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发改委近期将谋划推出“城市轨道交通”、“现代物流”、“新型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四个新的重大项目工程包。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报道,有效投资继续在稳增长中发挥作用。据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日前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7类重大工程包已开工221个项目、33个专项,累计完成投资3.1万亿元。李朴民透露,在原来七个重大项目工程包的基础上,发改委近期将谋划推出“城市轨道交通”、“现代物流”、“新型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四个新的重大项目工程包。 “修地铁要总理亲自把关” 去年以来,发改委研究提出并组织实施了信息电网油气网络、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运输、健康养老服务、能源矿产资源保障等七大类重大工程包。目的是通过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主要目的就是调结构、补短板,加强薄弱环节建设,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有效投资,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李朴民说。 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正在稳步有序推进中,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前5个月增长18.1%,仍然是支撑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如今,在原有工程包基础上,发改委还将推出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在内的新的重大项目工程包。 城市轨道交通是利民的重大工程包。据悉,现在经国务院批准轨道项目的城市有39个,总的规划里程超过7300公里。截至目前,已经有22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764公里。 发改委已经梳理提出了68个2015年到2017年宜新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预计到2020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将建成较为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南京、重庆、武汉、成都等城市建成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南通、石家庄等城市建成轨交主干线。 “首轮规划都要经国务院批准,修地铁还是国务院总理亲自把关。二三期建设的后续项目,由国家发改委会同住建部联合审批。”发改委基础司巡视员李国勇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发改委也加快了审批,地方的积极性也很高,城市轨道交通更为广大群众所欢迎。 现代物流改善“卖难买贵” 当前我国物流业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弊端,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因地域广阔,基础设施薄弱,物流业发展较为落后。发改委推出的第二个新工程包“现代物流”则为弥补这一短板。 “一方面,中西部地区是重要农产品(20.40, 1.00, 5.15%)产区,包括很多特色农产品,现在由于受到物流的制约,流通很不畅,“卖难”问题比较突出。”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刘小南说,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中西部地区交通、物流设施比较落后,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也不健全,工业品、生产资料往农村去,到消费的终端这个环节问题较多。相比而言“买贵”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实施现代物流重大工程无疑是中西部地区的福音。据悉,发改委将通过两个重要工程来改善物流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物流整个信息化水平:一是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工程,二是发展城乡配送工程。这两个工程对提高整个物流水平是很有效的,特别是针对中西部地区,如果能够实施好,对改善“卖难”和“买贵”这两方面的问题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李朴民表示,2020年前将重点引导企业开展十个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包括多市联运、物流园区、农产品物流、制造业物流与管理、资源性产品物流、城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物流、物流标准化、物流信息平台化、应急物流等10个工程。 鼓励民资参与重大工程 重大工程建设资金如何落实?据悉,发改委将从四方面加大政策支持: 一是通过中央预算内补助和产业基金;二是引导银行业提供融资服务;三是支持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公开发行股票,定向增资扩股等措施;四是支持地方政府依法发行债券,筹措建设资金。 目前,发改委已会同各地方、有关部门和企业,研究建立了重大项目政银企社合作对接机制,协调有关金融机构加大对重大工程的支持力度。截至今年5月底,国家开发银行已承诺重大工程贷款金额达1万多亿元。 此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建设,包括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特许经营等方式。专家指出,为保证重大工程圆满完成,必须改善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单一和民间资本参与动力不足的局面。破除行业壁垒,吸引各类资本进入。 发改委已建立了首个国家部委层面的PPP项目库,并发布了1000多个PPP项目,预计总投资1.97万亿元。李朴民透露,下一步将加快重大工程PPP项目贷款审批,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通过PPP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建设和运营。 推68个城市轨道重大项目 据21世纪经济的报道,国家发改委6月30日透露,今年1-5月7类重大工程包已开工221个项目、33个专项,累计完成投资3.1万亿元。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在当天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15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总投资将超过去年水平,发改委已梳理提出了68个2015年-2017年拟新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 通过这些重大工程建设,预计到2020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将建成较为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南京、重庆、武汉、成都等城市建成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南通、石家庄、兰州等城市建成轨道交通骨干线,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将加快。 去年以来,发改委推出了信息电网油气网络、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运输、健康养老服务、能源矿产资源保障等七大重大工程包,今年又补充推出城市轨道交通、现代物流、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四个新的重大工程包。 在加大重点领域有效投资的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批复节奏明显加快。自去年9月以来,已经有南通、郑州、成都、呼和浩特、南昌、南京、南昌、长春、武汉等9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被批复。 据国家发改委基础司巡视员李国勇介绍,目前已有39个城市获批建设地铁,到2020年估计在50个左右。2015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将达3000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很明显的”。 今年1-5月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1%,仍然是支撑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特别是5月份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施工季,在建项目施工、推进速度明显加快。 据李国勇介绍,目前实际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有22个,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为2764公里,而39个获批建设地铁的城市,总规划里程超过7300公里,近期还将新批洛阳、芜湖的轨道交通规划。预计到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左右,将可以增加十几万个就业岗位。 按李朴民的说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包的实施,将按照适度超前、推进投融资改革等原则进行。 不过,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尤其是地铁,造价昂贵,为了确保建设资金及时到位,发改委也在探索多渠道筹资方式。相关措施包括支持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公开发行股票、定向增资扩股等方式融资;支持地方政府依法发行债券,筹措建设资金;建立PPP项目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李国勇透露,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尤其地铁的投资比较大,地铁每公里造价现在已经从5亿元上升到7亿-8亿元,北京市16号线每公里造价甚至高达12亿,筹资需求量很大。 在地方政府普遍财政收入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尚可应对,对一些二三线城市来说则难度颇大。 因此,在强调政府参与投资的同时,国家发改委支持轨道交通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拓宽融资渠道。目前,武汉、南昌、合肥就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为轨道项目筹资。 此外,轨道交通企业参与地铁上盖物业开发、PPP模式也是发改委鼓励的筹资方式。 根据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的要求,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应达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GDP在10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等条件。 而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需要符合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60亿元以上、GDP在6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150万人以上等条件。 按此标准来看, 目前全国GDP总量排名前100名的城市,都至少达到建设轻轨的条件。 铁路规划专家张江宇认为,未来5年每年新批1-2个符合国家地铁建设标准的城市是没有问题的,除了洛阳和芜湖,保定、唐山、银川、海口、西宁、襄阳、珠海的轨道交通规划都有望获批;其中,保定作为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副中心城市,批复进度还可能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