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545|回复: 0

精准扶贫的“保康样本”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12

2820

主题

7280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3040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5-6-18 2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月16日上午,保康县寺坪镇圭萃园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内,40岁的刘文卓正在大棚里忙着摘辣椒。她在这里工作一天工钱是70元。

  刘文卓的丈夫患有残疾,家中有一个70岁的老人、两个女儿,家庭贫困。到圭萃园农村专业合作社工作后,刘文卓家有了固定的收入。

  寺坪镇庹家坪村党支部书记柳发照介绍,像刘文卓这样,依靠该村的“村企共建”的扶贫模式,全村有93户贫困家庭有了固定的收入。

  近年来,为让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襄阳市改变传统的扶贫方式,探索出了领导联乡帮、单位驻村帮、干部联户帮、区域协作帮、社会参与帮的“五帮”精准扶贫新模式。保康县更是抢抓国家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全市南河流域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等政策机遇,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扶贫,打造了“保康样本”。

  保康县常务副县长孟艳清告诉记者,如何抢抓机遇,做到扶真贫、真扶贫?保康县委、县政府提出,主要解决好三个问题:扶谁的贫、谁扶贫、怎么扶贫。

  保康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贫困县。按照人均收入每人每年2736元的国家贫困新标准,该县锁定65个重点贫困村,并将贫困户基础信息全部录入上网,实现资源共享和动态管理,重点解决“扶谁的贫”。为实施精准扶贫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保康县过渡湾镇白峪沟村村民张永安在襄阳市政协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发展成为当地黑毛山猪养殖大户,从2012年开始,他有了一项“新任务”——带领村里贫困户脱贫。

  在张永安的带动下,黑毛山猪养殖辐射到了全村126户贫困家庭,每年每户家庭凭借黑毛山猪养殖,可增收七八千元。

  白峪沟村党支部书记李世艮告诉记者,驻村扶贫工作队扶持养殖大户,养殖大户再去带动贫困户,让他们村现在户户有产业,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谁扶贫”的问题,也有效解决了山区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

  据了解,围绕“谁扶贫”,从2013年起,保康县在17个省级工作队、100个市级工作队对口帮扶保康的基础上,组织动员100个县级工作队、245个工作组挂联全县257个村和4个社区,实现全县所有村驻村帮扶“全覆盖”。

  保康县城关镇螺丝沟村是保康县重点贫困村之一,全村180多户中贫困户占80%,增收难、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在这里比较突出。螺丝沟村“名誉村主任”、湖北宏鑫源绿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宏森牡丹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吕耀刚告诉记者,2013年,瞅准油用牡丹的良好前景,湖北宏鑫源绿色科技有限公司在该村流转了1250多亩山地种植油用牡丹,吸纳大批村民来从事日常的田间管理,有效实现村民增收。

  吕耀刚说,企业还与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华润集团联手,积极解决村民的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目前,我们发现了一处可以储存800方的水源地,准备再和华润商量一下,建一个大的蓄水池,解决村民的吃水难问题。”吕耀刚说。

  孟艳清介绍,为解决“怎么扶贫”这一问题,保康县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充分整合驻村扶贫工作队资源,重点解决增收难、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养老难等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其中,2014年,全县1788名机关党员干部帮助贫困户落实发展项目1186个,发展特色产业3500多亩,投入帮扶资金1327.35万元。

  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保康县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扶贫,成效显着,先后在全省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年度考核中连续5年蝉联第一,在5年综合考评中位居第一。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