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从宜城市城乡建设局获悉:截至目前,宜城市已投入5000多万元,全力打造全省生活垃圾统筹治理示范城市,初步实现了垃圾治理全覆盖,城乡卫生环境大为改观。 近年来,宜城市坚持高点定位,高位推动,高速推进,高标管理,通过综合整治城乡环境卫生,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推动全省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该市将城乡垃圾治理列入年度29项重点工作和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工作思路,聘请武汉专业公司高质量编制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规划,采用水泥窑协同处理、焚烧发电为主,卫生填埋为辅的无害化处理技术,高标准规划建设南洲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刘猴镇生活垃圾填埋场、流水镇讴乐生活垃圾填埋场,新建水泥窑协同处理厂和25座垃圾转运站,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形成了生活垃圾清扫、收运、处置全过程管理、链条化运作模式。
在高速推进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中,该市着力实现设施配套全域化。去年,加大农村垃圾治理配套设施建设,全市共购置垃圾箱、垃圾桶3.8万个,新建垃圾池2400个,新修垃圾填埋场37个,配置手推车1200辆、清运车辆19台,实现道路沿线、城镇周边、村庄内外垃圾收集转运无盲区、无死角。今年,该市继续加大投入,投资1.1亿元,新建一个生活垃圾预处理厂,预计年底可建成投运。新建刘猴、郑集等7个镇、办生活垃圾中转站及填埋场。目前,刘猴镇的垃圾填埋场已建成,其余6个镇、办垃圾中转站正在加紧建设。为小河、流水等6个镇、办配备垃圾密封式运输车。按照每个镇、办2至3辆勾臂车,每个村组一个勾臂箱的标准,配齐所有镇、办垃圾勾臂车、垃圾转运箱,已购置勾臂车16辆,配备垃圾转运箱804个,基本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全覆盖。
为促进垃圾治理高效化和卫生保洁长效化,宜城还坚持市场运作、合同管理、互利共赢、惠及百姓原则,组建了14家乡镇垃圾保洁公司,按照100户一名保洁员的标准,聘用保洁人员900多人。按照“项目投一点、财政补一点、农户拿一点”的方式,保障公司“转得动”,人员“留得住”,垃圾“扫得净”。建立多元管理新机制,探索出了“沤、烧、交、卖、埋”五字决模式、公司化模式、合同管理模式和“不落地”模式等卫生保洁模式。同时,建立市、镇(办、区)、保洁公司三级考核体系,严格考核管理,有力促进了城乡垃圾治理高效运转。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