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梅城老九 于 2015-6-16 11:16 编辑
黄梅红色记忆之三:青山不老绿悠悠
今天我们一起来到五祖镇江河村的龙峻寺、中山村的红军修械所、红军后方医院旧址以及太平洞战斗遗址,缅怀革命先烈英勇事迹,共同追忆他们昔日的峥嵘岁月。 龙峻寺“炸监” 沿着龙坪水库一路环行,大约一个小时就是五祖镇江河村江河墩。这里的龙峻寺是供奉龙王的,是当地群众祈求风调雨顺的地方。它背靠青山,面前是一大片绿油油的油菜地,周边有片竹林,天天鸟语花香,然而在1940年这里却是国民党的临时牢房。 在乌珠尖惨案后不久,国民党县政府从小溪山迁到龙坪山,它的临时牢房设在龙坪山龙峻寺。在龙峻寺牢房里,关押着新四军江北游击第八大队指战员和抗日志士洪忠等18人。他们被全部戴上脚镣手拷,在这里关押了好几个月。 1940年初的一天,敌人又从白湖渡地区捉来一个犯人,名叫黄霸生,这个人有点特殊武功,就是有“缩身功”。洪忠主动接近并启发他,黄霸生愿意参军抗日。在他们密谋策划下,一场惊心的“炸监”突围行动开始了。 “炸监”的这天晚上,午夜时分,在洪忠的指挥下,黄霸生首先露出了一手“绝技”,他三下两下就把洪忠的脚镣手拷砸开了。然后一传二,二传三,大家齐动手,全部镣拷都砸开了。接着他们又扭开了牢门的铁锁,打开牢门,打昏了站岗的敌哨兵。洪忠带领大家冲进看守牢房士兵的寝室去夺枪。看守牢房是敌顽的一个加强班,共15个人。他们一枪不发,在敌军的睡梦中夺来机枪一挺,冲锋枪2支,步枪12支。 87岁的陈复生老人是位老党员,当时他才16岁,在给地主家当长工,他是在第二天早上听说了共产党当天晚上“炸监”了,因为他隐约听见了枪响,那是后来敌人追赶时打的枪。老百姓都知道了这件事,虽然不能喜颜悦色,暗地里都一个个叫好。龙峻寺后来毁了,只到2000年当地村民才在原址上修建了一个新寺院。 这两个地方都在洪楼村,是红十五军的后方留守处。比较偏僻,在龙坪山的一个大山洼里。医院的几间房子据说早不存在了,但我们在考证中发现,该村的祠堂应该当时经常有红军出入或者借用了的。这个地方先后收治了六百多伤病员,红军修械所是专门修理枪支的,如今,旧址上除了一个重点历史文物保护牌外,什么都没有了。 英勇悲壮的“太平洞”斗争 “太平洞”位于五祖镇西冲村半山洼水库一端,并非在停前镇南冲。传说此洞深不可测,能藏人上千,至今也没有一个能把这个洞走完,因为在洞内特别容易迷路。传说当年太平军在这里住过,现在还可以看到洞内有旧时代简陋的石凳,因此称之为“太平洞”。里面特别幽静,一个个小洞就是无数个小迷宫,让人一般不敢再进去。 到这个洞去,是要乘船的,而在革命时期,这个地方是个山洼,还有一个小集镇的。上世纪50年代这里修建龙坪水库大坝,后人都迁走了,如今到这里是要乘船的。 泛舟湖上,一碧万顷,林木茂盛,湖水清澈,山水相映,风光秀丽。 在洞口,西冲村书记洪小童告诉我们,1931年,黄梅县委书记李镜人等人带领500多名革命军民国民党追杀藏于洞内。后来发现这样目标太大,就分出200多人到其他山洞去了。敌人在搜山时发现了这个洞,就用枪堵在洞口打,由于洞口狭小,枪炮无济于事。五祖镇干部聂红峰说,敌人就使出毒计,往洞内撒硫磺和辣椒粉,点着火来熏。还往洞里灌了几千担大粪,甚至向洞内投放了一个25磅的地雷。 里面的环境很复杂,这个洞虽然大,易守难攻,但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洞内没有水源。当地村民洪康盛为我们讲述了书本里没有的一些事情。他说,当时,敌人见这些办法没有用,就采用欺骗的手段。用竹杆往洞内吊进一封信,说“保卫人道,可以让老百姓出洞”,他们撤开了。围困多天的老百姓见状要求出洞,第一个出洞的是洪康盛的母亲,她当时也不大,才10来岁并且身材瘦小,她当时和洞内的人约定,她在前面走,要是情况不对,她就跑回来。由于她没有走山路,而是在丛生的茅草中穿行,她出来,敌人也没有发现。她快出来时,后面的群众就遭到了埋伏在树林里敌人的枪击。那一次就打死了100多人。 又过了40天,里面已经弹尽粮绝,每天都有成批的人倒下,再不突围,就会全部饿死渴死。在这样的情况下,洞内的县委就决定冒死突围。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将近200人的队伍就从3个洞口冲出,遭到了敌人大火力的扫射,200多人就有100多人被打死,还有一部分人被捉住,只有几十人成功突围。如今三个洞口只有两个保存完好着,另外一个洞口被炸毁了。 松涛阵阵,寒意袭人,青山依旧在,壮士几人还? (转自黄梅微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