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6382|回复: 3

破解保护和发展两难问题 促进梁子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8

308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东湖元老

老灯一盏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1862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7-28 10: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破解保护和发展两难问题
促进梁子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梁子湖位于武汉市东南部,是全国十大名湖之一、湖北省第二大淡水湖。梁子湖流域面积2085平方公里,常年平均水位18米时,湖面面积300余平方公里,湖容约9亿立方米。
一、梁子湖在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意义
    1、梁子湖是武汉城市圈内重要的水源地。梁子湖Ⅰ、Ⅱ类水质面积达到85%以上,并常年保持在Ⅱ、Ⅲ类水体。面对近年来城市湖泊污染的严重局面,梁子湖已成为武汉市、鄂州市、黄石市等唯一的后备水源地。因此,梁子湖的水资源状态和生态安全,直接关系着周边地区数百万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此外,梁子湖还是重要工业和农业水源地。每年供应武钢、大冶、金山店、程潮、乌龙泉矿山和鄂钢等工矿用水2.49亿立方米,灌溉受益农田近百万亩。
    2、梁子湖是我国重要的湿地。梁子湖生态系统完整,拥有长江中游典型的湿地景观和生物多样性,是全球湿地资源最齐全、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湿地之一。动物有浮游类89种,底栖类49种,鱼类96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15种,兽类21种,水鸟91种(占全国271种主要水鸟种类数的33.5%),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水鸟5种,国家二级保护水鸟6种。植物有浮游藻类71种,高等植物331种。水生植物中有挺水植物54种、沉水植物16种、浮水植物1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水生植物4种,蓝睡莲为梁子湖独有(其他地区如云南、四川等地蓝睡莲因受湖泊水质污染而全部绝种),国家二级保护水生植物3种。梁子湖因其动植物的多样性与完整性,被专家学者称为“化石型湖泊”、“物种基因库”和“鸟类乐园”。2009年以来,多次在梁子湖发现大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中华桃花水母,每立方米最稀为300只,最密为5000只,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属罕见。
    3、梁子湖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生态屏障。处于武汉、鄂州、黄石之间这一城市圈经济、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梁子湖对缓解经济密集区的发展给生态带来的影响,形成城市圈基本生态框架和生态调节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梁子湖是从事原生态湖泊生态系统科研和教育的重要基地。梁子湖虽遭受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但还基本上保存着原生态系统的特点,是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基地。
     二、梁子湖生态环境现状
1梁子湖是中国水质保存最好的淡水湖泊。中国目前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淡水湖泊只有210个,唯有梁子湖水质保持二到三类水质,她是中国的一张生态名片,是中国向世界提供湖泊保护的经验印记。
2梁子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大型湖泊。湖泊富营养化被称为“水体癌症”,我国长江中下游大于10平方公里的132个湖泊几乎全部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惟有梁子湖还介于贫营养化和中营养化之间,是一个健康的湖泊。湖北是“千湖之省”,有义务保持梁子湖的生态健康,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自然遗产。
3梁子湖是湖北省最宝贵的湖泊生态财富。梁子湖生存着280余种脊椎动物、92种水生高等植物。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1种。
4梁子湖是武汉城市圈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区。是武汉城市圈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大武汉的战略应急水源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功能区,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胜地,是全省乃至全国保护、开发和利用淡水湖泊的示范。
5根据环保部门近几年的监测数据,梁子湖水环境保持在二类,但部分污染物浓度在上升,个别指标有时出现超标现象。
三、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梁子湖的环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梁子湖生态环境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梁子湖的保护与开发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梁子湖目前能保持较好的生态环境,主要得益于流域内工业生产规模还不很大,所产生的污染还没有突破梁子湖的环境容量。但沿湖各地对是优先保护生态环境还是优先发展经济认识不一,普遍存在着重发展工业轻环境保护、重发展旅游轻生态保护、重发展渔业轻湿地保护的行为。咸宁的苎麻纺织行业受国际市场行情看涨的影响,为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还在继续扩建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由于梁子湖的生态环境恶化对咸宁、黄石两地生产生活没有直接影响,企业发生偷排污水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得不到当地行政部门的及时有效制止。
    2、工业污染尚未得到遏制。据鄂州市环保部门对东梁子湖的主要进水港高河港、金牛港、谢埠港的调查分析,三条港每年接纳的工业废水超过600万吨。咸宁市咸安区苎麻纺织业等重污染企业的排污并未得到遏制,经常偷排未经任何处理的污水。
    3、养殖业正在威胁着梁子湖生态环境。部分经营者在围网内盲目增加水产养殖种类及放养密度,大量投入化肥和有机饲料,造成水中缺氧,水质劣变。近年来虽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拆围,但围网养殖依然较严重。湖洲浅滩围垦以及圈湖养殖近年来发展迅猛。围湾、围汊养殖造成水面分割,湖水流动性减小,自净能力下降,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禽栖息环境和取食地萎缩等问题。岸上畜禽养殖也是梁子湖的重要污染源,仅江夏就有规模化养猪场20余家,通过5个排污口将大量污水排入湖中。近年来虽进行了一定治理,但问题依然十分严重。
    4、旅游业带来的污染逐步加剧。近年来,梁子湖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位于梁子湖中心的小岛梁子岛上的接待设施在快速扩张,据统计岛上有大小宾馆、饭店、餐馆百余家,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梁子湖,使梁子岛周边的湖水明显浑于其它区间。同时,随着旅游的火爆,旅游机动船日趋增加,废油污染成新的污染源。
    5、农村生产生活污染日趋严重。目前沿湖小城镇均未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附近河港,最终汇入梁子湖。据统计,仅东梁子湖每年接纳的生活污水就达500万吨,给梁子湖带来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使梁子湖呈富营养化的趋势。梁子湖承雨范围内主要为农业区,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氮、磷等污染物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湖中,每年丰水期,梁子湖水质中氮、磷超标较为严重。
(二)造成的严重后果
1、生态系统局部碎化。解放初至今梁子湖水面减少近50%,由于人为的建堤围湖、分隔湖汊等活动,阻隔了水体之间以及水体与湖周陆地的物质与物种流通,资源的分隔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的碎化和生态功能的减弱。
2、植物种类构成逆向演变。梁子湖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基本稳定,但大量浮游植物种类正从贫营养型向富营养型转换。
3、动物多样性有所下降。由于江湖分隔和其他人为活动的扰动,梁子湖鱼类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94种降为七十年代的75种、八十年代的52种,目前鱼类资源有所恢复。由于生态条件的退化,天鹅、白鹳、黑鹳、灰鹳、大雁、白鹭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数量有所减少。
4、水域生态空间萎缩由于水域面积减少了近一半,压缩了生态空间和自然生态空间,分割了湖—陆生态联系,降低了水域生态质量,导致水生植被的破坏和水生动物多样性的减少。
5、陆域产污量增加。沿湖大量生活污水、十几家大型畜禽养殖业废水和有机垃圾直接排入附近河港汇入梁子湖,水质恶化直接导致生态功能的退化,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形成了水质与生态之间的不良循环。
6、过度的拦网、围栏以及湖汊围堤养殖,打破了水体生态平衡,破坏了水生态环境。梁子湖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中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梁子湖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国际鸟类保护联合会和国际湿地和水禽研究署等列为国际主要湿地。2009年世界湖泊大会视察了梁子湖水环境,2010年财政部、环保部将梁子湖江夏流域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纳入全国8个示范区之一,3年投入1.25亿元,对125个村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梁子湖生态环境和水环境。
      
愿老灯能照亮每一个幽暗的角落!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cjz6908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8

308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东湖元老

老灯一盏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1862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7-28 10: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破解保护和发展两难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梁子湖流域范围包括武汉市江夏区、鄂州市梁子湖区、大冶市和咸宁市咸安区,有17个乡镇(街道),总人口约6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10万人。区内有耕地约178万亩。如何做到既要保护梁子湖水生态环境,又要维护流域60多万人口的生存发展权利,是摆在相关政府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前些年,武汉市及江夏区有关部门从发展角度出发,提出了修建梁子湖南北咀大桥的建议,并曾列入武汉市交通发展十一五规划。但在环保审批时,被环保部门列入限批范围,致使这一规划胎死腹中。为了保护梁子湖的一湖清水,省市放弃了修建梁子湖南北咀大桥的规划,梁子湖周边数十万群众多年的期盼化为了泡影,给群众的出行、交通运输等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阻碍了该流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尽管省市提出了“既要保护好梁子湖水生态环境的安全,又要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的理念,但从客观上来说,这一理念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文件中,没有付诸行动,或者说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力度和措施还远远不够,梁子湖流域农村发展仍然是老牛破车,步履维艰,甚至有很大程度的倒退,村庄空心化、村民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一些村庄十室九空,一派衰败、萧条、凋敝的景象,许多传统村落荒废、消失,变成荒村、死村,步入了一条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背道而驰的不归路。

我们认为,保护梁子湖水环境不能牺牲当地农民发展权利。以保护环境为借口,不允许修桥是因噎废食,是一种懒政行为,梁子湖保护应该走一条保护和发展的双赢之路。

(一)保护梁子湖水生态环境的对策
    湖泊是一种复合型资源,在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被激活后,梁子湖的经济价值日益显现,各利益部门纷纷涉足,不仅加剧了行政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使经济发展与湖泊保护之间业已存在的矛盾更加尖锐和复杂。工业企业污染依然存在、旅游污染有增无减、养殖污染日趋严重,投入的环保资金杯水车薪。准备入驻的污染企业跃跃欲试,打着旅游旗号的房地产开发摩拳擦掌,GDP怪象已经对梁子湖的一湖清水虎视眈眈。梁子湖作为中国的一个生态典范、湖北省的一处自然遗产,江夏独特的、宝贵的、难得的生态自然资源。必须倡导:建立梁子湖生态保护新的机制与体制,维护好、保护好、利用好梁子湖的独特生态环境,成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成效的重要典范和测度标杆。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

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一协调,研究制订新一轮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武汉、鄂州、咸宁、大冶四市涉湖产业发展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研究制订《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相关地方和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综合施策的湖泊治理制度,促进梁子湖流域可持续发展。

1、实施生态管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根据生态功能,将梁子湖流域分为梁子湖湖泊保护区、环湖环境保护区、上游集水区等3个生态功能区,实施有重点的生态管制措施。一是湖泊保护区重点抓好湖泊保护、城市备用水源保护、调蓄防洪、生态养殖区建设。二是环湖环境保护区重点抓好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入湖河港保护。三是上游集水区重点抓好生态农业、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工作。

在实施环境管制的同时,必须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湖泊保护区内,水产养殖业要从围网养殖向生态养殖过渡,严防湖泊富营养化;二是沿湖环境保护区的集约化养猪业要从单纯养殖型向农牧链接型转变,要有相应的土地(耕地或湿地)消化所排废水和固体废物,坚决落实生态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养殖。严格执行“废水不能直接排入梁子湖”的规定。三是建设集约、清洁型农业加工区。四是旅游业要从旅游休闲型向生态观光、生态度假型转变。

2、加强污染治理,减轻湖泊环境负荷。

一是加大工业污染防治。严格执行梁子湖流域各功能区的环境管制政策,严格新建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实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二是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对排入管网污水的水质监管。三是严格控制农村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加快发展农业清洁生产,促进农业企业节能减排。四是加大湖面机动船舶燃油污染防治力度,控制旅游业和渔业船舶污染。

3、加强水域保护,维持湖泊生态健康。

一是划定湖泊保护线。在湖泊保护区实施“三线”保护政策,防止湖泊水面碎化,确保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二是实施灌江纳苗,保护和恢复梁子湖生物多样性。三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恢复以沉水植物为主、浮水及挺水植物为辅的水生植被,增加湖水中有机质、营养盐等,积极申报江夏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是拆除大湖围网围栏。实现传统渔业向生态渔业的转变,集约化养殖向生态化养殖的转变。五是加强生态修复,合理开发湖泊水资源,保证生态用水,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优先实施湖泊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加强生态湖滨带和水源涵养林等生态隔离带的建设与保护。

4、改善管理体系,建立长效保护机制。

一是组建独立的行政区“梁子湖生态特区”,对梁子湖流域实行一体化管理。梁子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是跨行政区域的环境问题。梁子湖地区是一个跨区域的行政体制。不同行政主体之间协调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使得发展无序的局面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变。这是梁子湖的环境污染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的重要原因。鉴于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复杂性,建议按照湖泊流域生态环境系统的自然特性,参照武汉市东湖风景区、神农架林区的管理模式,打破现有的行政界线,以梁子湖流域范围为单元,组建独立的行政区“梁子湖生态特区”,对梁子湖流域实行统一管理。要理顺梁子湖沿湖乡镇街、办事处以及水产等相关部门的管理机制和责任,严格控制水面向私人承包,逐级落实责任,建立考核机制,实行严格的问责制。要健全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加强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建立污染源、水环境和应急系统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逐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建设。要严格执法,对环境违法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对恶意排污行为要依法从重处罚。对未批先建、未经验收擅自投产的建设项目,责令停产停建。对违法排污企业负责人和失职、渎职的领导干部,要坚决查处。

二是制定《梁子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清理、废除各种不利于生态保护与建设、不利于区域协调和城乡协调的规章制度。参照国内外流域水环境保护的成功做法,建议省人大尽快制定《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并颁布实施。
      三是依法划定“三线”范围。目前的“三线”范围多由各地自己划定。为了照顾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三线”划定存在许多人为性,如有些湖汊为了发展养殖,想法设法将其划在保护范围之外。建议由省水利厅和省环保厅联合,依法统一划定梁子湖的“三线”范围。
      5、加强监管,严格执法,杜绝湖泊污染源
      一是取缔环湖地区工业污染企业。对流域内现有化工、纺织印染、造纸等水污染企业通过申请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或省级财政补偿等方式进行关闭。据了解,目前环湖所有工业企业税收不过6000万元。建议梁子湖环境监管直接由省环保厅负责。沿湖所有新上工业项目由省环保厅进行环评,严格禁止环湖地区布局新的工业污染项目。
      二是恢复梁子岛的原生态岛面貌,使之成为生物乐园和旅游看点。梁子岛是梁子湖的一个璀璨的明珠,是梁子湖魂之所系。梁子岛就像故宫中的金銮殿,应该成为一个“只能看,不能动”的旅游项目。建议政府下决心尽快中止梁子岛目前以餐饮住宿业为主的旅游经济,并将原有居民迁出,恢复其原生态岛的面貌。梁子岛的原生态面貌一旦恢复,必将成为一个生物乐园,形成旅游亮点也是就非常自然的了。
      三是拆除梁子湖区湖内的人工建筑,恢复其自然状态。在梁子湖湖域有很多影响湖泊生态环境的人工建筑,必须下决心予以清除。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水中的堤坝,如上世纪60年代,在发展养殖业的过程中,为避免江夏与鄂州之间的冲突,修筑了一道牛山湖大堤,使牛山湖与梁子湖完全隔开。这些堤坝严重影响到水体的循环和对流,加快了水体污染。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最近的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甚至还有在岛屿之间建堤的设计方案。
      四是加强对梁子湖水产养殖业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明确环保、水利、农业、水产、林业、旅游等管理部门的职能和应承担的责任,防止多头执法、职责不明、推诿扯皮的现象。梁子湖管理局的职能应根据梁子湖的功能定位而变化,把工作重点从水产养殖转移到生态保护上来。
      五是加强农村生产生活污染控制。增加以公共卫生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编制沿湖小城镇环境规划,强化小城镇环境治理。积极动员和组织沿湖农民参与整治村庄环境活动,减少使用含磷洗涤用品,集中搞好垃圾污水的处理,积极推进改水改厕。
    6、加大梁子湖保护的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湖泊保护意识
    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科学。点源污染治理需要行政管理与执法,面源污染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目前,梁子湖的面源污染已超过点源污染。因此,梁子湖生态环境能否保护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公众对梁子湖重要性的认识。我们必须在梁子湖研究和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梁子湖保护意识和梁子湖资源忧患意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加强群众性的梁子湖保护科普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梁子湖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保护梁子湖的强势氛围。

(二)加快梁子湖流域发展的措施

为了生态保护的大局,流域广大群众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理应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因为流域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不大而忽视甚至牺牲他们发展的权利。为了扶持该区域的发展,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应迅速出台实质性的举措。坚持以产业调整为根本,推动生态产业发展,坚持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控制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修建南北咀大桥,改善该地区交通条件

梁子湖水域面积48万余亩,其中江夏区域内达35万亩,由于湖面过大,严重阻碍周边江夏南部以及鄂州、大冶、咸宁、阳新等市县交通。修建南北咀大桥,从武汉到周边鄂州、大冶、咸宁等地,将少走70~80公里弯路,能让梁子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融入整个武汉城市圈发展。为此,有必要 统筹考虑、重新评估修建大桥的利弊,争取为该项目的立项和环保评估加速。规划中的梁子湖南北咀大桥,北端位于江夏梁子湖风景区北咀,南端位于梁子湖风景区的南咀,设计规模为桥长2717.5米,桥面宽度18.5米。

2、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探索湖泊保护区生态经济发展道路
    一是建立全国最大的湿地公园,打造湿地生态旅游品牌。湿地公园已成为各地旅游业的积极发展项目,一些湿地资源不太好的地区不惜重金进行建设和打造,如杭州市投资10多亿元建设的西溪湿地公园已成为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已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们拥有着梁子湖这样一个现成的优质湿地资源,只需投入少量资金,就可建成全国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创造经济效益的生态示范公园,完全可以藉此打造全国一流的生态旅游品牌,由此实现保护和发展相统一的目标。同时,可增强人们自觉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是设立梁子湖流域“湖北省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农业面源污染是湖泊的重要污染源。梁子湖要保护,梁子湖又要发展,两者兼顾的最好方法就是建立梁子湖流域“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无公害绿色农业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议设立“梁子湖省级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加强政策、资金、科技等扶持力度,将此作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的一个“亮点工程”来打造。

3、全面深化改革,落实惠民政策

一是省市各级在涉农政策、资金、项目上应该向该地区倾斜,重点扶持南部发展。二是尽快开展农民宅基地、房屋、山林、耕地确权登记工作,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行农村宅基地、房产、山林、耕地产权交易,让农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三是引导和帮助实行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让农民从发展现代农业中增加收入。四对发展现代农业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乃至个体农户从各方面给予扶持。五是政府应有意向地引导、引进、扶持农业企业、社会资金投资现代农业建设,做大做强现代农业。
    4、建立区位生态补偿机制

梁子湖是武汉城市圈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承载着日趋艰巨的生态安全保障任务。区域要限制二、三产业的发展,对区域性贫困所产生的敏感程度和社会政治影响突出,这就决定须实施区域性特殊生态补偿。一是直接生态经济补偿。通过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弥补部分乡镇在区域限批中蒙受的税收损失;以农民在区域限批中蒙受的直接经济损失和生态投资成本为依据,进行合理的经济补偿。二是间接生态经济补偿。在保证农民经济收入不减少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对劳动力剩余、劳动工具闲置以及生态建设投资成本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资进行经济补偿.三是将梁子湖流域节省的碳排放指标折算成碳排放交易额,交易所得全部直接补偿给当地政府,用于当地的公共建设。四是实行政府补贴与生态建设过程紧密结合,按阶段给予农村污水处理、农村垃圾处理、产业结构调整补偿和生态重建价值补偿。通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逐步减轻对环境的压力,确保生态建设工程发挥效益。五是积极发展“造血型”生态补偿模式。经济发达地区要发挥产业、科技、人才、市场、资金、信息等综合优势,与梁子湖流域产业、自然资源、劳动力等因素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帮助生态保护区群众建立替代产业、替代能源,发展生态经济,逐步提高生态保护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六是加大发达地区与梁子湖流域乡镇、村对口帮扶的力度,统筹南北城乡共同发展。

愿老灯能照亮每一个幽暗的角落!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cjz6908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74

156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孺子牛志愿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34014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7-29 06: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展生态经济,逐步提高生态保护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横眉冷对贪夫指,俯首甘为君子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8

308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东湖元老

老灯一盏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1862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7-29 09: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八爪章鱼 发表于 2015-7-29 06:47
发展生态经济,逐步提高生态保护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是的,应该是这样。
愿老灯能照亮每一个幽暗的角落!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cjz6908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