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8666|回复: 2

[文学文艺] 人文:又到人间立夏时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1

主题

21

帖子

48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48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15-5-6 11: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罗田文联 于 2015-5-6 11:01 编辑


又到人间立夏时
茶熟烟清

     油桐花、杜鹃花开了又落,板栗开始扬花、小麦灌浆、油菜将熟的时候,二十四节中的立夏,就要到了。

     乡下的老人们爱“讲古”,说天文历法:立夏时节,太阳行到黄经四十五度,“北斗七星”柄指东南,代表着春之将去,夏日始来。“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又说《逸周书·时讯解》有载:“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这些说词,小时候听了一遍又一遍,都快背得下来!还说是在古代,立夏节是个蛮讲究的节气。这一天,天子率百官往郊外“迎夏”,以祈年丰;宫里面,“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 听这话,似乎立夏都快比得上过年了!
      不过,在我老家大别山罗田这一带,立夏节,也还真的挺当一回事的!

       赶在立夏的前几天,垸里面都要杀上一两头猪。做女儿、女婿的,得称上两斤肉,用细稻草绳子系着,巴巴地孝敬给娘家、老丈人“杠脚肚子”。就是再穷的家里,也都会在这一天接来嫁出去的姑娘,回家聚一聚、吃顿好饭。因此过立夏,无疑是山里伢们敞开肚皮吃个肚儿圆的好时节!这些,引得城里孩子们的一阵讪笑,“大山的细伢儿好可怜,过完立夏望过年。掰着指头算一算,中间还隔着个七月半。”一时唱成了童谣。

      小时候的立夏一大早,父亲就提着一篮子草木灰,沿着自家旧瓦房的四周,细细地洒了一个整圈,说是以避虫蛇。干完这活,拍拍沾灰的手,抬头望望天,立夏了,天上的日头开始有些毒了起来,似乎没有一丝落雨的痕迹。“立夏不下,旱到麦罢”,是农人最焦心的事。父亲叹了口气,嘟囔了一句,跟着又喊我,“跑快点,把大爷、二爷(姑妈)接回来,过立夏!”

      接姑妈这事,是儿子伢们最爱干的。乡村的初夏,正是“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的光景,小风吹着,布谷鸟啼着,日头照在板栗树上,那叶子绿得狠不得渗出油来。敞开怀走几里山路,如果赶巧,还能在田头地脚摘点桑椹、乌泡什么的哄哄嘴,也真是个挺惬意的事!况且到姑妈家,姑妈又怎会亏待自家金贵的侄儿呢!

     立夏里,姑妈们早已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在家里等着。有讲究的,还在头上抹点桂花油。农家过日子,穷点苦点不打紧,回娘家过节总得收拾利索,一是怕娘骂女儿在婆家过日子不讲究、拉呱,二是怕显出寒怆相来,娘家人看了心酸。侄儿来接了,把准备好的糖果给他塞上一衣袋,再将抽屉里攒下的鸡蛋用手帖包上些,姑妈施施然地回娘家。一路上,脸上溢着笑,见人就打招呼,说是娘家人来接了,话里头透着娘家对她的敬重、疼她!

      大山里的罗田,过立夏, 例似“称人、做立夏蛋”这些花样讲究,似乎并不多见。说是过节,其实也无非就是一个“吃”字。

      特意接姑娘回来,好菜总是要备下几样的。瓦罐里,土猪肉炖板栗,一早就煨上了,丝丝地冒着香气;村镇上端来的白豆腐,煎得两面微黄,拍些蒜头在里面,淋点水焖一下,再撒些蒜叶,很是鲜香;赶时节的嫩竹笋,用开水一焯,斜着切成段,用肥腊肉一炒,不寡不腻,腊味里却又透出些清味来;晒干的叼子鱼,刺多肉少,过过油同咸辣椒共炒,而小河虾,配青辣椒则最为合适;土鸡蛋炒韭菜,鲜嫩的莴苣炒成细丝,装在菜碗里,黄的黄、翠的翠、青的青,就是看着,也挺诱人。

       而饭,一向是农家人最看重的。过立夏吃白米饭,就有些不上相了,要吃就吃糯米饭,吃着糍实,经饿管饱。将糯米煮熟,滤了米汤,先切些腊肉丁丢在柴火锅里,熬出油来,再将熟糯米和刚摘下的新鲜碗豆和在一起,略略加点盐,倒在锅里,细火慢烹,直到糯米饭烙出厚厚的锅巴,那香味直飘出村外几里的时候,立夏饭,也就终于可以开始上桌了。

      一家人,和和顺顺地饱餐一顿。吃罢饭,做娘的,还要把女儿叫进房里聊上多半天,这立夏一过,夏天也就真的来了。山里人家顶着辣辣的日头,进入了农事大忙的季节。种花生、收菜籽、割麦、插秧、除草、灌田,桩桩件件,全都是抢季节、下力气的苦活。娘跟女儿,说些家事、说些农事、说些低眉做媳妇的事,东家长西家短地拉扯,既怕姑娘在婆家只埋头做事、受了贱,又怕做农活不下力、吃不得苦,遭人嫌弃!一扯扯到太阳快落土,两个姑妈才匆匆忙忙地往回赶,眼圈里似乎还有些红红的。

      小时候,只知道调皮,蹦进蹦出的,不清楚过立夏都有些什么深层的讲究,总觉得大人们怪怪的,过节嘛,吃好喝好不就行吗?而今猜想:是不是农忙将至,接姑娘回娘家打打牙祭,是一种提前慰劳和疼惜自家人的意思罢?每每想起这,就觉得在农耕时代、在农村,尽管生活粗糙,但那种亲人间的牵念与挂怀,似乎比城里还要来得浓些,体现在那些时节的细微处,更容易让人感受到生的欢愉与血脉的温情……

       数十载光阴过去,又到人间立夏时。忆起儿时点滴,心头满是牵念。去年里,年迈偏瘫的二爷,已经永远地去了,而大爷已是八十高龄,不知道年近七旬的老父亲,还记不记得接她回娘家!到我这一辈,妹妹在老家,我在城里,相隔甚遥,立夏接姑娘回家吃饭的习俗,怕是永远地没了!

       一念牵心,朦胧午睡,在今时这个“树阴满地日当午”的立夏节里, 只听得,“梦觉流莺时一声”……



图片提供:汪利群、詹启木、华仁、网络
微信制作:罗田文联
投稿邮箱:178622499@qq.com
联系电话:0713-5051905
欢迎向“罗田文联”微信公众平台投稿,一经采用,即付稿酬。欢迎私信小编微信“WYPXY423”给予指导!
点击帖子首行“罗田文联”蓝字或扫描以下二维码,即可轻松关注!
“山水之乡 板栗之乡 茯苓之乡 甜柿之乡 野生兰花之乡 蚕桑之乡”——大美罗田欢迎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

主题

1902

帖子

2086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086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15-5-7 10: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子,容易引起童年的回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258

主题

5253

帖子

6129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12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5-7 22:45: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田的节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