亭亭荷花。多年来,翠莲与王义船来船往,渔歌互答,二人早有爱慕之情。
生活之艰辛,终难不住青年人春意盎然的浪漫情怀。听听他俩对唱的渔歌,便可略知一二。
王义正罱鱼,忽听小淌村传来翠莲甜甜的歌声:
春季到来鱼满仓,
翠莲船中理丝网;
义哥罱鱼好孤寂,
可要小妹来帮忙。
王义听得翠莲是向自己而唱,忙放下手中事,望着翠莲的船舱唱道:
夏季到来荷花香,
船接妹妹荷中藏;
相亲相爱哥拥妹
并蒂莲边美鸳鸯。
翠莲听了王义的歌声,又接唱:
秋季到来荷叶瘦,
莲籽饱满羞低头;
哥哥摸摸妹妹的肚
怕是年前要出丑。
王义又接唱:
冬季到来雪花飘,
无钱娶我莲娇娇。
翠莲边唱边理完了丝网,站起来望着王义,深情地唱:
妹妹不嫌义哥穷,
快接妹妹住船中。
王义与翠莲常常这样用唱渔歌的方式,抒发各自心中的爱慕情怀。
四、
听了翠莲的歌,可急坏了王义。几年来,王义虽勤巴苦做,略有积蓄,要说娶回翠莲,钱还差得远呢。王义想,翠莲虽说不嫌我穷,但总不能连间房都没有哇。王义日夜愁,愁得连觉也睡不着。
第二天,朝霞满天。王义早早起床,忽听对岸有人呼摆渡,王义忙摇船去接。只见一白发银须,精神矍铄的老者,牵一匹黄牛欲过渡。几十年来,在堤口牵牛过渡,有个不约而同的规矩,就是牵牛的人站在船仓过渡,而牛却不得上船,牛只能随着渡船泅渡。
今天要过渡的老者还真有点刁,要求人与牛同在船中过渡。王义对老者说:“老人家,您就小心上船牵着牛,让牛从水里游过去吧。”老者对王义打了一躬说:“小伙子,你不知道,我这牛贵重得很,不能在水里游,你就行行好,把你中仓的弓蓬折了,铺盖挪了,让我的牛站在中舱过渡,行吗?”王义想,既然你的牛贵重得不能下水,那就只有这样了。于是拆了中舱弓蓬,挪了铺盖,让老者与黄牛一起站在中舱过渡。
船摇至水中央,老者说:“过渡本该给钱的,但老生此刻分文没有,权让我这黄牛屙堆屎给你吧!”老者话音没落,黄牛就抬起尾巴,哗啦啦屙了一堆牛粪在中舱。
王义急了:“你这老人,我连钱都不要,谁要你这牛屎呀。看把我睡觉的地方都弄脏了。”王义边抱怨边往岸边靠,老者也不言语,牵牛上岸而去
。
王义回头用撮瓢将牛屎撮了扔进水里,待扔掉一撮再来撮干净时,发现未撮干净的、船缝里的牛屎金光发亮。用手一摸,哪是牛屎,分明是金粉金粒。王义大喜,忙将船缝里的金粉金粒全抠出来,一称,整四两。幸亏金牛屎落在烂船缝里,不然,岂不全扔了。
王义娶翠莲姑娘的钱有了。用这四两金子,置了三间瓦房,房里家具厨具一色新。择期吹吹打打,热热闹闹迎来了心爱的翠莲姑娘。
王义将得宝的来龙去脉如实说与老大与村人。王礼与村人争相去堤口捞那被王义扔进水里的金牛屎。然而一捞子一捞子捞起的都是烂黑泥。人们见捞不着金牛屎,就把捞起的烂黑泥挑到田里去作肥料。后来发现,凡是肥了烂黑泥的田,庄稼格外茂盛,产量比往年翻了几番。从此,此地罱河泥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五、
王礼见老二发了财,就央求王义说:“摆渡这事,本来是我让给你的,现在你发了财,娶了媳妇,以后就让我来摆渡,让我也有机会接个屙金子的黄牛来。”王义看在弟兄份上,就把渡船让给了王礼。
从此,王礼夫妻俩也学王义一样,天天义务摆渡盼那屙金屎的黄牛早日归来。盼金牛的日子难挨,王礼夫妇等得不耐烦了,有过渡的人呼喊,总是不情不愿的怠慢着。
约莫过了两个多月,一天日暮时分果然来了一白发银须老者,牵一匹黄牛隔岸呼喊要过渡。王礼一阵惊喜,要妻子想姑上船迎接,自己边摇船边向岸上发问:“请问老人,您牵的可是上次屙金屎的黄牛?”老者答:“正是。”王礼忙吩咐想姑上船快把中舱的弓蓬拆了,铺盖挪了,好让金牛快点站到中舱来。
王礼心想,这回我可不象老二那样傻,我要你金屎屙了一堆屙二堆,直把你肚子里的金子屙空才让你上岸。王礼将船摇至水中央就稳住不动了,两眼巴巴地盯着黄牛屁股。黄牛站着一动不动,若无其事的样子。王礼对老者说:“上次不是说船到水中央就开始屙金屎的吗?你快叫它屙呀!”老者冷淡地、漫不经心地答:“牛屙不屙屎哪听人的话呀。”
此时,天已大黑,王礼与想姑都等得不耐烦了。王礼叫想姑揪着黄牛的尾巴,拿来桨桩对黄牛喝道:“你屙不屙,不屙我就打死你!”说着用桨桩狠狠地打了一下黄牛的屁股。黄牛果真翘起尾巴,挤出一坨金屎来。王礼心想,你还是怕打呀。于是又朝黄牛打了一下,叫道:“再屙!”黄牛应着王礼的叫声,又屙出一堆金屎来。王礼顿时兴起,连连打,连连叫:“再屙,再屙,再屙!”黄牛应着王礼的叫声,唏哩哗啦一连串地屙出许多金子来。中舱堆了大半舱,金光耀得王礼夫妇笑眯了眼。
老者站在船头,提醒王礼:“船都淹至船帮了。”王礼似乎没听见老者的声音,仍不停地叫打着黄牛,黄牛仍应着王礼的叫声不停地屙金屎。老者再次提醒王礼:“船都淹到船沿了,快要沉了。”为了更多的得到金子,王礼不听老者忠言,仍贪心地叫打着黄牛。
老者飘然而去。
王礼、想姑、黄牛以及满船金子一起沉入水底。此时已是午夜时分。
六、
天亮了,人们蓦然发现堤口处长出一座牛一样的小山,同时不见了王礼夫妇和渡船。后来人们在金牛山脚,发现被压着的渡船船艄还露外面。上书俩字:“镇贪”。人们才知道王礼夫妇是因过于贪财,才被金牛压在了金牛山下。
现在,金牛山属堤口村。据统计,堤口、小淌村王姓有上千户。据说他们都是王义之后,他们家家的门楣上都书有“三槐遗风”或“三槐传家”等字样。
注:“三槐”,王姓官姓。五代兵部侍郎王佑忠恕仁厚,深信好人必有好报,于是 植三槐于庭,说:“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果然三槐茂盛,其子做了宋真宗的宰相,其孙做了宋仁宗的将帅。
——参见《古文观止》之《三槐堂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