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北京市 2015-7-25 13: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黄州(27)——土地换城市能走多远?
土地是一个城市的命脉,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土地,近几年来,黄州的土地交易开始活跃。黄州的发展是从90年代开始,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黄州中等城市初具规模。
黄州历来交通不便,鄂黄大桥的建设,加快了黄州的发展,新港大道、明珠大道、赤壁大道等不断建设,黄州新城区框架基本形成。但由于经济还比较落后,黄州开发区的发展一直有些停滞不全,再加上“人烟稀少”,更是新城区最突出的一个问题。黄州集中精力建设开发区,从这时开始黄州的一些单位逐步向开发区搬迁,黄冈师范、鄂东职院(共3万多学生)也搬到了开发区。刚开始时新港二路没有一个私房,由于缺少长远规划,一些有“权势”的抢占商机,把路二边的地基都“霸占”干净,他们在主干道建私房出租获得较大利益(每户租金50万左右)。因学生带来的巨大经济,新港二路又习惯叫“学生街”。其实新港二路是遗爱湖风景区与城东新区连接的一条主轴线,是进入开发区“腹地”的重要通道,这些私房对市容影响很大,正是“以罚代法”,黄州对“城中村”建设根本没有控制,城管执法变成了一部分人的“交易”。一些“圈地工厂”、“发酵村庄”乘机而入。明珠大道(100米)是黄州开发区最宽的一条大道,对城中村的控制理应更加严格,新黄高的搬迁,使这块土地升值较快,这里违建的私房越来越多,刚开始这里只有十几户平房,由于出租的巨大利益(每户租金十几万左右),不到十年这里却变成最大的“陪读村”,(大约有四、五百栋三到五层的违建私房),黄州的市容何是能走出城中村的阴影?是没有规划?还是执法不严?不知道又有多少“交易”?是谁出卖了黄州的城市利益?眼看着城中村的发展越来越快。
黄州在不断努力创建我国卫生文明城市,黄州对遗爱湖风景区大量投入,黄州的城市品位提升较快,黄州的地价在不断升值,也带动黄州的房地产开发,黄州新建的高楼越来越多,开发区开始有了人气。然而,黄州对老城区的规划还很欠缺,“赤壁死角”、“脏、乱、差”的现象十分突出,老城区交通拥堵(八一路应扩宽延伸至赤壁湖改善老城交通),黄州古城破坏严重,黄州把老城区建设“压了”二十多年,不能不引起市政府的重视。
黄州对土地“欲望”较大,70平方公里的城东新区已开工建设,黄州在向大城市迈出步伐。“东出西进”战略,黄州要等城东新区建好了,再发展老城区,对老城区发展有点不公平,不知道城东新区的建设还要多少年,等城东新区建好了,老城区已变成了一座废城。有人住的地方,一条主干道也不建设(八一路应扩宽延伸至赤壁湖接黄冈大道),没人住的地方建一些主干道空着等着发展,黄州要在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建一座新城确有一定的困难,城东新区的建设只能“逼着”老城区的人搬家,市中心医院、黄州中学、市实验小学等开始搬迁至城东新区,或许能带动城东新区的发展,但同时也给市民带来很多不便。黄州人从小学开始就要陪读,结果还是“城里人”跟“农村人”打工(主要收入都用于租房陪读),一些困难市民生活更加艰难,黄州的发展已脱离了实际。笔者认为,黄州的发展应以人为本,黄州应尽快解决老城交通拥堵实际问题,突出赤壁风景建设。也就是说,黄州应先完善老城区,再发展新城区。老城区改造虽然拆迁有点困难,但恢复能力要比新城区快得多。遗憾的是,黄州对老城区的发展一直在“压迫”,难道有人住的地方比没有人住的地方建城还要难些吗?都是土地若的祸,一些领导对老城的规划缺少认识。黄州的落脚点在哪?黄州的历史文化都被我们遗忘,这些领导为了一点私利,对新城过于“兴奋”。黄州在无限扩充,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不知道土地换城市能走多远?
胡华生 2015年7月2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